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种策略是有前提条件的,即战局至少要对我方有利或维持均势。若是我方处于劣势,其他诸侯就会如狼群一般扑来,抢夺我的地盘。“走,奉孝,带你去见麒麟才子典子寂。
”从皇宫出来的曹操心情愉悦,拉着郭嘉直奔典默而去。他已经拥有典默这位贤才足以纵横南北,如今再加上郭奉孝的支持,老曹忍不住想问一句:“还有谁能与我一战?”当到达典府时,典默正准备外出,遇见曹操便行了一礼:“主公不是快要对付刘备吗?怎么还有闲暇到我这里来?”曹操神秘一笑:“你觉得我需要多少时间才能收拾了刘备呢?”
曹操本想给典默一个惊喜,用郭嘉的奇策震撼他一番。毕竟典默过去多次令他大为震撼,现在他也想要享受一下惊艳他人的乐趣。典默伸了个懒腰,皱眉答道:“这还真不好说,不过我看最多两个月吧。”郭嘉心想,典默显然未能识破自己的妙计。
曹操挑起眉毛笑道:“这次你可错了。”本来曹操以为这样会激起典默的好奇,没料到对方只是扭动发酸的脖子,淡淡地说:“主公如此高调地昭告天下,显然是已经有了应对刘备的方法。据我所想,无非是利用刘备的慌乱派人求援,然后假借援助引出他的兵力。”
郭嘉不由得敬佩起来,心里暗叹典子寂果然名不虚传,自己费尽心思的计策竟被他轻易道出。“果然瞒不过你呀,”曹操得意道。“主公,直言不讳地说,这种计谋或许能骗过刘备这样的对手,取得一些暂时优势,但要彻底打败他恐怕是不可能的。”
典默自言自语般接着说道,“这些个月主公招募了不少兵,组建五万人的大军,可刘备也有三万兵力,真要在战场上全歼他们似乎不太现实。”这一番话说得曹操一时无言。典默双手一摊:“即使无法在一战中击溃刘备大军,一旦让他逃回城里死守,局势就又回到起点。强行攻打,还会面对吕布的突袭风险。”
典默的分析让原本愉悦的气氛变得低落,之前信心满满的计划,此刻看来似乎毫无胜算。郭嘉不满地喝了一口酒,未等曹操开口,直接说道:“用兵之道贵在不拘常规,按常理行事哪来的奇策?首战取胜,就能打乱敌方士气,掌握主动。之后便可随机应变。”这句话引发了典默的思考,他看着曹操,“这位兄弟是何人?”“
噢,今天带他来是希望你们彼此熟悉,他乃颍川名士郭嘉。”原来是大名鼎鼎的鬼才郭嘉!典默眼前一亮,前几天城门口荀彧等待的朋友就是他了,刚才提到的计谋可能是郭嘉的见面礼。难怪他会面有不满之色,计策瞬间被典默否决。
“原来是奉孝兄,久仰大名。”不得不承认,郭嘉的话有一定的道理。战场上瞬息万变,不可能每件事都事先策划好再动手,只要能在开局占据优势就已经非常难得。如果首战胜利,就能逐步积累足够的胜势。因此,对于刚刚郭嘉的直言,典默也不想过多争论,毕竟战场上的胜负并不总是取决于绝对实力,而更多是策略与机智并存。
曹操一脸愁绪,沉声说道:“子寂之言颇中肯綮。若刘备退回城中,必是下定决心死守到底。彼时,攻取便大费周章了。”一旁之人追问:“既然这样,军师典默为何还说最多两个月就能取徐州?”典默微微斜视郭嘉,笑道:“正如奉孝所言,首战得利,两个月内,或能找到扩大优势的方法,进而击败刘备。”
“看来子寂与奉孝倒是惺惺相惜,”曹操附和道,“我觉得奉晓确实有此能力。”被典默这样一说,郭嘉不由得有些局促,毕竟方才他还冒犯了典默。“主公过誉了,”郭嘉连忙回应,“或许子寂早已筹谋破敌之策。”郭嘉话中有话,似乎有意要跟典默较量一二。
典默心中诧异:你怎么偏偏跟我较上了劲?见两人这般对话,曹操忍不住插话说道:“听奉孝的语气,似乎想与子寂一较高下,看看谁先取徐州?”“但有所愿,不敢不从。”“好!我倒要瞧瞧,子寂与奉孝之间究竟谁技高一筹。”曹操也打起激将法来,心想要两人斗智斗勇以助自己击败刘备。
典默深吸一口气,瞥了一眼郭嘉,点点头说:“斗一场也未尝不可,不过换种比法吧。”郭嘉点头表示赞同:“请子寂详述笔法。”典默正色道:“方才你说疑惑于我何以认为两个月内可取徐州。说实话,因为那时我的援军便能赶到,到时攻打徐州将易如反掌。”他坚定地看着郭嘉,补充道:“我们不妨以此为赌约:两个月内,谁最先取徐州即为胜出;若是阁下两月未能成功,再由在下来试。”
这句话让曹操大吃一惊:他去攻打徐州已然难上加难,哪里还会有什么援军相助?曹操一时疑惑,旋即忽然想起,前阵子典默曾提及已在筹备拿下徐州的事宜。看来计划早已部署完毕,只待时机一到即可成事!曹操深知典默的为人,此人一向言行如一、决不会虚张声势。
但问题是,两个月后那支传说中的援军究竟是谁呢?郭嘉笑问道:“真要这么比么?如此规则对子寂并不公平。”“君子言既出驷马难追!”当下人言谈中,典默谋略之声已与吕布武艺名震四方,颍川士子们私下称战胜典默便可名动天下
。郭嘉生性豁达,并非刻意追逐功名。但典默却成为吸引他南来投效的原因之一,渴望与典默较量智慧成为了他的夙愿。皇帝刘协退朝后,独坐在寝宫中默默抚摸一块绿色玉牌,低声道尽哀怨之情:“先祖啊,朕自八岁登基,先是受董卓凌辱,又遭李傕、郭汜二贼作梗,而今又被曹操掌控。这大汉复兴的日子何时方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