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时勇看到自家堂弟的眼神,心里也渐渐的安定下来。
他知道自己想要说的事和想要做的事肯定会被阻拦。
可是他知道自己,的确不是读书的这块料子。
这些年来,他认得了这么多字,也学到了这些圣人之言。
可在他的心里,他对于,读书科举根本就没有一点兴趣。
要不是读书的机会难得珍贵,他可能真的坚持不了这么长的时间。
从一开始还能慢慢跟上夫子,他们的步伐可到后面越听就跟听天书一般。
而且他天性好动,一天到晚呆呆的坐在那里,让他整个人都不舒坦极了。
而在他有一次,从镇上的码头,看到走南闯北的镖师。
他的心里就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他一直都没有说出来,可是明年,他就要从文渊班出去,换到识字班。
既然,他读书的天资有限又已经认了这么多字,读了这么多书。
那么他也想出去闯一闯。
听着那群镖师,在他们店里面吃饭的时候,说的那些走南闯北遇到的事情听得他热血澎湃。
所以,他想先听听自家堂弟的意见。
整个家中,最聪明的娃,他一定能够给自己现在这么迷茫,找到一个方向。
张时安听了之后,也是嘴巴张的大大的。
不过当他回过神来仔细的打量着自家堂哥。
发现自家堂哥有勇有谋,而且胆子也不是一般的大。
这样的人走南闯北,去见识一下大好河山,反倒能够闯出一片天地。
毕竟二堂哥的读书天分的确是有限。
对比其他的孩子来说还算可以,但真的要走那条路,这一辈子顶多也就是童生,就已经是顶峰。
既然二堂哥有这个想法。
证明他是在有为自己的未来打算的。
“二哥,你可想清楚了。”
张时勇听到这话点了点头。
他觉得对比于读书,去跟着镖师学本领练功夫,走南闯北,才是他想要的生活。
张时安点了点头。
“二哥你既然已经决定,那么这件事情你肯定要先跟家里人商量一番。
我这个当弟弟的肯定是不会阻止你,但是出门在外,会遇到不少的危险。
你想去见识一下更广阔的世界,情有可原。但你要知道,家里还有人在等着你。
你如果考虑清楚了,先去跟二伯和二婶子商量吧!”
张时勇眼睛亮晶晶,他就知道堂弟是不会阻拦他的。
他也知道外面可能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美好。
会遇到很多的危险,可是他的性格天生就是喜欢冒险的人。
今年这个春节是他们老张家过得最隆重的一个春节。
最重要的是,住上了新房子,又不缺鸡鸭鱼肉。
每个人获得的压岁钱也是比往年都要丰富的多。
王翠花更是在年夜饭上面,开始跟老大家的商量。
他家,大蛋也是张时胜的婚事。
自家大堂哥现在的年纪已经有15了,这个时候相看人家是最合适的。
张时安倒是觉得有些早,不过大堂哥明显是开了窍的。
他也不好多说什么。
男的也就算了,他家的姑娘肯定是要多留几年的。
而大堂哥的婚事为什么会这么提前的摆在桌面上来谈。
也是大堂哥,这些年勤勤恳恳又老实又孝顺那位老木匠。
对方有个孙女,一来二去,也就看对眼了。
老木匠更是觉得大堂哥是个老实本分的,性格又不错,学东西也快。
最重要的是,还认点字,家里的弟弟妹妹都是读过书的,又在镇上开了一家小饭馆。
门当户对,也是再合适不过。
虽然不那么早成婚,但是两家人都决定先定下来。
定下来,过个两年再成婚也就差不多了。
而现在大伯娘把事情拿出来说,也就是想让两个老人家商量一下,到时候该给多少的聘礼?
他们这是小地方肯定是要不了多少,要是以前的话,那肯定几两银子就行。
现在他们家里好歹也起来了,又是老张家第1个长孙。
肯定是不能够太小气。
王翠花斜了一眼自家大儿媳,直接拍板定夺下来。
他们自家人自己补贴多少是多少,但是他们老两口,就拿十两银子。
有了自家婆婆这句保证,王春燕那是啥话也不说了。
毕竟老太太愿意掏钱就是好的。
不过就当王翠花的眼神落到自家大丫头的身上。
“咱大丫头倒是出落得越发水灵了,以后肯定可以相看个好人家。”
王春燕听到这话也是忍不住挺直了胸脯,她家大丫头现在可不一般。
以前瘦瘦小小的一个身上看起来还没二两肉。
这几年吃得好,养得好,瞧瞧这一头乌黑靓丽的头发,再加上水灵灵杏眼桃腮。
在镇上的时候就有不少的人家,向她打听她家大丫头。
更别提她家大丫头可是跟镇上的刘绣娘,学得一手的好绣活。
以后那人家肯定是,可以选个好的。
保不齐还能去县里面找一个,以后她家大丫也算是城里姑娘了。
张时安看他奶和他大伯娘,越聊越高兴,自家大姐的脸上却别提多难看。
还是没忍住开口。
当大家听到张时安的这一番谬论。“什么玩意儿?女子怎么能够18才嫁人。那都是老姑娘了。哪里还嫁得出去?人家要笑话的。”
王翠花第1次凶了自家这个宝贝金疙瘩蛋。
实在是说出来的话,让大家有些接受无能。
张时安也不是只跟他们说,为什么不能够早早的嫁人,而是跟他们分析了晚一点嫁人的好处。
让大家听到,不管是男子还是女子,都最好是满了18之后再成亲。
生子更是要到20以后,惊讶的嘴巴都快合不上了。
“奶,你们听我说。不信你让大伯他们去县里面打听打听。人家那些大户人家的闺女是不是都是满了18再嫁人?”
张时安又跟大家忽悠了一圈,女子18之后嫁人的好处。
比如说对身体啊,寿命呀,以后孩子生产这方面的。
听的一家人那是一愣又一愣。
难道这就是读书人的恐怖吗?为什么自家这孩子懂得这么多?
说的还这么有道理,他们不相信也没有办法。
就连张三木都忍不住开口。
“爹娘,我以前去县里面卖货的时候,是听人家说过,人家县太爷的闺女就是这个年纪才出嫁的。”
大家听到张三木的话更加确信了张时安说的话。
可就算是说了这么多,依然不能够说服王春燕等人。
毕竟在他们固有的思想里面,女子差不多16岁,嫁人是最合适的。
18的话那就太晚了。
“小侄儿,不是伯娘不想听你的,但你也说了,那都是大户人家。咱就小门小户又是乡下人。这么大的闺女,哪里还嫁得出去?”
王春燕眼里的忧虑不是假的,是真心在为自家闺女而考虑。
张春娟默默的低着头,想要反驳点什么,却也没好意思说出来。
毕竟现在家里对她已经够好了,她在家里面多待几年,的确是会让爹娘被戳脊梁。
张时安 看到家里人都是真正的关心并不是,因为一些怕被人看不起。
这才说出一个,让众人无法拒绝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