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蕡的别名有麻勃、麻蓝、青羊、青葛等。
功效作用
1.祛风镇痛:可用于治疗痛风、痹证等病症,能缓解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
2.定惊安神:对于癫狂、失眠等情况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可帮助调节神经系统功能,使人情绪平稳,易于入睡。
3.止咳平喘:适用于咳喘等呼吸道疾病,能减轻咳嗽、气喘等症状。
4.活血通经:可用于治疗月经不调、闭经等妇科病症,有一定的调经止痛作用。
5.解毒止痒:外用可治疗皮肤瘙痒、湿疹等皮肤病,有止痒、消肿的功效。
禁忌
1.体虚者忌服,因其具有一定的毒性,可能会加重体虚症状。
2.孕妇忌服,麻蕡有毒性,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中医药理
1.性味:味辛,性平,有毒。
2.归经:归肝、脾经。
3.成分:含△1-四氢大麻酚、大麻色烯、大麻萜酚等多种化学成分。
4.作用机制:其祛风镇痛的作用可能与其能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缓解经络阻滞有关;定惊安神的功效可能与它对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有关;止咳平喘则可能是通过抑制呼吸道的炎症反应、缓解支气管痉挛等实现的。
需要注意的是,麻蕡有毒,使用时应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用药。
《麻蕡的食用方法》
内服
1.煎汤:将麻蕡洗净后,加入适量的水,煎煮一段时间后服用。一般用量为1-2分。
2.煮粥:将麻蕡研汁,与大米一起煮粥食用,可起到一定的滋补作用。
外用
1.捣敷:将麻蕡捣碎后,直接敷在患处,可用于治疗一些皮肤疾病或外伤。
需要注意的是,麻蕡有毒,使用时应严格按照医嘱,避免过量使用。同时,体虚及孕妇忌服。
《麻蕡的丹方》
麻蕡散
1.出处:《千金方》
2.组成:麻蕡、人参、枳实、防风、芍药、黄芪、牛膝、山茱萸、柏子仁、麻黄、羌活、当归、薏苡仁、羚羊角屑、槟榔、茯神、杏仁、桂心、附子、甘草。
3.主治:风癫百病。
4.用法:麻人四升,水六升,猛火煮令牙生去滓,煎取七升。旦空心服,或发或不发,或多狂语,勿怪之。但人摩手足须定,凡进二剂愈。
麻蕡丸
1.出处:《圣惠方》
2.组成:麻蕡、杏仁、牛蒡子、秦艽、防风、枳壳、赤芍药、甘草。
3.主治:产后血不去。
4.用法:麻子五升,酒一升,渍一宿,明旦去滓,温服一升,先食。不差,方再服一升,不吐不下,不得与男子通,一月将养如初,差。
麻蕡丹
1.出处:《本草纲目》
2.组成:麻蕡、朱砂、雄黄、雌黄、硫黄、水银、铅丹、硝石、矾石。
3.主治:五劳七伤,利五脏,下血寒气,破积,止痹,散脓,多食令人见鬼狂走。久服通神明,轻身。
4.用法:将上述药物研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空心温酒下。
麻蕡酒
1.出处:《本草纲目》
2.组成:麻蕡、白酒。
3.主治:大风癞疾。
4.用法:大麻浸酒,研取白汁,滤去渣,纳瓶中,煮数沸,每饮一杯。
《麻蕡的种植技术》
选地与整地
1.选地:选择肥沃、背风、排灌方便的地块。大麻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土层深厚、保水保肥力强的土壤为宜。
2.整地:秋季收获后,将第二年准备栽培大麻的地块深耕一次,深度一般为20-30厘米。翌年春季解冻后浅耕1-2次,亩施底肥(圈肥)3000-5000千克。气候寒冷地区的新麻地,需再准备尿素5千克作种肥。
播种
1.种子处理:播前将种子筛簸干净,晒1-2天,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2.播种时间:晋中盆地一般在每年清明——谷雨间播种。
3.播种量:大颗种子亩播3-4千克,小颗种子需1.5-2千克。
4.播种方式:以15-20厘米行距耧播,播深3厘米。开沟溜籽也可,实行宽幅(10-20厘米)条播。
苗期管理
1.定苗:苗高10-15厘米时定苗,每亩3-4万株,要注意留足、留齐、留匀。
2.中耕除草:定苗后至苗高65厘米前,中耕除草1-2次。
3.浇水施肥:出苗后一月内一般不浇水,到6月快速生长期间应适时浇水防旱,地面保持湿润,但不宜积水。在6月快速生长期间,每亩应施尿素5-10千克,或老墙土2000-2500千克。
收获
大麻为雌雄异株,雄株(花麻)只开花散粉不结籽,成熟较早,要先收,雌株结籽,成熟较晚,要在中下部叶片脱落时为采麻收获适期。收割时,齐地砍倒,削去枝叶,按长度分级,扎成直径为20-25厘米的小捆。
注意事项
1.大麻是一种受到严格管制的植物,在中国,种植大麻需要获得相关部门的许可,否则属于违法行为。
2.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不同,种植技术也会有所差异,在实际种植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