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得回青龙坊,直接从务本坊去皇宫更方便,坐上马车让张龙直接奔朱雀门。
张龙不解,人家高公公还在家等着呢,这样把人丢那不好吧。
今日休朝,有点啥动静肯定会惊到李世民,也别讨人家的厌,到了城门前,下了车,独自走进了皇城。
先跑了工部一趟,将准备的茶、糖往桌案上一放道:“叔父今日怎么没有去参加小子的拜师礼呀?”
段纶苦笑道:“正则,还不都是你的制盐之法闹的,各处盐池现在都拼命催促老夫提供工具,这可真是苦不堪言。
原本盐业归属司农寺管辖,工部本想着为灾情尽一份力,结果现今倒好,陷进去就拔不出来了。
唉,不是给你送了一块端砚吗?心疼死老夫了。”
秦浩嘿嘿笑道:“叔父,别那么小气,你今日的小小投入,日后会有大的福报的,嘿嘿。
忙些好呀,再说这也是功劳一件嘛,也用不了多久了,
我今日把流水线工坊图画出来,慢慢建造吧,以后再有其他生产任务时也都可依样分配即可。”
段纶大喜,拍拍秦浩肩膀道:“之前陛下问起过此事,老夫以为是你师门不传之秘,没敢与陛下应承此事,
只是推脱了一下,是我小人之心了,正则勿怪。”
得了图纸,段纶甚是欣喜,拉着秦浩坐下闲聊。秦浩见状,赶忙将封赏分配之事提及。
段纶听了,也觉新奇:“正则与旁人果真是大不一样,旁人皆盼着良田,正则却只要那方地之大小,
我虽不明正则心中所思,但叔父愿意成全正则之愿。”
一番交待下去,秦浩总算放了心,户部那边师父递了条子,应该也没啥问题,遂起身向段纶告别。
见秦浩是要去面见陛下,段纶心中也是对此子的心性啧啧称奇,
谁听到陛下召见不是火急火燎的,这小子不说我都不知道他还要面见陛下,也赶忙催促秦浩走人。
等秦浩慢悠悠的来到太极宫前,就见高福满头大汗的迎了上来,
“哎呀,小祖宗啊,你可真是要了我的命了啊,陛下都急坏了,我这寻不着你,心里都快着了火了,你这是跑哪去了呀?”
秦浩见高福急成这样,估计应该是什么急事,连忙询问,
“高公公,不好意思啊,张龙告诉我你来寻我,我猜想应该是陛下找,就先行一步来宫里了,先到皇城办了点私事,嘿嘿。”
高福一边擦汗,一边拉着秦浩的袖子就往前走,秦浩跟着高福急匆匆的到了甘露殿,
也没见通报,直接就拉着秦浩进去,高福眼见陛下脸色发黑,一声不吭,等着挨训。
秦浩有点尴尬,忙施了一礼道:“小子拜,啊,微臣拜见陛下。”
李世民看着高福气道:“找个人怕不是把长安翻了一遍不成,普天之下敢让朕久等的人都有谁?”
高福呐呐不言,秦浩一听,这是指桑骂槐啊。
轻咳一声道:“陛下,此事怪不得高公公,微臣今日不在家中,待家臣前来通知时,我正在师父府中,
是微臣猜到应是陛下召见,故自行前来宫中了,未与高公公见得上面。”
李世民这才转向秦浩斥道:“你从务本坊行到此处,可真是步履如飞啊,行到如今才到吗?”
秦浩堆笑道:“陛下啊,别生气嘛,气大伤身,小子这不是今日午后要分食邑嘛,
所以就先跑了跑此事,不知陛下是何事如此着急啊?”
李世民一听更生气了,吹胡子瞪眼道:“你这是藐视朕吗?得了旨意不速来见朕?”
秦浩安抚道:“陛下,微臣知道错了,微臣以后改,望陛下给微臣一个机会,微臣还得给娘娘看病呢,可不能斩喽,嘿嘿。”
李世民气笑了,说道:“这么说你是拿到了朕的七寸?”
秦浩忙谄媚道:“哎呀,陛下,话可不能这样说,我们就是君臣一心,都是为了娘娘的身体嘛,再说到了现在微臣还不知道是何事呢,
常言道不知者不怪嘛,陛下胸襟宽广,肯定不是因为微臣来得晚生气,还是因为什么大事是吧?”
