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的别名有:
1.黄耆:黄芪的古称,在《本草纲目》等古籍中常以此称呼。
2.绵黄芪:因黄芪的根质地柔软,呈绵状,故而得名。
3.北芪:主要产于北方地区,如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因此被称为北芪。
4.箭芪:因其根长,形似箭杆,故有此称。
5.王孙:在《药性论》中被称为王孙,寓意其为补药中的贵族。
6.戴糁、戴椹、独椹:这些名称在《本经》《别录》等古籍中有所记载。
7.蜀脂:在《别录》中被称为蜀脂。
8.百本:也是黄芪的别名之一,在古籍中有所提及。
9.百药绵、百药棉:因其具有多种药用功效,且质地柔软如绵,故而得名。
10.土山爆张根:在《新疆药材》中被称为土山爆张根。
11.独根:在《甘肃中药手册》中被称为独根。
12.大抽、二人抬:在《辽宁经济植物志》中被称为大抽、二人抬。
13.大有芪、蒙芪、元芪、红蓝芪、白皮芪、黑皮芪:这些都是黄芪的别名,根据产地、外观等特征而得名。
14.膜荚黄芪、东北黄芪、内蒙黄芪、冲正芪、武川芪、炮台芪、浑源芪:这些名称是根据黄芪的产地或形态特征而命名的。
功效与作用
1.补气固表:黄芪能够补充人体的气血,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预防感冒等疾病。
2.利尿消肿:黄芪具有利尿作用,可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
3.托毒排脓:黄芪能够促进伤口愈合,适用于疮疡久不收口、痈疽等症状。
4.敛疮生肌:黄芪可以促进肌肤的修复和再生,对于慢性溃疡、烧伤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5.调节血糖:黄芪对血糖有双向调节作用,可用于糖尿病的辅助治疗。
6.保护肝脏:黄芪能够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原减少,对于肝炎、肝硬化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禁忌
1.阴虚火旺者:黄芪性温,容易助火,对于阴虚火旺、容易上火的人群不宜使用。
2.湿热内盛者:黄芪具有补气的作用,对于湿热内盛、口苦口干、舌苔黄腻等症状的人群不宜使用。
3.热毒炽盛者:黄芪具有温补的作用,对于热毒炽盛、高热、咽喉肿痛等症状的人群不宜使用。
4.孕妇和经期女性:黄芪具有补气的作用,孕妇和经期女性应慎用,以免影响胎儿或导致月经量过多。
中医药理
1.性味归经: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
2.功效主治:黄芪具有补气健脾、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消肿、托毒生肌等功效,主治脾气虚证、肺气虚证、气虚自汗证、血虚证、气血两虚证、痹症、中风半身不遂、胸痹等。
3.配伍应用:黄芪常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如与白术、防风配伍用于表虚自汗;与党参、升麻、柴胡配伍用于中气下陷;与当归配伍用于气血两虚等。
在使用黄芪时,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的不同,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避免自行用药。
《黄芪的食用方法》
泡水饮用
1.黄芪大枣茶:将黄芪60克、大枣30克加水浸泡1小时后,煎煮30分钟,每日1剂,代茶饮,大枣可嚼食。此茶饮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健脾养血的作用,适用于虚劳不足、面色无华、头晕眼花、疲乏无力、气短懒言、动辄汗出者。
2.黄芪补气茶:取西洋参、枸杞子、黄芪各10克,煎水饮用。该茶饮能够益气滋阴、清热降火、消除疲劳、增强免疫力,适合经常熬夜的人群。
3.黄芪山楂茶:用黄芪20克、山楂10克,冷开水冲洗后放入保温杯,用沸水400毫升冲泡,半小时后即可饮用,可反复冲泡两次。黄芪与山楂一起泡茶可加强益气活血的功效,适用于气虚型心脏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病患者,建议饭后饮用。
