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儿,你既已回了裴家,便安心住下。往后,这儿就是你的家。”裴宇辰捋着胡须,目光慈爱地落在宋昭身上。
宋昭抬眼,眸中水光潋滟:“外祖父,昭儿给您添麻烦了。”
“说什么傻话!”裴宇辰佯怒,语气却温柔,“你是我的外孙女,裴家护你,天经地义!更何况……”他顿了顿,眼中精光一闪,“你这丫头,骨子里透着你母亲的聪慧和韧劲,假以时日,必成大器!裴家,正需要你这样的后辈!”
这话说得直白,毫不掩饰他对宋昭的欣赏和期望。
宋昭心中一暖,却也明白,裴宇辰这话,既是鼓励,也是一种考量。裴家家大业大,盘根错节,能屹立朝堂不倒,靠的可不仅仅是祖上的功勋,更是每一代人的经营和才干。
“外祖父,昭儿定不负您所望!”她郑重承诺。
裴宇辰满意地点点头,转头看向一旁的裴言澈和裴言瀚:“言澈、言瀚,昭儿初来乍到,你们要多照顾她。尤其是学业上,不可懈怠。”
“祖父放心,我们省得。”裴言澈拱手应道。
“昭儿妹妹这般聪慧,还用得着我们教?”裴言瀚笑嘻嘻地凑过来,“祖父,您也太小瞧昭儿了!她在无涯书院,可是回回考第一的!”
“胡闹!”裴宇辰瞪了他一眼,“无涯书院的学问,终究浅了些。昭儿既要立足朝堂,需学的,还多着呢!”
他看向宋昭,语气一转,变得语重心长:“昭儿,朝堂风云变幻,远非你想象的那般简单。你虽聪慧,但到底年少,历练不足。往后,你就跟着你两位表哥,一起学习。我会亲自考校你们的功课。”
宋昭心头一凛,知道裴宇辰这是要亲自教导她了。这可是天大的机会!裴宇辰曾为太子太傅,学识渊博,见解独到,能得他指点,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
“是,外祖父!”宋昭恭敬地应下。
“嗯。”裴宇辰满意地点了点头,“你们都下去吧。昭儿留下。”
裴言澈和裴言瀚对视一眼,识趣地退了出去。
待屋里只剩下祖孙二人,裴宇辰的神色变得严肃起来:“昭儿,你可知,我为何要让你跟着你两位表哥一起学习?”
宋昭略一思索,答道:“外祖父是想让昭儿,尽快熟悉朝堂之事,为将来做准备。”
“这只是一方面。”裴宇辰摇摇头,“更重要的,是让你与你两位表哥,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日后,你们三人,要相互扶持,才能在朝堂上站稳脚跟。”
他顿了顿,目光灼灼地看着宋昭:“你可明白?”
宋昭心中一震,明白了裴宇辰的深意。裴家虽强,但树大招风,难免遭人嫉恨。裴宇辰这是在为裴家的未来布局,而她,宋昭,也是这棋局中的一枚重要棋子。
“昭儿明白!”她沉声应道。
“好!”裴宇辰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我相信,你不会让我失望的。”
——
接下来的日子,宋昭便在裴家住了下来。每日清晨,她便与裴言澈、裴言瀚一同前往书房,听裴宇辰讲课。
裴宇辰的学问,果然非同一般。他不仅精通经史子集,对朝堂政事也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讲课,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常常令宋昭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为官之道,首在‘清、慎、勤’三字。清,则心正;慎,则行端;勤,则事成。此三字,乃为官之本,切记,切记!”
裴宇辰端坐于书案前,声如洪钟,掷地有声。
宋昭、裴言澈、裴言瀚三人,皆正襟危坐,认真聆听。
“外祖父,孙女有一事不明。”宋昭举手问道。
“讲。”裴宇辰示意。
“‘清、慎、勤’三字,固然重要。但若遇上昏聩不明的上官,或奸佞当道的朝局,又当如何?”宋昭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这问题,可谓尖锐至极。
裴言澈和裴言瀚,都忍不住替宋昭捏了把汗。
裴宇辰却不以为忤,反而捋须笑道:“问得好!昭儿,你能想到这一层,可见你并非死读书之人。”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深邃起来:“为官者,当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气节。但更要有‘明哲保身,伺机而动’的智慧。”
“明哲保身,伺机而动?”宋昭喃喃自语,若有所思。
“不错。”裴宇辰点点头,“若遇昏聩不明的上官,不可硬碰硬,当以退为进,徐徐图之。若遇奸佞当道的朝局,更不可逞一时之勇,当隐忍不发,静待时机。”
“那……何时才是‘时机’?”宋昭追问道。
“时机……”裴宇辰眼中精光一闪,“时机,往往是等来的,更是创造出来的!”
他看向宋昭,语气中带着深意:“昭儿,你要记住,为官者,不仅要有学识,有能力,更要有耐心,有魄力!你要学会审时度势,抓住机遇,甚至……创造机遇!”
