>>> 柏林,德国军总参谋部
“大家都坐下。今天召集大家开会,是因为柏林宫廷和普鲁士上议院转交到军部的提案。”
呼。总参谋部会议室里弥漫着袅袅香烟的烟雾。
身着陆军制服的陆军将领们慵懒地靠在椅子上,他们的副官们则在一旁忙碌着。
施里芬参谋长身着整洁的制服,环顾了一下会议室。
“是关于克虏伯公司的事情。”
瞬间,会议室里一阵骚动。
但将领们很快就反应过来,像是早就料到一般,纷纷嗤笑一声。
“果然还是交到军部了。”
“之前不是普鲁士内阁负责此事吗?毕竟克虏伯和军工企业没什么两样,或许军部接手更好。”
“真好奇比洛首相对此有什么看法。”
普鲁士内阁,其核心人物是外交出身、为人亲和的比洛首相。
实际上,内阁基本被普鲁士上议院掌控。
施里芬参谋长转头说道:“请战争部长戈斯勒从内阁的角度解释一下,戈斯勒战争部长。”
“是,先生。”
普鲁士战争部长海因里希·冯·戈斯勒环顾了一圈会议室,清了清嗓子说道:“原本克虏伯公司的经营权,计划在普鲁士内阁商议后,交由财政部或公共事业部管理。”
“嗯,通常是这样。”
“是的,然而在分配之前,柏林宫廷向普鲁士内先生达了命令,是皇帝陛下要求将其转交给军部。”
“原来是这样。”
会议室里的将领们都表示理解。
普鲁士内阁充当柏林宫廷的得力助手,这在容克贵族之间是公开的秘密。
特别是这次的德国宰相比洛,他是深受威廉皇帝宠信的亲皇派,这种事说多了可是会惹麻烦的。
“就是那个比洛宰相啊。既然是柏林宫廷下达的命令,肯定立刻执行了吧。”
“看来柏林宫廷对军部非常信任。”
“军部可是皇帝陛下世界政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德国陆军在普法战争中击败法国陆军,证明了自己是欧洲最强的军队。” 普鲁士军队的骄傲简直要冲破天际。
他们在普奥战争中击退奥地利军队,又在普法战争中打败了象征着拿破仑时代的法国陆军。
在凡尔赛宫宣布统一德国的那一刻,是普鲁士军部最骄傲的时刻。
“但克虏伯只是一家企业,而且不属于普鲁士军队编制内的组织。对此,柏林宫廷没有其他意见吗?”
“幸运的是,皇帝陛下表示,即便担任克虏伯公司的董事,也无需脱下军装,实际上就是允许兼任。”
“那就好。”
会议室里的气氛变得不一样了。
让军部人员兼任企业职务,这可比调动或退役之类的安排好接受多了。
克虏伯公司几乎等同于军工复合体,是德国最大的重工业企业,也是德国的骄傲。
作为实际上象征着德国工业和军事产业的企业,它对德国军部来说至关重要。
施里芬参谋长拿出一份文件。
“其实,说是开会,不过克虏伯公司董事长人选已经内定了,对吧,戈斯勒战争部长?”
“内定了?”
将领们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戈斯勒身上。战争部长只是淡定地点了点头。
“这也是柏林宫廷下达的人事安排。克虏伯公司董事会的构成由总参谋部决定,但董事长人选皇帝陛下已经确定了。”
“那么,被任命为克虏伯公司董事长的是谁呢?”