煮粥煲汤
1.补虚正气粥:将炙黄芪20克、党参10克切片,用清水浸泡40分钟后煎煮取浓汁,再与洗净的粳米100克一起煮粥,粥将成时加入浓汁,稍煮片刻,酌加糖食用。此粥功能补正气、疗虚损、抗衰老,适宜于内伤劳倦、年老体弱、久病身瘦、心慌气短、体虚自汗、脾虚久泄、食欲不振等证。
2.金银粥:把黄芪30克用纱布包裹,和50克大米、50克小米一起浸泡30分钟,然后大火烧开,小火煲30分钟,去掉黄芪包即可。可改善消化不良。
3.蛋花山药黄芪汤:将鲜鸡蛋1枚、脆山药100克切片,黄芪20克用纱布包裹系口,共同放入凉水内煮沸3分钟,倒入搅拌好的鸡蛋液,再次沸腾时加入少许盐和淀粉汁勾芡即可出锅,可改善疲劳乏力、大便稀溏。
4.黄芪汽锅鸡:净鸡1只洗净焯水后,将浸泡半小时的黄芪30克纳入鸡腹内,放入汽锅,加葱段、生姜片、料酒、清水、盐,用棉纸封口,上屉旺火蒸沸2小时出屉,捡出葱、姜,把黄芪从鸡腹内取出码放在鸡上,加胡椒粉调味食用,能益气升阳、养血补虚,用于脾胃食少、气虚乏力、易感冒、血虚眩晕及中气下陷致脱肛、久泻、子宫脱垂等。
炖煮菜肴
1.黄芪炖牛肉:牛肉切块焯水后与黄芪、红枣、枸杞等一起炖煮,可补气养血、增强体质。
2.黄芪当归乌鸡汤:将乌鸡与黄芪、当归等一起炖煮,有调经止痛、补血养颜的功效,适合女性食用。
其他食用方法
1.黄芪粉冲服:一般可用温开水冲服,建议在餐前半到一小时服用,一天2至3次。也可将黄芪粉加入鸡汤、排骨汤、粥等里面食用。
2.黄芪酒:将黄芪、白酒等按一定比例浸泡制成黄芪酒,有一定的保健功效,但需注意适量饮用。
需要注意的是,黄芪性温,过量食用可能会导致上火等不适症状,且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在食用黄芪时,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合理选择食用方法和剂量。
《黄芪的丹方》
防己黄芪汤
1.组成:黄芪30克、白术12克、防己12克、甘草3克、生姜3片、红枣10粒。
2.功效:益气祛风,健脾利水。
3.主治:表虚不固之风水或风湿证,症见汗出恶风、身重微肿、或肢节疼痛、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
玉屏风散
1.组成:黄芪15克、白术12克、防风10克。
2.功效:益气固表止汗。
3.主治:表虚自汗证,症见汗出恶风、面色?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
黄芪桂枝五物汤
1.组成:黄芪30克、桂枝10克、白芍药15克、生姜3片、红枣12枚。
2.功效: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3.主治:血痹证,症见肌肤麻木不仁、微恶风寒、舌淡、脉微涩而紧。
黄芪建中汤
1.组成:黄芪15克、桂枝10克、白芍15克、甘草6克、生姜3片、红枣12枚、麦芽糖适量冲服。
2.功效:温中补气,和里缓急。
3.主治:阴阳气血俱虚证,症见里急腹痛、喜温喜按、形体羸瘦、面色无华、心悸气短、自汗盗汗等。
当归补血汤
1.组成:黄芪和当归两味药以5∶1比分组成。
2.功效:补气生血。
3.主治:劳倦内伤,气血虚,阳浮于外之虚热证,如劳伤血虚、产后血脱、脓血过多、大出血等。
黄芪六一汤
1.组成:用黄芪6份,甘草1份。
2.功效:补气养血。
3.主治:男子、妇人气虚血弱、肢体劳倦、胸中烦悸、时常焦渴、唇口干燥、面色萎黄、不思饮食,或先渴而发疮疖,或病痈疽而后渴者,或卫虚自汗等。
补中益气汤
1.组成:黄芪15克、人参(党参)15克、白术10克、炙甘草15克、当归10克、陈皮6克、升麻6克、柴胡12克、生姜9片、大枣6枚。
2.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3.主治:脾胃虚弱以及气虚下陷引起的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
《黄芪的种植技术》
选地整地
1.土壤选择:黄芪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排水保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中。避免在低洼积水地、重盐碱地等种植。
2.整地施肥:选好地后,深翻土地,打破原来的土壤层次,加深活土层。结合整地,每亩施充分腐熟细碎的农家肥3000-5000公斤、磷酸二铵25-30公斤、硫酸钾5-6公斤等,然后耙细整平。
