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玲是个蛮漂亮的姑娘,还很勤快,就是脑子有点慢,说话也不太能说长句。街口的杨胖子还经常来搭讪,她家里还看不上呢,说是不能要好吃懒做的,早就做好养她一辈子的准备了。
小俞在给一个顾客取定制的衣服,到了年底定汉服裙子的人多了起来,成衣里马面裙卖得不错。现代的人全套穿汉服什么的也不多了,顶多愿意带点传统服装的元素。明慧定了红色、蓝色、黑色、金色,每样都多定了两百条,准备到民国去试试水,看看销路好不好。
明慧核算了一下账目,发现还是冬装比较挣钱,大概是要到年底了,已经有人定制明年新年的新衣服了。明慧给小俞和小玲发了这个月的工资,就回到后边的值班室了,买来的水果她要转移到民国去。
“二哥”霍永诚已经回来说他和朋友已经看好了房子,看看这两天让明慧也一起去看看,顺便也见见一起开店的朋友。
明慧也和黄氏报备了一下“二哥”想开个涮肉馆的事情,黄氏倒是没反对,她觉得儿子不天天往外跑也是好事,开个铺子也许就把他拴住了。说起要租个铺面去的事,黄氏说她名下租出去得铺面还有一个杂货铺子老板姓王已经提出来明年就不租了,这些日子准备把存货处理掉,结束营业。霍永诚去看了一次觉得地段不合适,周围都是住户,做个杂货铺子是还可以,他是要再找合适的位置。明慧已经答应了黄氏自己也抽时间到杂货铺看看是继续租出去,还是自家干个什么买卖的好。
明慧悄悄穿越回到自己的房间,略微收拾了一下,打开门叫墨菊来去胡同里的篾匠那里去买几个竹篮子来。她要把整筐的桔子分包到小的竹篮里送人。明慧这里是街边的第二条胡同,第三条胡同的头一家的租户是一个江西来的人家,他家里是编竹器的,主要卖竹编、草编的各种筐、篮子。他家还给城里一家着名的点心铺子提供竹编的提盒。
墨菊很快就回来了,她买了三个不一样的篮子给明慧挑看小姐觉得哪一个合适。明慧选了一个中等大小的装了两个柚子,又用最小的篮子装了一小篮桔子。果然包装一下这水果就精致了。又到了年底,免不了要和各种商业伙伴往来,水果在冬天可是难得的东西,正好拿出来送礼。上边有一个长提手的方形提盒也不错,里边能分层放水果,但放柚子就不合适了,这回的小桔子也不合适,倒是可以看看以后放苹果大小正合适。这两个篮子不是竹子编的,是藤编,只有提盒是竹子的,北方可能竹子反倒不多,树藤条比较常见。
明慧让墨菊和刘勇去把中号和小号的篮子再去每样多买几个来,自己提着两只篮子去了黄氏屋里。
这桔子不大,每个只有鸡蛋大小,但金灿灿得十分可喜,有的还带着两片绿油油的叶子,吃到嘴里清甜又没籽,黄氏连吃了两个,黄氏自己娘家算是富裕,自然是吃过桔子,但这寒冬大雪的季节还能吃到就是第一次了。
柚子就一个有三到四斤,明慧让厨房秦氏给切开了,每个人都吃一块尝尝鲜。这柚子有点苦香,大家都没见过算是长长见识,原来桔子还能长这么大个。明慧的解释是这也是个特别品种的桔子。说太多大家也只关心好不好吃,都不是学农学的也分辨不清科目。明慧给住在霍家院子的伙计、丫鬟每人分了两个桔子回去吃。
黄氏听说她这个是要送人做年礼的点了点头,“我倒是也该给你姨妈去送些过去。”
“正好多带些去看看姨妈,也看看大表姐回来了没有。”明慧还挺惦念大表姐。
墨菊和刘勇已经回来了,帮着分装了几篮子水果准备去陆府看陆夫人。黄氏看这水果装在这精致的小篮子里颜色鲜亮说:“你这个主意不错,鲜货也不用多,大家吃个新鲜罢了!”
明慧让刘勇和墨菊把剩下的水果先放到地窖里去,等着要把一些重要客户列了单子,一一去送到家里去。现在分出来的除了送去陆府,还给丽景建筑的骆五爷、郭什每家送一份,郡王府的马姑娘、小玉送一份,碧云轩店里让腊梅她们给带一份给葛掌柜、春来和各个伙计、学徒都尝尝鲜。到时候其他重要客户说不得要明慧亲自去送。
第二天正好是周日,霍永诚和明慧说好了要见见他一起开店的朋友、同学。二少爷和他的朋友已经看好了房子,明慧和韩青按着他给的地址开车过去。倒是也不太远开车也就十几分钟,是一个十字大街的西侧,大路边上的三间门面房,是一层的平房,离路口有四五百米了,明慧左右看了看,这左右也都是门面房,似乎附近还有几家做吃食的铺子。但都是平房,房子倒不算旧有八成新,是青砖青瓦算是素净,门前也有一块地方停车。
霍永诚让一个小伙计模样的小伙子把明慧和韩青让进来。这里的大堂摆满了桌椅,看上去不是全新的,不知道是原来铺子里留下来的还是二少爷自己置办的。
霍家二少爷说起来要开个涮肉馆也不是很顺利,他和经常一起玩的朋友们说要一起干,有些人就直接说不感兴趣,一个字‘俗’,太俗,一点也不“高、大、尚”,这满燕京没有涮肉馆吗?还有几个家里也是干勤行的,知道这个餐饮业的辛苦,并不想参与。还有人只对开工厂感兴趣,这个活免不了迎来送往的,干不来。说来说去最后只有一个朋友的堂兄觉得不错想和他一起干干看。这个朋友家里倒也是开铺子的,但也不大,他这个堂兄弟家的父亲,他的大伯已经过世了,家里这些年收入靠这个堂兄在外边一个商铺做工,收入微薄,家里还有老母和一个兄弟在国外念书,要靠以前的积蓄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