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振这才知道,女帝为什么要紧急把他喊来。
这就是针对齐振的一个阴谋,确切说是一个阳谋。
因为陈文犯事在先,齐振无法否认。
同时幕后之人的阴狠之处在于,担心女帝袒护齐振,所以才将此事捅到了各个衙门。
齐振可以想象,接到举报信的肯定都是跟他有过节或者李党主持的衙门。
果然女帝接着道:“早上就有政事堂的官员发现了这封信,然后李德用命人到各个衙门走访,这才全部收了起来,一起交给了朕。”
说着冷哼一声,“这是在看朕的笑话呢。”
齐振连忙请罪。
女帝摆摆手,“你有什么想法?需不需要朕让人出面辟谣?”
齐振摇摇头,“没用的,他们不会相信,而且容易越描越黑。”
女帝道:“总不能听之任之!”
齐振故意试探道:“陛下可以下旨将微臣停职,接受调查。”
女帝一愣,随即怒道:“胡说!朕岂是卸磨杀驴之辈?”
感觉自己的比喻不恰当,连忙改口,“朕的意思是,岂能因一封匿名信就自断臂膀?”
齐振心里感动,女帝对自己还是很不错滴。
谢恩后道:“依微臣看来,此事只能冷处理。越炒越热,只要不理他,过段时间自然而然也就无人问津。”
女帝道:“朕担心李德用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刚说到此,就见小安子进来,捧着一堆奏折。
女帝就有一种不妙的预感,打开一看,果然都是弹劾齐振渎职违法之事。
苦笑一声道:“现在想冷处理也不行了。”
齐振想了想道:“如此的话,陛下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态度才行,否则不但有损圣明,而且今后若再有类似情况该怎么办?”
“具体说说。”
齐振道:“既然他们想公事公办,那就公事公办好了。微臣建议由拱卫司、大理寺和吏部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此事进行彻底调查。”
女帝道:“那陈文……”
齐振义正辞严,“只要查实,该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不得宽宥。”
女帝点头。
齐振紧接着又补了一句,“不光是陈文,涉及到的其他人也必须接受相应的处置。”
女帝眼睛一亮,马上明白过来。
这件事的吊诡之处在于,陈文行贿的对象是吴凯,而吴凯则是李党的人。
如果联合调查组认定陈文行贿,按相应的就必须要认定吴凯,甚至是吴同受贿。
也就是说,刀子最终会砍在自己身上。
而且还不一定能把齐振扯进来。
最后就要看李德用怎么衡量利弊了。
齐振最后道:“微臣也会在暗地里调查举报信的来源,务必将这个幕后黑手揪出来绳之以法。”
商量妥当之后,齐振出宫,悄悄去找董倩。
这小子好找,白天一般都是在睡觉。
“你能不能每次来的时候,提前闹点动静,冷不丁的突然出现很吓人的!”
齐振冷笑道:“你特么就是做贼心虚,别忘了你可是拱卫司暗卫的头头。”
董倩恍然道:“对啊,人家现在是官了呢,为什么老是害怕有人来抓?”
齐振无奈扶额。
董倩撩了撩睡袍,风情万种的坐到齐振对面,“又有啥事呀?”
齐振知道他的尿性,不找回点场子心里不舒服。
“夜枭的事有进展吗?”
虽然查办了尹鸿,但经过多次审问,假金牌还真不是他安排做的。
也就是说还有另一股力量存在。
董倩也很懊恼,“没呢,我跑了大半个蓟都,前段时间还到周边几个大城去转了转,始终没有线索。”
齐振道:“此事看来还得另辟蹊径,现在有一个棘手的事要你去查。”
董倩撇撇嘴,“你交给我的哪件不棘手?”
齐振不管他的吐槽,将匿名信的事详细说了一遍。
董倩听后沉吟片刻,“要我说,这件事不用我去查。很可能是你身边人出了问题,否则不可能这么巧。”
旁观者清,一语提醒了齐振,这还真是一个调查方向。
接着两人详细聊了聊暗卫的发展。
目前进展不快,主要是董倩习惯了单打独斗,不喜人多。
齐振做了半天工作后,决定先行拨付五万两经费,让董倩去招揽江湖高手和地痞流氓为羽翼。
同时想办法安排内应进入李党等大臣的府中充当眼线。
或者收买原来府中的人也可,反正要实时掌握对手动向。
既然别人可以在自己身边安插钉子,那他也可以反向操作。
齐振回家后立即将老管家齐山找来,让他调查昨日陈文到来前后,全府有异常的人员情况。
同时也将此事告诉了陈氏。
陈氏正和齐瑶在一起,想要齐瑶学习女红。
闻言怒道:“反了天了,若是查出来真有不长眼的混蛋,那就……拖出去喂了大黄!”
门外的大黄马上竖起耳朵,伸出舌头舔了舔嘴唇,“还有这好事?”
不到半个时辰,齐山和齐来就查到了齐贵。
此时的齐贵吓得抖若筛糠,跪地求饶。
按他所说,他在赌场输了钱,就被人逼着借钱,然后越滚越多。
到了最后,那帮人终于露出目的,让他盯着齐振的一举一动。
齐贵无奈只能照做。
最后赌咒发誓,昨天才是提供的第一条消息。
当齐振带人赶到昨夜那个小院时,早已人去楼空。
不但没人,现场还被泼洒了大量的狗血和粪便,气味熏天。
看来对方绝对是一个心思细腻之辈,防止有人查探到蛛丝马迹。
回到府里后,齐山请示如何处置齐贵。
齐贵大声求饶,“公子,小的还有用啊,我可以当面指认那个师爷!”
齐振上前将手按在他的脑袋上,淡淡道:“不用了。”
搜魂!
片刻后,小胡子师爷就出现在齐振脑海里,此人很陌生,之前并没有见过。
松手之后,齐贵像死猪一样倒地不起。
旁边的人全都噤若寒蝉。
“尸体丢去乱葬岗,到官府报个病故。”
大黄有些不服,你娘说好了给我的……
翌日。
女帝下旨,由大理寺、拱卫司和吏部三司会审陈文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