李世民正色道:“百骑司上报之前调查近亲成婚一事有了些许结果,让朕触目惊心,因此事是最先由你之口讲出,故朕急召你过来相询。”
秦浩回道:“陛下既然已验证,就代表之前所言非虚,应召见宰府们商讨才是呀。此事微臣能做些什么呢?”
李世民皱眉道:“你这臭小子,你既能提出此事,必然是已经知晓更多细节之处,
即使是商议处置之法,也得由你提供才行啊,看来你是不愿为朝廷分忧啊。”
秦浩忙道:“明白了,微臣现在就将所知都书写下来。”
李世民点点头,高福忙领着秦浩到一旁的书案去书写了,万一这家伙不懂规矩,拿陛下的笔没准都干得出来。
过不多时,果见房玄龄、长孙无忌、魏征、温大雅等人进了殿中,
秦浩仔细看了看温大雅的脸色,果然气色极差,历史上明年就要去世的人,
年龄大了,又积劳成疾,就大唐现在的这个早朝估计就得让大臣短寿好些年。
李世民将调查结果向众臣起了个头,其中反应最为强烈的当属长孙无忌。
他一脸不可置信地望着李世民,心中揣测陛下所言究竟是针对冲儿,还是确有其事。
魏征则皱着眉头问道:“陛下,臣有几个疑问。此事是因何而起了调查之心?
调查范围仅在长安一处,是否能够作为有力的佐证?再者,这近亲所指究竟是何种亲近程度?”
李世民扭头望了望秦浩,秦浩只得走上前一步,将写好的纸张递给了李世民,
而后转身面向众位大臣,缓缓说道:“乃是在下之前为娘娘诊病之时提及此事。所谓近亲,乃是指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
简单来说,父母与子女、祖父母与孙子女、外祖父母与外孙子女,此为直系血亲,这般情况自然极为罕见。
而旁系血亲,是指同父同母、同父异母、同母异父的兄弟姊妹之间不可婚配,三代以内的堂兄弟姐妹之间、表兄弟姐妹之间,
另外,叔伯与侄女、姑姑与侄子、舅舅与外甥女、姨妈与外甥之间,也都属于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
众位大臣皆面露惊讶之色,他们深知直系血亲成婚断不可行,然而听秦浩提及旁系血亲之事,却发觉此情况着实不少。
在民间,向来讲究亲上加亲,这种习俗已传承千年,就连勋贵之间,此类情形亦屡见不鲜。
长孙无忌面色冷峻,出声问道:“民间亲上加亲之俗已延续千年,你又凭何断言此等婚配不可行?”
秦浩一脸正色,严词说道:“就凭这调查结果。陛下亲自派人去调查所得出的结果难道还不能作为准确的依据吗?
况且我提出此事,全然是为了大唐万千百姓的健康着想。
一个带有残疾或缺陷的后代,绝非大唐所需要的。大人这般质问,莫不是认为我有什么不良居心?”
李世民见状知道长孙无忌必是因为联姻之事有了怒气,只好打断道:“辅机,调查结果让人触目惊心,高福,你来给众位爱卿念念。”
高福接过调查报告,目光专注地在上面扫视片刻后,开始挑选其中的一些关键数据念了起来,
“百骑司此次在长安城中及周边调查所知,近亲成婚的家庭中所生育的后代,
出现痴傻者、愚笨者以及身体畸形者的比例竟达十之三四,
并且血缘关系越近,这种病症的发病率就越高。
就如长安城外的清平镇林家,其子与表妹成婚,
所育后代到三岁时尚不能说话,长大之后更是明显比同龄人迟钝许多。
永阳坊的杜家,情况亦是如此,其子与表妹成亲后,后代出生时便身体孱弱,常常生病,
视力也模糊不清,至今多方医治仍未见好转。
还有升平坊的孙家,表哥表妹自幼青梅竹马,结为夫妻后,后代出生却患有唇裂之症。
这后面还有众多类似的案例,陛下,老奴就不一一念诵了吧。”
李世民微微点头道:“众位爱卿,此事非同小可啊。如今战乱刚刚平息,国家亟需增加人口,然而大唐所需要的是身强力壮的健康之人,
那些痴傻者、残疾者对于我大唐的发展并无益处。朕有意修改律法,明确规范此等情况,不知爱卿们可有什么见解?”
众人均默然不语,都不知道该如何答话,这要是主动开了口,长孙无忌不得恨死自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