种子处理
1.选种:选择褐色、成熟度好、饱满、无杂质的黄芪种子。
2.处理方法:将种子与重量为种子重量的2-3倍、大小与种子颗粒大小一样的沙粒混合均匀,放在水泥地上,用胶鞋底来回搓30分钟;也可采用开水催芽法,即把种子放在开水中,搅拌1分钟,立即加冷水调节水温至40c,浸泡2小时,将水倒出,用湿布盖好,闷12小时,待种子膨胀或外皮破裂时即可播种;还可用浓度为70-80%的硫酸浸泡种子3-5分钟后,迅速置流水中冲洗半个小时后播种。
播种
1.播种时间:春播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夏播在5月上旬至7月上旬;秋播在8月10日至9月20日;冬播在11月10日左右。
2.播种方法:多采用条播,行距25-50厘米,开1.5-2厘米深的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1.5-2厘米厚,稍加镇压。也可采用育苗移栽的方法,先在育苗地育苗,待苗长到一定程度后再移栽到大田。
田间管理
1.间苗定苗:苗高5-8厘米时开始间苗,按8-10厘米高选择胖大的种苗定株,株距10-15厘米。
2.中耕除草:每年中耕除草2-3次,保持田间无杂草。
3.追肥:结合中耕除草进行追肥,每次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或复合肥20-30公斤。
4.灌溉排水:一般情况下不进行灌溉,干旱严重时可适当浇水,雨季注意及时排水,防止积水烂根。
5.打顶:若不留种,在开花前或花期分批将花梗剪掉1-2次,留高40-45厘米。
病虫害防治
1.病害:主要病害有白粉病、根腐病等。白粉病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或氟硅唑、吡唑醚菌酯等药剂喷雾防治;根腐病要及时排水,拔除病株,用石灰处理病穴,发病初期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或大蒜素等药剂灌根,发病较严重时可选用丙环唑、恶霉灵等药剂灌根。
2.虫害:主要虫害有豆荚螟虫、黄芪籽蜂等。豆荚螟虫可清洁田园,冬耕晒垡,合理轮作和间作,调整播期,利用杀虫灯诱杀成虫,在卵始盛期释放赤眼蜂,低龄幼虫期选用苏芸金芽孢杆菌、乙基多杀菌素或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等药剂喷雾防治;黄芪籽蜂要清园,处理枯枝、落叶及残株,集中销毁,播种前除去有虫种子,在盛花期及种子乳熟期选用灭蝇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药剂喷雾防治。
采收加工
1.采收时间:一般种植2-3年后,于秋末冬初茎叶枯黄时或早春新芽未出土时进行采挖。
2.采收方法:小心深挖,避免挖断主根或碰伤外皮,将采出的黄芪去净土,趁鲜将芦头切去,去掉须根,置户外晾晒半小时,将根理顺捆成把,再晒至全干,然后打成大捆即可销售。
《黄芪的收购价格参考》
亳州药市
1.毛二条:价格在11元左右。
2.药厂小毛芪:价格在15.5-17.5元之间。
3.过0.3筛瓜子片:报价19-21元。
4.黄芪指甲片:0.4-0.6规格21元,0.6-0.8规格29元,0.8-1.0规格39元,1.0-1.2规格54元。
安国药市
1.毛芪:报价在15-17元。
2.0.4-0.6的片:多报价在19-21元之间。
玉林药市
1.瓜子片偏小:价格在28-30元。
2.中等的:45-50元。
3.中大的:60-65元。
岷县市场
1.0.6-0.8cm规格黄芪节:32-34元\/kg。
2.0.8-1.0cm规格:39-42元\/kg。
3.1.0-1.2cm规格:45-48元\/kg。
4.1.2-1.4cm规格:49-56元\/kg。
5.切片毛芪:成交价格在23.5-25元\/kg。
6.小毛芪:成交价格21-22元\/kg。
7.净芪:成交价格在26-28元\/kg。
8.毛二条:成交价格在18-20元\/kg。
9.净二条:成交价格在21-23元\/kg。
固阳县
1.符合有机化种植标准的黄芪:按照每斤4元回收。
呼和浩特市
1.鲜货黄芪:收购价三四元一斤。
内蒙古其他地区
1.大条:成交价格4.0-4.5元\/市斤左右。
2.统货:3.8-3.9元\/市斤成交。
3.小条:成交价格3.5元\/市斤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