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众人离开之后,昊天大帝重重地叹了口气,摇了摇头,似乎想要摆脱掉心头的烦闷情绪。
最后,他连看都不再看一眼云华仙子便朝着那空荡荡的大殿门口,迈开大步径直朝着内宫走去。
另一边,天兵天将们领了旨意,马不停蹄地带着瑶姬来到了传说中的桃山脚下。
这座山峰高耸入云,云雾缭绕之间透露出一股神秘莫测的气息。
到达目的地后,天兵天将们丝毫没有怜香惜玉之情,粗暴地将瑶姬推进了一个幽深黑暗的山洞之中,并吩咐山神务必严加看管,不得有任何闪失。
安排妥当之后,这些天兵天将才如释重负般地踏上归程,返回天庭复命去了。
且说,那云华仙子的三个孩子正面临着生死危机之时。
突然间,两道神秘而强大的神光从天而降,其中一道神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悄然出手将瑶姬的次子杨戬给救走了。
这道神光裹挟着年幼的杨戬,迅速地摆脱了天兵天将的追杀,一路风驰电掣般地向着远处飞去。
最终,神光带着杨戬来到了一个极为隐蔽的山洞之中。
这个山洞位置极其隐秘,周围被茂密的树林所环绕,如果不是刻意寻找,很难发现其入口所在。
进入洞内,可以看到里面摆放着一部古老的道书,散发着微弱的光芒。
当那道神光裹着杨戬缓缓落下之后,它就如同完成了使命一般,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此时的杨戬还仅仅只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子,对于自己父亲已经离世、母亲被抓走以及与亲人天人永隔这些事情全然不知晓。
经过这一番惊险刺激的逃亡,小杨戬早已疲惫不堪,很快就沉沉地睡去了。
就在小杨戬熟睡之际,忽然间,从山洞深处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
紧接着,一只身形高大的猿猴出现在了洞口处。
这只猿猴目光敏锐,一眼就瞧见了躺在地上呼呼大睡的小杨戬以及旁边放置着的那部道书。
猿猴心中暗喜,连忙快步上前,小心翼翼地拾起那部道书翻阅起来。
只见这部道书上记载着各种深奥玄妙的道法口诀,令猿猴看得如痴如醉。
过了好一会儿,猿猴才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道书,但又担心日后忘记其中的精妙之处,于是赶紧找来了纸笔,将书中的重要内容一一抄录了下来。
抄录完毕后,猿猴轻轻地把道书放回原处,生怕惊醒了正在酣睡中的小杨戬。
做完这一切,猿猴再次环顾四周,确认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之后,便转身快速离去,眨眼间就消失在了漆黑深邃的洞穴之中。
与此同时,另一道神光则成功地救走了杨蛟及其妹妹。
原来,施展这第二道神光之人正是通天教主座下的弟子菡芝仙。
当日,菡芝仙正准备前往骷髅山办事,一路上她都在沉思默想,并时不时地掐指推算着什么。
当她走到半路的时候,恰好目睹了瑶姬与巨灵神之间激烈的战斗场面,同时也注意到了杨天佑等人正被众多天兵天将疯狂追杀。
菡芝仙见状,当机立断,立刻施展法术隐去自己的身形,悄悄地躲在一旁观察起局势来。
菡芝仙远远地望着眼前的景象,心中不禁感慨万分。她深知如今这封神大劫已然启动,局势愈发错综复杂,而自己若想在这场浩劫中自保并有所作为,就必须加倍努力修炼才行。
然而,就在此时,她的目光忽然被下方正在发生的一幕所吸引。
仔细观察之下,菡芝仙发现这杨蛟虽然实力没有,但其底子却是相当不错,尤其是其体内蕴含着人仙合一的独特体质,实乃不可多得的修炼奇才。
心念旋转之间,菡芝仙动起了心思。
她决定暂且放下手头之事,在此关键时刻出手相助。
只见她轻喝一声,浑身散发出耀眼的神光,瞬间将杨蛟龙及其妹妹杨婵笼罩其中。
菡芝仙巧妙地控制着力道,既成功地解救下了这对兄妹,又未给他们造成丝毫伤害。
做完这些之后,菡芝仙并未多做停留,而是果断转身离去。
不过,她并没有按照原计划前往骷髅山,而是调转方向直奔武夷山而去。
途中,她还特意绕道去了一趟淮水,从那里取得了一把威力惊人的开山斧。
没过多久,菡芝仙便顺利抵达了武夷山。
此时,一直在道场中的仓颉突然心生感应,察觉到师尊即将驾临。他不敢有丝毫怠慢,赶忙快步走出道场,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口迎接。
待到菡芝仙走近,仓颉连忙躬身行礼,向师尊问候请安。
随后,他小心翼翼地将菡芝仙迎进了道场内,并亲自安排座位、奉上清茶,待一切安顿妥当之后方才退立一旁。
菡芝仙微微点头示意,紧接着,她面色凝重地开口说道:“徒儿,今日为师来得如此匆忙,实则是有要事相告于你。此事至关重要,你务必要听好了!”
说着,她轻轻挥动手臂,一道光芒闪过,之前被她救下的杨蛟兄妹二人出现在了场中。
仓颉见状,面露疑惑之色,忍不住问道:“师尊,不知这二人究竟是何身份?为何会跟随您一同前来此地呢?”
菡芝仙微微一笑,随即便将杨蛟龙兄妹二人的来历一五一十地讲给了仓颉听。
然后,菡芝仙转头看向仓颉,缓声说道:“这杨蛟啊,乃是人仙之体,实乃修道的绝佳苗子。若能将其收于门下,成为您的弟子,日后传承衣钵,岂不是美事一桩?”
