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之我要交好运
第两百零七章:工厂危机升级
李晴这一嗓子,就跟一道炸雷似的,把林尘刚松快了点儿的神经“唰”地一下又给绷紧了。林尘盯着李晴,脸色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着急地问:“你先别急,慢慢说,工厂那边到底咋回事儿啊?”
李晴深吸了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开口说道:“林先生啊,之前联系的那几家外地有产业扩张打算的企业,本来有一家都快谈得差不多了,眼瞅着这事儿就要成了,结果刚刚他们突然变卦,说不打算收购咱们工厂了。打听了一下,听说是有竞争对手在背后使坏,故意放出来一些关于咱们工厂的坏消息,把人家给吓住了,所以才改变主意了。”
林尘眉头一下子皱得跟麻花似的,拳头也不自觉地攥紧了,气不打一处来:“这帮人可真是啥损招都使得出来啊!到底是啥负面消息,你清楚不?”
李晴无奈地摇了摇头,一脸郁闷地说:“暂时还没搞清楚呢,就知道这些消息让对方觉得收购咱们工厂风险太大,不划算。据那边透露出来的口风,好像是说咱们工厂设备老化严重,维修成本高得离谱,而且之前还有些环保问题没解决干净,后续可能会面临巨额罚款。但这些都是他们道听途说的,咱自己清楚,虽说工厂设备是有些年头了,可远没到老化得不能用的地步,环保方面也都是达标的啊。”
林尘咬了咬牙,恨恨地说:“这明显就是有人在造谣抹黑,想坏咱们的事儿。你接着说,除了这事儿,工厂那边还有啥状况?”
李晴接着说道:“还有啊,工厂的一些老员工听说要卖工厂,心里都慌得很。今天有好几个车间的工人联名写了封信,说要是工厂卖出去以后,他们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就打算一块儿罢工不干了。这些工人在工厂干了大半辈子,对工厂感情深,就怕换了新老板,待遇啥的都没保障了。他们要求新老板必须保证不裁员,工资福利只能涨不能降,而且工作环境得进一步改善。要是达不到这些要求,他们就铁了心罢工。”
林尘揉了揉太阳穴,心里想着,这事儿可真是一个接一个的麻烦,工人罢工可不是闹着玩儿的,要是真罢工了,工厂的生产可就全乱套了,到时候再想把工厂卖出去,那可就难上加难了。
他琢磨了一会儿,开口说道:“李晴,你赶紧安排人去查,到底是哪个缺德的竞争对手在背后捣鬼,必须得查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从咱们行业内的对头企业开始查,看看最近谁跟咱们工厂的业务冲突最大,谁最有可能干这缺德事儿。同时,你联系一下工厂的管理层,让他们赶紧去安抚工人的情绪,跟工人们保证,就算工厂卖出去了,也肯定会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工资该咋发咋发,福利也一样都不会少。而且我会跟新买家协商,尽量满足大家不裁员的要求。要是有必要,我亲自去工厂跟工人们唠唠,给他们吃颗定心丸。”
李晴赶忙点头答应:“好嘞,林先生,我这就去办。不过,就算能暂时把工人稳住,可要是一直找不到愿意接手的买家,这工厂的问题还是解决不了呀。”
林尘眼神坚定,语气果断地说:“咱先把眼前这关过了再说,找买家这事儿也不能放松。你跟小李说,让他把寻找买家的范围再扩大点,除了之前那些渠道,再去联系联系行业协会、商会啥的,看看能不能通过他们给牵牵线,找着合适的买家。另外,整理一份详细的资料,把咱工厂的优势都列出来,像技术实力、市场渠道这些,都给突出出来,万一有新买家来问,咱也能拿得出手。比如说咱们工厂的技术骨干经验丰富,在业内都是响当当的,还有咱们一直以来稳定的市场合作关系,这些都是优势。”
李晴一边拿笔记一边说:“明白,林先生。还有啊,您看这工厂的出售价格,是不是得调整调整?现在这情况,估计很难找到愿意出高价的买家了。”
林尘思索了一会儿,缓缓说道:“价格方面倒是可以稍微松一松,可也不能降得太狠了,得保证咱公司的利益最大化。你告诉小李,跟买家谈的时候,价格底线灵活点把握。另外,咱可以提一些附加条件,比如说咱们保留一部分股份,以后也参与工厂的发展,这样一来既能保证咱的利益,买家那边也能觉得多了份保障。要是买家觉得资金压力大,咱们还能考虑分期付款的方式,缓解他们的压力,但相关的协议条款得让李律师好好把关,不能出岔子。”
李晴记完之后,说道:“好嘞,林先生,我都记住了。我这就去安排,一有新情况马上跟您汇报。”说完,就急匆匆地出去忙了。
李晴走了以后,林尘往椅背上一靠,望着天花板发起呆来。这制造业工厂现在就跟个烫手的山芋似的,拿在手里难受,想扔还扔不掉。可他不能就这么认怂啊,公司的资产调整计划那可是关系到以后的发展,他必须得想出办法,把这难题给解决了。
就在林尘想得入神的时候,手机“叮铃铃”突然响了,拿起来一看,是人力资源部的老陈打来的。老陈在电话那头说:“林先生,苏然的面试安排好啦,就定在明天上午。您要不要亲自来参加面试呀?”
林尘回过神来,说道:“我就不去了,你们按照正常的流程来就行。但你可得多留个心眼儿,一定要选出真正有能力的人。要是苏然表现确实不错,就赶紧安排他入职。”
老陈赶忙说道:“好嘞,林先生,您就放心吧。我肯定会认真把关的。”
挂了电话,林尘又接着琢磨起工厂的事儿来。他心里清楚,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的,一个决策要是失误了,公司说不定就得掉进更大的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