宋昭听得心潮澎湃,只觉得眼前豁然开朗。
“外祖父,孙女明白了!”她郑重地说道。
“嗯。”裴宇辰满意地点点头,“你们都下去吧,好好温习今日所学。”
——
除了听裴宇辰讲课,宋昭还跟着裴言澈学习兵法,跟着裴言瀚学习骑射。
裴言澈虽是文官,却对兵法颇有研究。他不仅熟读兵书,还曾随军出征,有过实战经验。他教宋昭兵法,并非照本宣科,而是结合实际,深入浅出,让宋昭获益良多。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裴言澈手持书卷,侃侃而谈。
“表哥,这‘诡道’二字,如何理解?”宋昭问道。
“‘诡道’,便是用兵之道,在于变化莫测,出其不意。”裴言澈解释道,“兵法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便是此意。”
他顿了顿,又道:“用兵之道,在于灵活变通,不可拘泥于成法。要根据敌情、地形、天时等因素,随时调整战略战术,方能克敌制胜。”
“表哥,若敌强我弱,又当如何?”宋昭又问。
“敌强我弱,则当避其锋芒,以迂为直,以退为进。”裴言澈答道,“可采取游击战术,袭扰敌军,疲惫敌军,待敌军露出破绽,再集中兵力,一举歼灭。”
“表哥,这游击战术,具体如何操作?”宋昭追问道。
“游击战术,讲究‘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诀……”裴言澈耐心地讲解着。
宋昭听得津津有味,只觉得这兵法之道,奥妙无穷。
——
裴言瀚则是个不折不扣的武痴。他自幼习武,精通各种兵器,尤其擅长骑射。他教宋昭骑射,可谓倾囊相授。
“昭儿,骑射之道,在于‘稳、准、狠’三字。稳,则身稳;准,则箭准;狠,则力狠。此三字,缺一不可!”
裴言瀚手持弓箭,身姿矫健,英姿飒爽。
“表哥,如何才能做到‘稳’?”宋昭问道。
“稳,便是要坐稳马鞍,保持身体平衡。”裴言瀚一边示范,一边讲解,“骑马时,要用双腿夹紧马腹,身体微微前倾,重心放低。这样,才能在马背上保持稳定。”
“表哥,如何才能做到‘准’?”宋昭又问。
“准,便是要瞄准目标,准确射击。”裴言瀚指着远处的箭靶,说道,“射箭时,要屏气凝神,眼睛、准星、箭靶三点一线。然后,果断放箭,一击命中!”
“表哥,如何才能做到‘狠’?”宋昭再问。
“狠,便是要拉满弓弦,使箭矢具有足够的穿透力。”裴言瀚拉开弓弦,做出示范,“拉弓时,要用尽全身力气,将弓弦拉至极限。这样,射出的箭矢,才能势如破竹,无坚不摧!”
宋昭跟着裴言瀚,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着骑射。
起初,她还不太适应,常常射不中靶。但经过裴言瀚的悉心指导,以及她自己的刻苦练习,她的骑射技术,突飞猛进。
——
这日,裴宇辰考校三人功课。
“言澈,你来说说,何为‘以民为本’?”裴宇辰首先提问裴言澈。
“回祖父,‘以民为本’,乃治国之根本。意为,君主当以百姓为重,以百姓之心为心,以百姓之利为利。凡事当从百姓的利益出发,不可为了一己之私,而损害百姓的利益。”裴言澈答道。
“嗯,不错。”裴宇辰点点头,“那你说说,当如何‘以民为本’?”
“当‘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减免百姓的赋税,减轻百姓的负担,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如此,方能国泰民安,天下太平。”裴言澈答道。
“言瀚,你来说说,何为‘兵贵神速’?”裴宇辰又提问裴言瀚。
“回祖父,‘兵贵神速’,乃用兵之道。意为,用兵作战,当以速度取胜。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方能克敌制胜。”裴言瀚答道。
“嗯,不错。”裴宇辰点点头,“那你说说,当如何‘兵贵神速’?”
“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提前做好准备,确保粮草充足,兵马齐备。然后,出其不意,迅速出击,打敌军一个措手不及。”裴言瀚答道。
“昭儿,你来说说,何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裴宇辰最后提问宋昭。
“回外祖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乃兵法之精髓。意为,用兵作战,当充分了解敌我双方的情况。既要了解自己的实力,也要了解敌人的实力。这样,才能制定出正确的战略战术,取得战争的胜利。”宋昭答道。
“嗯,不错。”裴宇辰点点头,“那你说说,当如何‘知己知彼’?”
“当‘明察秋毫,洞若观火’。通过各种手段,收集敌我双方的情报。对敌我双方的兵力部署、战略意图、将领才能、士气民心等,都要了如指掌。如此,方能‘知己知彼’,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宋昭答道。
裴宇辰听完,捋须大笑:“好!好!好!你们三人,皆有长进!望你们继续努力,将来为国效力,建功立业!”
“是,祖父\/外祖父!”三人齐声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