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装分为士兵和军官制服,士兵军装一般都是棉布的,到了军官制服就有毛料的了。高级军官还有呢子大衣,士兵的冬装只有军装外衣里套棉袄棉裤。这个明慧提供过,还提供了一批棉大衣。而且她发现民国的军官有呢子大衣,士兵原来是没有大衣的。
军官有皮鞋,高腰军靴,士兵是草鞋、布鞋,棉鞋是供应不上的。大概是南方的士兵从南方本地出来,从来没见过北方的天气,穿草鞋倒是挺常见的。士兵们远比军官费鞋,所以明慧提供的解放式胶鞋很受欢迎,它比布鞋结实多了。别看明慧提供了十万双胶鞋,其实发给士兵的并不多,聂柏峰还在其他商户那里定了几万双布鞋,而后士兵们用过发现胶鞋的好处,有很大一批胶鞋就被卖了去交换其他物资。国内的各个军头养兵都得给配军用物资,大家免不了互通有无。
今年并不是一个丰收年,夏天前旱后涝,收成不好,附近的粮食、棉花都收成低,粮食的价格涨了,棉花的价格没涨,这主要是想明慧提供的现代棉袄用得算是科技,腈纶棉、羽绒棉,供需没有太大差口。棉花还是像往年一样供应了市民做棉袄棉裤了。衣服可以穿旧的,这粮食不能一日不吃。
夏天里市政府采购的帐篷也没在仓库里存多久就被市政府给物资交换挣了一笔钱。缓解了政府的财务危机,为这个潘秘书还被好好夸奖了一番还得了一笔奖金。所以现在潘秘书是很喜欢和明慧打交道。他前一段时间还经市长批准在明慧这里采购了一万卷油毡,是为了救济贫困市民,给房子漏雨、漏雪的人修补屋顶。所以今年市政府口碑不错。
齐科长虽然依旧和潘秘书不太对付,但如今也算是缓和了,而且因为他和明慧都是魏老板的戏迷,算是个‘同担’,对明慧倒是不错。他这个人是个享乐主义者,烟、酒、美食、美人都好。不过他自诩清高,所以他自己说对魏老板只是爱才,不涉其他。明慧送他的雪茄、红酒很合他的胃口。
民国的人还挺喜欢洋式玩意儿。齐科长其实也挺喜欢车,对明慧卖得越野车也很喜欢,就是太贵了,他负担不起,他还推荐给自己认识的两位朋友每人买了一台越野车。他的朋友也是爱时髦的人物,还特意感激他好意推荐,看起来名车那个时代都有人对它狂热。现在燕京城里追名媛的公子哥怎么能没有一辆最新款的新车呢?明慧的越野车是燕京奢侈品里的名品,都没上市卖过,只在一定的圈子里流通。不过这销售量也不小了,在现代拿车早就能拿到代理价了。不过这个在后世都是小打小闹,后世的排名前十的车企的年销售额基本都上千亿。
其实明慧的卡车卖得更好,大概是骡马大车运输速度上是没什么优势,而且养马、骡子这些个大牲畜成本也不小,还挺麻烦,马养不好也一样要生病、死亡。几家粮商基本都向明慧买给卡车,也有的是通过聂柏峰的渠道买的。粮商们家里是有钱的,而且作为生产工具他们也都舍得花钱。就是车夫这个职位以后不好干了,要不学习开车,要不就得自己去别的地方找赶大车的活计了。这也是一道坎,别看学车的学费算不上多,但赶车的都是穷人,基本没积蓄,几十块也可能拿不出来,更要命的是这些个人可能一个字都不认识,上培训课程也很难。更有人根本就不想学,去别的地方找个新东家继续赶车呗。
前进驾校的招生情况还不错,不用等第一批学员学成了,第二批学员就进来了,反正开始都要学习理论和交规,而且主要工作还加了一个扫盲。当然不是不识字就绝对不能学会开车,有个师傅手把手教,学得人聪明伶俐也能学得会,开车就是一个操作性质的工作。但不是谁都能有人专门教学,随时随地上车实践的机会。而一个完全没读过书的人多半是没有条件的。像樊景生就是家里有车自学的,也就是看司机开车,自己上车实践就学会了。但他这个条件那些吃不上饭的家庭是没有的。而一个完全没技能,不识字的人只能从事底层的工作。
第二批学员里各个粮商就有把子弟送来学习的,因为自己买得卡车得出去送货,留下给个人练习的机会不多。丽景建筑明慧也给了十个名额分成两批免费学车,建筑行业免不了运送物资,而且也为以后开各种工程车辆做准备,职业培训是必须要做的。这十个人都选年轻踏实好学的,对刚出来的年轻工人来说也是一个上升通道。
最近天气太冷,前进交通的工程已经暂缓,工人们可以休息一下,部分人韩青正在进行军事基本训练,还有的学习新技能。韩青又招了三十多个人,这些人体能素质还不错,但他们都在逃荒的路上饥一顿饱一顿,状态不好,还得吃点好的,休养一阵。韩青只开始基本训练,比如先让他们分清楚左右。民国这个年代文盲太多了,很多人根本没有左右的概念,学起来并不快。以前训练一个脚穿草鞋,一个脚穿布鞋训练的故事不是假的。明慧做了一套基本数字卡片给韩青,让他教他们把一到十的数字也学习一下。
从关外回来得二少爷确成熟了不少,大概是得经历点事才能成长。让明慧奇怪得是霍永诚一直没提起过盛家小姐。明慧还悄悄从侧面向黄氏打听过,确实是黄氏一点儿也不知道。难道是明慧估计错误,他和盛家小姐也没有什么事。盛家还通过聂柏峰买过两辆卡车,盛家人似乎也没有上门来找二少爷。霍永诚一回来先在家里休息了三天,然后就来找明慧,和她提起,他想开一家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