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这个丁熹心情有些差,她这都穿书了,还能回家吗?
她将自己从悲伤的情绪中拽出来,仔细打量着镜中的自己,女孩一张小脸上,眼睛是最出彩的,水汪汪的大眼睛仿佛晨露中的小鹿,总是带着一丝不经意的迷茫,小巧的鼻子微微上翘,嘴唇粉嫩饱满,笑起来时候嘴角上扬,露出两边的小梨涡,跟原来的丁熹一样。
她丁熹怎么能长得丑呢!就算是生病,她都要爬起来给自己打扮一番的。
丁熹回头看了后面炕上的人,悄悄的拿出美白精华,直接挤出半手掌丝毫不心疼往脸上脖子上擦。
下午上工的时候,丁熹没去。
何静娴问她的时候,丁熹心虚的撒谎称大队长有事找自己。
确实有事找她,找她把去大队上登记她的信息,以后她就算是青山大队的村小学老师了。
在大队上,丁熹见到了她的同事,刘春妮。
刘春妮今年十七,初中毕业,长得比丁熹矮一点,倒是和丁熹差不多黑,五官也只能算端正,性格倒是开朗,一见到丁熹便是自来熟的打招呼。
“丁知青,我知道你,我爹说你这些知青里态度最端正的一个,以后我们就是同事了,要互相帮助啊。”
丁熹也笑起来,“好啊。”
新同事看起来不错,丁熹很满意。
领了钥匙,两人相伴着往学校走,学校就在离大队几百米的地方,学校对面就是合作社,村里一些重要的地方都建在这附近。
学校大门上两扇大铁门,一把生锈的锁锁住了两扇铁门。
丁熹打开,学校总共是三排屋子,第一排是老师办公室和小学一二年级,第二排是三四五年级,南边靠墙的那一排是厕所,学校围着墙种了一排的合欢树,正是开花的时候,粉白一片煞是好看。
这里许久未有人来打理了,教室前面的空地以及升国旗的小操场都长满了杂草。
刘春妮绕着学校走了一圈,“丁知青,你恐怕还不太了解我们大队上现在的情况,自从革命开始,上课的学生是越来越少,我还是去公社上的学,这附近的几个大队,只有卢家大队还开着小学,青山大队去卢家大队上小学的也没几个,我们不仅要把学校收拾回来,还要招生,让村里的适龄的孩子都来上学。”
丁熹听到沉思起来,现在正是废除高考的时候,大多人都以为学习没有出路,还是白费钱,要想说动一些家长还真得费些心思。
但这总比下地干活好啊,就算再难,她也得干!
丁熹握紧小拳头十分热血:“没问题!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
刘春妮也是这样想的,她是想念书的,要不然也不能读完初中,只是公社现在高中实在太乱了,也没有几个老师在了,全都被拉去批斗了,不得以她没有继续念下去,刘春妮总觉得学习是有用的,就算现在看起来花钱读书是一件蠢事,但一辈子这么长,谁敢保你现在读的书没什么用呢,她爸也是这样想的,这才把她弄来了学校。
两人聚在一起规划,决定今天下午和明后两天把学校收拾出来,再把村里适龄要上学的家庭标记出来。
说好计划,两人便开始开干,冲劲十足的一人一边拔草。
直到刘春妮的妈妈孙桂英来了,两人才从拔草那股劲里缓回来。
“这都六点多了,你俩歇歇吧。”孙桂英嘴角含笑看着面前两个脸蛋热的红扑扑的两个小姑娘,她是大队长的媳妇自然知道丁熹家里什么情况,独生女,家里父母都是职工,住着商品房,好家庭养的孩子也好。
她笑着上前拉着丁熹的手:“丁知青,今晚来我们家吃饭吧,以后还得让你多教教春妮。”
丁熹摇头拒绝,现在粮食多精贵啊,“不用了婶子,我回知青点吃就成。”
“你看你客气的,家里又不缺你一双筷子,饭都在锅里蒸上了,你回去洗洗就过来,你要是不过来,我可是让春妮去叫你的。”
丁熹推拒不过只好答应了。
回到知青点,丁熹把自己早就准备好的礼拿了出来,想了想又从空间里拿出了两袋大白兔奶糖来,总不能白吃人家一顿饭吧,洗了洗脸,换了身衣服,拎着就去了大队长家里。
大队长家在村南头,知青点在村的东北头,这一路上要经过几个低矮的小胡同,走过去大概也得十几分钟,丁熹拿着老式铁皮手电筒,还是原主的爹给收拾的,里面是换大电池用的,一照能照出去老远。
一路上,丁熹快走着,这时候村里也没通电,到处都是黑漆漆的,房子老旧的很,黑夜看两眼格外的吓人。
直到到了大路上,听到人声,丁熹的心才定下来。
大队长家的木头门正开着,院子里传来说话声,丁熹走过去用手背敲了敲门,“叨扰了。”
村里这时候还没通上电,但这时候的月亮是又圆又亮,倒是照的院子里亮堂堂的,院子中间摆了个桌子,桌子两边一边摆了一个红蜡烛。
院子里分明有很多人,但丁熹一眼就看到了坐在桌边的徐颂祁,他今天穿的倒是人模狗样的,上身穿着一件白色版型挺括的白色衬衫,袖口挽起,露出结实的手臂,修长的手指间夹着根香烟,坐着一个矮马扎,修长的双腿屈起来,脚上踩着皮鞋,听到声音他转过头来,棱角分明的侧脸在烛光的映照下忽明忽暗,深邃的眼睛泛着琥珀色的光芒。
他看着丁熹挑了挑眉头,微薄的嘴唇吐出烟雾,转过头去继续跟坐在首位的大队长说着什么。
“丁知青来啦,快进来坐。”孙桂英一只手上粘了些白面粉走出来,她小心翼翼的用另一只手垫在下面,接着要掉下来的面渣渣。
大队长刘国庆家里一共六个孩子,三男三女,三个男的都已经成家,三个女的就只剩了最小的刘春妮没有结婚。
院子里小孩子这一小堆,那一小堆,热闹的很,这时候生孩子也没什么成本,孩子越多,家族越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