“这……”
听到战争部长说出的名字,会议室里的将领们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呵……”
“这该说是意外呢,还是早有预料呢。”
“单看这个人选确实有点意外。不过考虑到他家族的名声以及和皇帝陛下的交情,倒也能理解。”
总参谋部会议室里顿时议论纷纷。
施里芬参谋长用力拍了下桌子,喧闹的会议室这才安静下来。
“大家都清楚了吧。现在开始选拔克虏伯公司董事会成员。”
>>> 法兰克福,原德国罗斯柴尔德银行总部
“先生,他来了。”
贝隆终于到了,比原定时间晚了几天。
不过他迟到的原因似乎能猜到,贝隆身后跟着一群人。
其中一位穿着笔挺西装的人走上前,伸出手说道:“我来自法兰克福美国领事馆。久仰杜鲁门美联储主席的大名,很荣幸见到您。”
“幸会,我是杜鲁门。”
原来是法兰克福美国领事馆的人。
毕竟打着德国投资公司旗号的美国企业进行并购,与美国国务院的合作必不可少。
在这个时期,跨国企业并购本就罕见,而且股份公司这种形式正式确立还不到50年,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有美国国务院的支持,真是让人安心。”
正好来了个得力帮手。要进行的并购事务堆积如山,巴斯夫、德国罗斯柴尔德银行、德国结算银行、拜耳、戴姆勒、齐柏林飞艇事业部等等。管理的事就交给贝隆,杂事也都交给他处理吧。
反正你们就是想从他这里套取信息,那就好好干活吧。
杜鲁门心里暗自得意,与美国领事握了握手。
可能是瞬间感觉到了什么,美国领事的身体微微一僵。
杜鲁门脸上挂着如天使般的笑容,紧紧握住他的手。
“还请多多关照。”
“是,是。可能是有点冷,感觉怪怪的。”
“对,可能是心情的原因。”
杜鲁门欣然又和他握了一次手。
不过贝隆带来的人里还有一位。
是一位看起来神情坚毅的老年男性,而且杜鲁门觉得他有些面熟。
“能见到武器界的名人,真是荣幸,我是杜鲁门。”
“我是老约翰·勃朗宁。真不好意思,之前没来得及打招呼。我对纽约兵工厂很感兴趣,有好多事想问问。”
他的手掌很粗糙,约翰·勃朗宁紧紧握住杜鲁门的手,用力地摇晃着。
他力气很大,杜鲁门的手像是要被拧断了。
他身体微微一晃,约翰·勃朗宁立刻松开了手。
“啊,不好意思,最近年纪大了,控制不好力气。”
“……没事。”
肯定是杜鲁门太弱了,毕竟一直以来他都是坐在办公桌前处理文件、进行谈判。
和常年在工坊从事体力劳动的约翰·勃朗宁相比,身体素质肯定有差距。
杜鲁门揉了揉有些发麻的手。
“您说对纽约兵工厂感兴趣,方便问一下您目前隶属于哪家公司吗?我也怕挖了同行的墙角,在业内传出不好的风声。”
“这你不用担心。” 他自信满满地回答道,“我没和任何公司签约,这次来德国纯属偶然。”
“偶然?”
“我就是喜欢四处闯荡。刚从比利时的FN赫斯塔尔公司做技术咨询回来,在那儿帮忙研发自动手枪。”
自动手枪,也差不多该发展到这个阶段了。
柏林的dwm公司是FN赫斯塔尔的母公司,如果他接受了FN赫斯塔尔的委托,那出现在柏林的dwm公司也没什么奇怪的。
“方便问一下您对纽约兵工厂哪方面感兴趣吗?我会尽量为您提供便利。”
“哦?这就是纽约兵工厂的负责人啊,不错。”
“哈哈。”
约翰·勃朗宁闭上眼睛,双臂抱在胸前。
沉思片刻后,他睁开眼睛说道:“我对纽约兵工厂感兴趣,主要是因为钱和研发的自主性。
dwm毕竟要按合同办事,限制太多,而且因为担心技术外流,管理非常严格。
但听说在纽约兵工厂,研发人员的自主性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哦?是谁这么说的?”
“本杰明·霍尔特。我在工作中在美国和他见过一面。他在纽约兵工厂负责研发工作,看起来充满活力。我之前待过的那些武器公司,研发人员都没什么活力,和他完全不一样,哈哈。”
本杰明·霍尔特,是纽约兵工厂负责开发团队的技术工程师。
我听说他成功实现了无限轨道的技术突破,现在就差装上引擎驱动战车了,但引擎研发并不容易,他们似乎在尝试柴油引擎、汽油引擎、蒸汽引擎等多种方案,相信不久后就会有好消息传来。约翰·勃朗宁挠了挠后颈。
“而且资金充足是最大的优势。” 他嘴角带着一抹坏笑,晃了晃手指,“对研发人员来说,‘预算不足’这句话就像诅咒一样,听多了会得神经衰弱。从这方面来说,纽约兵工厂非常、非常有钱,太合我心意了。”
“我们会为您提供充足的研发资金。”
“什么?哈哈哈哈哈哈!”
约翰·勃朗宁满意地大笑起来,他激动地用力拍着杜鲁门的后背,脸都涨红了。
砰砰!
“啊!啊!” 他这有力的拍打,让杜鲁门感觉后背都要被拍碎了。
“好!都交给我吧!我要成为资本主义的忠实信徒!就期待我的表现吧!我会用我的双手改写武器发展的历史!”
