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不不,没有那么多。”
“还需要扣除运输、损耗、各项用度、盐户的工钱等等。
最后大概能剩下七百余万。”陆恭行礼说道
“那也很多了!看来这盐场还真是个宝贝啊。
既然如此,那本将军就更要好好守住这了。
这样,你传令下去,明天上午,调派城中所有的工匠过来,我有事要吩咐。”
虽然不明白孙策要做什么,但是陆恭还是一口答应了下来。
“下官领命。”
“好了,暂时没有其他事,你先去忙吧。”
“下官告退。”
陆恭走后,孙策立刻召集了一众将领开会。
简单的说了一下情况之后,孙策下令,让赵云率领骑兵四处巡逻,打探情报。
命令周泰跟蒋钦率领三千大军镇守盐场。
其余大军则是镇守县城,随时听候调遣。
夜晚。
孙策独自一人关在书房内,在兽皮上不停的描画着。
一直忙活到了半夜,这才终于停了下来。
看着兽皮上的设计图,孙策的脸上浮现出了满意的笑容。
“不错!看来我还没有忘记这诸葛连弩的制作方法。
只需要将工艺品放大,再将弓弦更换。
弩身、弩机换成金属制作的,最后再加上箭匣。
如此一来,这诸葛连弩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明日工匠到来,我让他们分别制作这些零部件。
到时候拼装起来试一试。
只要研发成功,那么清缴山越就不再是困难!
不过嘛...”
随后,孙策又想到了与诸葛连弩搭配的战甲。
南方湿热,尤其是夏季,更是闷热难耐。
寻常的甲胄根本就不适合山林作战。
还没等跑几步,人就热的受不了了。
所以,山林地带作战士兵的战甲,一定得是轻便、而且透气的。
既要有一定的防御性,还得具备凉快跟灵活性。
随后,孙策脑海中便想到了一个款式适合的竹制扎甲。
将图纸画好之后,孙策这才深呼了一口气。
而后躺在一旁的榻上沉沉睡去。
...
次日上午。
一共十几名工匠被带到府衙内。
孙策看着眼前的这十几个工匠,也没有废话,直接将图纸拿了出来。
“能做吗?”
工匠看了看图纸,而后互相对视一眼。
“能做!”
“多久?”
“少将军是要一件样品观看呢,还是要我们大规模制作?”
“先来个样品吧。”孙策想了想说道
“若是样品的话,今天晌午便可看到。”
“那行,我就在这里等着,我看着你们做。
那边有我给你们准备的工坊,里面应有尽有。
随我来吧。”
说着,孙策便带着一众工匠来到了一旁的临时工坊。
工匠划分好任务之后,便开始着手制作。
诸葛连弩就不必多说了,虽然听起来很是高大上。
但是弄懂了技巧以及制作工艺之后,其实制作起来并不算难。
这东西虽然很厉害,但是局限性很大。
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亮发明诸葛连弩之后,除了拿来对付南蛮以外。
在北伐之中几乎没有用过。
而最大的一个局限性,就是它的攻击范围跟杀伤力。
诸葛连弩为了加强连发的性能,所以忽略了威力。
这也就导致它的射击距离很短。
而想要加强攻击距离,就必须要将诸葛连弩放大。
如此一来,一名士兵就无法进行操作,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机动性。
可若是不放大,那么射程跟威力就会大大减弱。
跟汉朝制式的大黄弩一比,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这就是诸葛连弩的优劣。
但是山林作战,则没有这些问题。
因为距离远了,就算你拿着大黄弩,也根本发挥不出威力。
至于原因,自然是会被树木给挡住。
所以,只有距离较近的时候,才能造成杀伤力。
而近战,正是诸葛连弩的强大之处。
十连发、甚至二十连发的弩箭,近战岂不是无敌?
只需要组建一支百人的诸葛连弩精锐,在两百盾兵的掩护下,就可以轻轻松松击败两三千山越贼兵。
若是组建五百连弩手,再配合千余盾兵相助。
那实力...
哪怕是面对一两万的山越贼兵,也有一战之力。
更何况孙策麾下可是有足足八千大军。
只要连弩手足够多,覆灭严白虎并不是什么困难。
孙策可没有忘记,这山越乃是东吴的人口、兵员的一大来源。
一旦缺少兵卒了,就去征讨山越,然后就有新兵了。
这种事儿孙权不知道干了多少次。
“报!”
“启禀少将军,工匠完成了,请少将军前去检阅。”
就在孙策躺在榻上,脑海里想象着如何征讨山越的时候。
士兵突然跑了过来。
“好了?这么快!”
说完,孙策推开门,风风火火的朝着工匠那里跑去。
来到工匠这,看着桌子上的连弩零件,以及那一套完整的竹甲,孙策的脸上顿时浮现出浓烈的喜色。
竹甲是类似扎甲的造型,只有胸前以及腹部有甲片保护。
后背、肩膀、手臂、领口的位置都是裸露的。
而且竹片是缝合在麻布上面的,并非是皮革,加强了透气性以及排汗的功能。
如此一来,进入山林的时候,士兵就不会因为闷热而中暑。
而且竹片也可以对弓箭跟刀剑起到一定的防御作用。
总体来说,跟普通的制式扎甲有不少类似的地方。
然后,孙策将目光放到了诸葛连弩身上。
拿起零件,快速的进行组装。
不到一分钟,一张宽半米有余,长接近七十公分连弩便拼接完成。
打开箭匣,将弩箭一根一根的填装完成。
做完这一切,孙策来到门口。
周围的一群工匠以及士兵都好奇的看着孙策手中的弩箭。
孙策将诸葛连弩放到胸口,用前胸抵住弩臂。
将连杆前推,连弩立刻处于可激发状态。
而后往下轻轻一压。
“咔哒”
“咻~!”
一根弩箭飞射而出,直接命中在柱子上。
孙策按捺住心中的兴奋,快速的进行填装、按压。
“咔哒~咔哒~咔哒~”
“咻咻咻~”
连续九根弩箭射出,全都稳稳的扎在二十多米外的木头柱子上。
箭头深入足足有二指有余。
这个力道,足以破开一层鳞甲,然后深入胸口的皮肉。
而在山林之中,不着铁甲,全都是皮甲跟竹甲。
只要距离控制在三四十米之内,足以轻轻松松的射杀山越贼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