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明慧匆匆赶回白米大街的店里,和店员小俞一起吃了个外卖盒饭。明慧在印刷厂定了一批礼品袋和礼品盒的包装,昨天通过快递已经送过来了,小俞替她入库存放了。这个印刷厂是个常年合作的公司,店里礼服的包装盒子、自制品牌的包装袋什么的都是他们给制作的。
明慧把自己带来的一些老山参重新包装一下,放在锦缎衬底的木制盒子里。这个参算不上什么百年老参,但也有七八十年。要不大,只有小小的一根,不过根须很多。这个还是明慧那天看霍家院子泡得参茶才想起来。人参这东西还是野生的好,民国的人参也不便宜,但好歹是有,而且不是人工种的。明慧让葛掌柜去买了一些来,这东西拿来送礼倒是不错。真正的百年老山参也不好找,野生的人参也不大,绝不会长的像萝卜那么大。
“啊呦,胡四爷来啦!”小俞抬头招呼了一个进店的中年人。她正帮着明慧给人参盒子装礼品袋。
进店的男人有四十上下,皮肤有点黑,板寸头,看上去很是精明。燕京称呼某人“爷”,多半倒是有点调侃的意思。这位是姓胡行四,所以人称“胡四”,他是个胡同串子,经常在附近出没,是个半熟脸。这附近的商户多半认识他,但他家住何处,在那里从业一概糊涂,最多就是卖给他一些快要过期的药品。哦,有些旧货包括旧家电他也收。
明慧本来想着买点消炎药品存着,但发现药这个东西还是严格管理的,自己要用的话还方便,但不方便大批量购买。那天和小俞聊天时提起来,小俞说:“那有什么难的?找老胡,他是收药的,虽然很多是临期药,但很多人也把吃不完的药拿出来给他换钱,在他那里买,还便宜呢!”明慧觉得这倒是一个方便的渠道。
明慧让小俞给胡四去倒一杯茶,胡四倒是连忙说:“不用客气。”
他看明慧在包人参忍不住问:“这人参不错,您也做药材吗?”这个能看出来不是种植参,野生的可贵得不是一点半点。
“说不上做生意,这个东西少,拿出来送人的。”明慧笑着招呼他,给了他一张纸的清单。“我要买些药,你那里有没有?”
胡四拿着清单看了看,都是感冒清热的中成药,还有一些外用药,还有一些消炎药,都是常见药品。
“这个我倒是有,就是有的保质期很近了,不过价格肯定便宜。”胡四说,这个是他的本行,这些东西好搞。
“我不是想着照顾邻居街坊生意吗?这药我要些新出的,价格好说。”明慧说,这个药有些人到手就折价卖了,自己收得时候多给些钱就行了,哪里都是一分钱一分货。
“这个好办,您要多少,我准备好了,给您送货上门。”胡同说,他是收药的,对各种中药、西药都了解几分,“您这野生参要是想出手,我也能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