杜鲁门强忍着疼痛,挤出一丝笑容。
不管是本杰明·霍尔特,还是造船厂的亨廷顿,这些理工科出身的人怎么力气都这么大?该不会蒂森也是这样吧?希望不是。
杜鲁门心有余悸地看着大笑着离开的勃朗宁的背影。
蒂森不仅是钢铁行业的巨头,在金融界也很有影响力。
德国这些人怎么都这么厉害?估计很快就会和蒂森联系了。
理工科的人太可怕了。
自已还是按部就班地推进工作吧。
>>> 莱茵兰,杜伊斯堡,蒂森钢铁公司总部
莱茵兰是莱茵河附近地区的统称。
莱茵河,德国最着名的河流,大致可以把莱茵河和莱茵兰划等号。
巴登 - 符腾堡州的鲁尔工业区也位于莱茵兰的上游地区。
简单来说,虽然有点夸张,但现在可以近似地认为莱茵河 = 德国工业区。
“西门子 - 马丁钢铁厂运转得怎么样?”
“一切正常,以皇帝煤矿为核心,矿业产量持续增长,钢铁厂也运营良好,钢铁市场也在不断扩大。”
“嗯,那就好。”
奥古斯特·蒂森,蒂森钢铁公司的创始人,同时也是莱茵银行的创始人。
他坐在董事长办公室里,听取秘书的工作汇报。
“另外,几周前收到了‘德国结算银行’的提议书,您看怎么处理?”
“啊,那个啊。”
蒂森皱了皱眉头,“真是让人头疼。不能就这么无视它,如果完全被排除在德国结算银行之外,以后在金融界都要寸步难行了。”
“确实如此。”
最近德国西部的银行在私下里竞争激烈,以符腾堡协会银行为核心,掀起了一股并购热潮。
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资本,疯狂吞并那些小银行,来势汹汹,这种扩张速度实在是让人害怕。
“依我看,德国结算银行很可能会掌控德国西部的金融大权,尤其是其中起核心作用的德国投资公司,更是不容忽视。”
“德国投资公司?”
秘书露出疑惑的表情,“德国投资公司的持股比例还不到30%,实际上符腾堡系的银行持股比例要高得多。”
“这就奇怪了。”
蒂森晃了晃手指,“符腾堡系的银行哪来这么多资金呢?” 答案很简单,是从外部获得的投资。
“那么这个外部投资者会是谁呢?”
德国投资公司的总裁,杜鲁门·摩根是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的主席,也就是美国中央银行的行长。
这背后肯定有文章。
“是美国资本介入了吧。说不定就是基利安那家伙一直念叨的Jp摩根银行。肯定是纽约的银行参与进来了。”
“但从资料上看……”
“不会有证据的。德国投资公司是在瑞士注册的非上市公司,没有信息披露的义务。”
虽然没有证据,但就是有这种“直觉”。
与那些精打细算的金融家不同,企业家们常常会依靠动物般的“直觉”做判断,现在就是这种时候。
“我的直觉告诉我。”
奥古斯特·蒂森眼神一亮,“如果不抓住这个机会,会出大问题的。”
短暂的沉默后,他又问道:“我是不是反应过度了?”
“没有,我们继续下一项事务吧。” 秘书闭上刚刚张开的嘴,递上另一份文件。突然,秘书的手颤抖了一下。
“怎么了?”
“最近克虏伯公司的董事会人选确定了。听说柏林宫廷把克虏伯公司的管理权交给了普鲁士军部。”
“军部?”
蒂森皱起了眉头,这次是真的生气了。
普鲁士军部不就是一群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战争狂人的聚集地吗?他们还能“管理”公司?
“董事会成员个个都很有‘个性’,尤其是董事长,更是让人惊讶。”
“董事长是谁?”
“您肯定也听说过这个人。”
“有名?军部里有谁有名?总不至于施里芬参谋长去当吧。”
面对蒂森的询问,秘书犹豫了一下,开口说道:“毛奇。”
蒂森的动作瞬间停住了。
“赫尔穆特·约翰内斯·冯·毛奇少校。”
也就是小毛奇,他是战争英雄老毛奇元帅的侄子,在普鲁士军部很有名,也是继比洛之后,深受威廉皇帝信任的人。
但与军部对他的评价不同,在社交圈里,他的评价并不高。
他做事勇往直前,但性格内向,成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而且他痴迷于一种叫“神智学”的美国宗教。
他出身于军人世家,把国际关系简单地看作是为了生存的斗争,对待任务非常激进。
蒂森揉了揉脸。
“……这可真是麻烦了。” 死去的弗里德里希(克虏伯)估计都要从坟墓里气活过来。
普鲁士军部,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克虏伯。
“秘书,这个消息是我们最先得知的吧?”
“是的,柏林宫廷对克虏伯公司董事会的人事安排严格保密。
我们蒂森的情报网费了好大劲才收集到这个信息,估计其他地方还不知道。”
“这样啊。”
如果是这样,那“那个人”也还不知道这个消息。
蒂森董事长眼中闪过一丝光亮,像是想到了什么好主意。
“先去见见杜鲁门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