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啊!”酒吧里响起一片惊呼。
“看到了吗?\"巴里兴奋地指着屏幕,\"大楼只是晃了晃,根本没有要倒的迹象!\"
“别高兴得太早,”托德皱着眉头,\"这才第一架,还有三架呢。\"
“2号机12点钟位置撞击!”
“2号机收到 。”
“3号机9点钟位置撞击!”
“3号机收到 。”
“4号机15点钟位置撞击!”
“4号机收到 。”
四架飞机相继撞上大楼,整个罗马市仿佛都在震动。
cNN 新闻直播间里,资深战地记者杰克?哈珀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上帝啊,各位观众现在看到的画面绝对是人类建筑史上最疯狂的实验!”
全老鹰超过 2000万观众通过直播目睹了这惊心动魄的一幕。
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那座高耸入云的建筑依然屹立不倒。
“我赢了!”巴里兴奋地跳了起来。
“等等”托德按住他的肩膀,”
“你看,大火还在燃烧。钢铁在高温下会软化,甚至熔化。这栋楼迟早会倒。\"
巴里盯着屏幕,大楼被熊熊烈火包围,浓烟遮天蔽日。但他的眼神依然坚定。
“相信我,这栋楼不一样。”
在距离现场一公里的临时直播点,Nbc 电视台的摄制组正用长焦镜头(直播点和摄影机的点位置不同,可以用线把摄影机的画面传到直播间)捕捉着大楼表面的细节。
当镜头扫过第 87 层那个直径 12 米的巨大缺口时。
解说员莎拉?陈突然提高声调:“注意看!虽然外墙钢板出现明显褶皱,但支撑核心筒的巨型工字钢(钨等含量更高)竟然没有发生肉眼可见的变形!”
此时,二十余家媒体的直升机群正在大楼上空盘旋,螺旋桨掀起的气流让燃烧产生的烟雾形成诡异的漩涡。
《纽约时报》的王牌摄影记者伊斯顿?汤森冒险贴近拍摄,他的镜头里清晰记录着:在 1100c高温火焰舔舐下,普通碳钢制成的幕墙框架已经扭曲成麻花状(装上普通钢进行对比)。
而承重柱表面的新型钨钢涂层却只呈现出淡淡的琥珀色氧化痕迹。
航空汽油燃烧产生的大火温度通常能达到1100c左右。
当航空汽油燃烧使钢铁参与其中时,在充分燃烧且无明显散热的情况下,温度可能会接近钢铁的熔点1538c。
这个温度已经是普通钢铁的熔点了。
世贸大厦911的时候,就是因为大火把做为支撑的钢柱变软,甚至熔化。顶部楼层的重量里往下压,下面的钢铁承重不够而导致的倒塌。
并不是因为直接撞击而倒塌的。
它是被撞击后又烧了2小时,才倒的。
其实钢铁是热的良导体,会不断散热,而且航空汽油在开放环境下燃烧也难以持续维持更高温度。
如果周围存在其他易燃物,火势蔓延且燃烧更剧烈,温度可能会有所上升,但通常也很难超过1500c。
但如果烧久了,又不同。
容易软化。
就好像一块铁,烧久了会变“红”,会变“软”,可以进行各种加工(打铁就是用煤把铁烧红了,再进行锤打)
但是,钢铁城的超强度钢,是加了钨的,钨的熔点是3410度,加了钨的超强度钢也有2800度的熔度。
所以只有1100度的大火,根本烧不红,烧不软超强度钢。
两个小时后,大火终于熄灭。专家们开始对大楼进行检查。
下午 3 点 17 分,cbS 新闻率先获准进入大楼内部拍摄。
当首席记者奥利维亚跟随工程队走进被第三架飞机直接命中的核心区时。
现场景象让她倒吸一口凉气 —— 直径 2.5 米的主承重柱表面覆盖着一层黑色碳化物,但用锤子敲击时仍发出清脆的金属回响。
“这简直是魔法!”随行的冶金专家怀亚特博士对着直播镜头展示检测数据。
“我们刚刚测得柱体核心温度只有 83c”,这得益于钨钢优异的热传导性和耐高温氧化特性。
“就像给大楼穿上了一层液态氮冷却服。\"
突然,镜头捕捉到一个戏剧性的画面:一位戴着黄色安全帽的工人在布满弹片的走廊里弯腰捡起什么,当他直起身子时,掌心躺着半块扭曲的飞机涡轮叶片。
还有大批报纸、杂志的摄影师上去拍照。
“难以置信,”一个戴着安全帽的工程师对着摄像机说,“除了表面有些烧痕,大楼的结构完全没有受损。这简直是建筑史上的奇迹!”
此时巴里和托德都在电视上看着直播。
巴里得意地看着托德,“怎么样?现在服气了吧?”
托德无奈地摇摇头,从吧台要了一瓶啤酒递给巴里。
“好吧,你赢了。”
“不过我还是想知道,你表弟到底还说了什么?”
巴里神秘地笑了笑,“他说,这次测试不仅仅是为了验证新型钢材的性能,更是为了向某些人展示我们的实力。”
“某些人?”托德疑惑地问。
巴里指了指天花板。
“上面的人。”
“据说,这栋楼的设计能够抵御...核爆。”
托德瞪大了眼睛,“你在开玩笑吧?”
“信不信由你”巴里喝了一口啤酒。
“不过我觉得,有些事情,我们还是不要知道得太多比较好。”
此时正值“星球大战”的冷战期。
巴里不由自主的给这次测试进行了“脑补”。
此时撞击测试之后,伯利恒钢铁厂不出意外的被很多人盯上了。
刚测试完,汉姆巴佩的摩托罗拉移动电话就发出铃铃的电话声。
pS.最近以为没上班,会有更多时间来写小说。但发现因为有一些存稿,完全没动力去写稿。现在干脆把存稿一点点发出来。
请各位大大,有时间去给本书写个好评。到现在居然还没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