仓颉闻得此言,顺从地望向杨蛟。
果不其然,正如菡芝仙所言,这杨蛟根骨奇佳、气质非凡。
于是,仓颉微微颔首,表示认同,回应道:“是,师尊。既然如此,那便依您所言。”
说完,仓颉又向菡芝仙行了一礼。
菡芝仙见状,轻轻摆了摆手,示意仓颉无需多礼,接着她从怀中取出两件宝物——六品白莲和开山斧,并对仓颉言道:“这是六品白莲与开山斧,你且拿去赐予杨蛟吧!另外,还有这本截教护教神功《九转玄功》,也一同交予他。
待他习得这些功法神通之后,便可让他担任我教中的护法之人。”
仓颉一听,赶忙跪地叩首,双手恭敬地接过三件宝物,感激涕零地道:“多谢师尊厚赐,弟子定当不负所托。弟子在此代杨蛟谢过师尊大恩大德!”
菡芝仙微笑着唤他起身,而后又不厌其烦地向他交代了一些相关事宜。
诸事完毕,菡芝仙便毫不迟疑地收起杨婵,身形一闪,瞬间消失在了武夷山之上。
待到菡芝仙离去之后,仓颉目光转向仍处于昏迷状态的杨蛟,只见他抬手朝着杨蛟轻轻一点。刹那间,一股柔和的力量注入到杨蛟体内,杨蛟缓缓睁开双眼,苏醒了过来。
初醒的杨蛟一脸茫然,环顾四周后,满含疑惑地开口问道:“你是谁?此地又是何处?”
仓颉听闻杨蛟发问,脸上露出和蔼的笑容,语气平和而耐心地开始向杨蛟解释起事情的前因后果。
随着仓颉的娓娓道来,杨蛟逐渐明白了自己为何会身处此地以及眼前之人的身份来历。
知晓一切后的杨蛟,心中对仓颉充满敬意,当即毫不犹豫地双膝跪地,恭恭敬敬地对着仓颉拜道:“杨蛟愿拜前辈为师,请前辈收下徒儿,传授徒儿本领,助徒儿救出身陷囹圄的母亲!”
仓颉看着眼前真诚拜师的杨蛟,满意地点点头,应声道:“可。”
就在这时,杨蛟兴奋得难以自抑,他满脸喜色地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向仓颉连磕了三个响头。
接着,他又转身面向东海方向,再次虔诚地磕了几个响头,表示自己对这拜师之事的敬重与感激之情。
完成这些礼节后,杨蛟正式成为了仓颉的门徒,截教的三代弟子护法之人。
仓颉看着眼前这位诚恳且充满热情的弟子,心中也是欢喜异常。
于是,他毫不吝啬地将菡芝仙赐下的神功传授给了杨蛟,并嘱咐他要勤加修炼。得到神功传承的杨蛟满心欢喜,连连道谢之后,便按照仓颉的指示退下,找一个安静之地专心修炼去了。
然而,另一边的杨戬可就没有这么幸运了。足足在无人的洞府中躺了几天,短短数日过后,才有一道神秘的神光突然从天而降,直直地照进了他们所在的山洞之中。
紧接着,光芒逐渐收敛,一个身影缓缓显现出来。来者不是别人,正是阐教门下赫赫有名的十二金仙之一——玉鼎真人!
原来,此次玉鼎真人乃是奉其师元始天尊之命,四处寻找合适的弟子收入门下。
而他则被命令到此地,当他踏入这座山洞,一眼便瞧见了躺在地上的杨戬。
经过一番仔细观察,发现此子果然如元始天尊所言一般无二,毫无差错之处。
于是,玉鼎真人毫不犹豫地将杨戬身旁的那本道书一同小心收起,然后一把抱起尚处于昏睡状态的杨戬,身形一闪,化作一道流光径直朝着自己的道场——玉泉山金霞洞疾驰而去。
没过多久,玉鼎真人便带着杨戬抵达了目的地。
进入洞府之后,他轻轻一点手指,一股柔和的法力注入到杨戬体内,瞬间将其唤醒过来。
刚刚苏醒的杨戬还有些茫然不知所措,但当他看到眼前陌生的环境以及面前这位仙风道骨的老者时,心头不禁涌起一丝不安。
还未等杨戬开口询问,玉鼎真人便主动向他讲述起了关于他母亲的遭遇。
听闻此言,杨戬顿时泪如雨下,悲痛欲绝。稍稍平复心情之后,杨戬抬起泪眼朦胧的脸庞,急切地向玉鼎真人问道:“前辈,我大哥和妹妹如今身在何处?”
玉鼎真人微微摇头,叹息一声道:“此事,我也并不知晓……”
沉默片刻之后,玉鼎真人目光温和地看向杨戬,缓声道:“孩子,既然你已无处可去,可愿拜我为师?待日后时机成熟之时,我定会将一身神通尽数传授于你,助你救出你母亲如何。”
听到这话,杨戬先是一愣,随即便如同抓到救命稻草一般,连忙点头应道:“愿意!杨戬愿意!弟子拜见师尊!”就这样,杨戬顺理成章地拜入了阐教门下,成为了一名三代弟子。
见杨戬如此乖巧懂事,玉鼎真人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将之前收起的那本道书上所记载的八九玄功赐予给他,并叮嘱他尽快开始修炼。
接过道书的杨戬眼中闪过一抹坚定之色,当即躬身行礼,而后转身朝着修炼室走去,准备全身心投入到功法的研习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