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好消息。”林清问出口,她现在迫切需要一些好消息,来抵消心中的难过。
刘佳丽开口道:“我给你找到房子了,离纺织厂不远,中午咱们吃完饭就去看看。”
林清:还真是个好消息,只是此刻自己高兴不起来怎么回事?
但想到以后上班更方便还是说道:“好,谢谢刘姐,我们中午就去看看。”
林清说完就回到车间,她看着堆放在筐里面的微喇裤,从里面挑挑选选找出最好的几条,带着照片找上文科长。
两人再一起找到马厂长。
“马厂长,文科长这是我们成衣车间做出的微喇裤,现在有存货了,完全是时间上架到供销社了。”
以前除了她和张和华之外,其余的人一天只能做两条。
但随着时间的变化,经验的积累现在一天能做十天上下了。
也就是他们成衣车间现在日均能做出两百条微喇裤。
马厂长接过微喇裤看了看,他看不懂女装但是各方面都觉得做得挺好的。
林清又把刚取回来的照片递给两人:“这是我提前拍好的宣传图片,文科长能和报社谈一下买一点版面做宣传吗?”
文科长仔细看着,原本只觉得质量好的微喇裤,可穿在人的身上,他才真切的体会到是多么的好看,新颖。
他也来了兴趣,把几张照片都看完了,才满意点头:“你准备工作都做好了,我能不点头?”
然后看向马厂长:“不过这种宣传的版面,报社那边可能要钱。”
“给!”马厂长一拍桌子:“前面那么多钱都掏出去了,马上就能见到回钱,能在这些地方省钱?你着手安排吧,还有和供销社谈事情的时候,可以把小林带上。
这丫头没皮没脸,嘴巴又能说,没准还有不一样的效果呢。”
听着马厂长似夸又似贬的话,林清扯着嘴巴笑了笑:“马厂长不亏是领导,夸人都这么有水平!”
她还有半句没说完,就是下次夸人能好好夸吗?这听起来不好听。
“行。”文科长忍不住笑了起来。
他从林清拿来的成品里面看到了希望,现在干劲十足,两人出了马厂长办公室。
文科长询问道:“除了上报纸,你还有什么别的想法没有?”
“我想订做一个模型,能上身让人看出具体效果。”
林清其实还有很多其他想法,比如请现在的明星上身,穿着拍电影,利用明星光环。
可现在的电影多集中拍摄抗日题材,或者打倒地主这种励志题材。
要是抗日题材,一个女军人不穿作战服,做一条微喇裤,不用别人骂,林清天天都得骂,这就是雷剧了。
她补充道:“文科长,我希望能有多个宣传渠道,比如收音电台,广播站等等。”
“行,我会试下的。”
现在的东西都是老老实实的做,基本不会去做什么宣传,但纺织厂中途做成衣,要是不宣传下谁会知道。
他本来以为林清没什么话说了,却听林清开口道:“文科长,你知道北方雪灾吗?”
文科长听到这个话题,忍不住皱起眉头,心情也跟着沉重了,听说那边受灾特别严重,他们这里的军人都前去救灾了。
不过,林清提起这个话题,应该有别的话想说吧。
林清在心中整理了一下措辞开口道:“文科长,纺织厂有想过捐钱捐物吗?”
“这……”文科长被问住了,他们纺织厂放县城看是个大规模工厂,可拿到别的地方呢。
自然不够看了,所以捐钱捐物这种活动,纺织厂从来没有参与过。
但他很好奇林清想说什么,就把人请进办公室。
倒了一杯水,才道:“小林,你有什么看法?”
“站在国人的角度,纺织厂捐钱捐物能帮助他们更快度过难过。”林清解释着:“可站在长远的方向,纺织厂身为南方工厂,舍弃自身利益,捐钱捐物能打开品牌效应。
让别人知道,南方有个纺织厂,是个爱国工厂,良心工厂。”
文科长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包括品牌效应也是第一次听说。
现在的东西种类虽然不多,但很多人还是会追随品牌效应买常见的牌子。
文科长开始琢磨起林清的话,觉得她的说全是道理,身为国家的工厂,在面对自然灾害自然应该做出努力。
至于别的收获,有最好,没有也不难过。
他觉得和林清聊天受益匪浅。
“小林,你还有什么看法。”
林清也没瞒着:“比如我们首先拿出物资捐赠出去,剩下的可以通过牛仔裤的收益来捐赠,每卖一条裤子,从里面抽出两块或者其他数值捐赠灾区。”
林清刚才没当着马厂长说,是因为自己没想好,她总觉得这样有点利用慈善作秀的意思。
可想了会儿,又把自己说服了。
她个人能力是微弱的,能给灾区做的有限,可她一旦拉着纺织厂一起捐赠,效果就大不同了。
这样纺织厂得到了好名声,灾区得到了钱和物,还能带动其他工厂或者个人做出行动。
这件事情利远远大于弊。
林清继续道:“如果采用了我后面的方案,那我们纺织厂一定要言行一致,承诺的事情落到实处,每一笔钱用到实处,且出具证明,不然会引起反面影响。
且雪灾期间,少提我们做出的努力,把焦点应该放在灾区人民身上,呼吁社会关注灾区,达到口口相传的作用。”
文科长听完人沉默了,他仔细思考林清刚才说的话,无疑林清的想法是现在没有的。
林清说完,就没再说话了,等文科长做出反应。
良久,文科长才开口道:“小林,你很厉害,想法也很好,为民为名都值得去行动。”
这就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做慈善和做生意从来不冲突,他现在有一种被打开新世界大门的感觉。
文科长站了起来:“我去和马厂长说,你等我消息。”
“行。”
林清先找上文科长的另外一个理由就是,他是纺织厂的老人,无论是威望,威信可比自己这个小卡拉米强太多了。
林清也没在这里干等着,而是回到车间继续搞生产。
等到中午,和刘佳丽吃完饭两人出了纺织厂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