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诗写道:“突兀高峰接九天,云霄深处即神仙。分明指汝超凡路,何事男儿到此边?”闲话不多说,回到正题。汉钟离离开后,吕洞宾日夜用功修炼,又经火龙真人传授剑法,在天下四处游历,一心想要普度众生。
这一天,他游历到江淮地区。当时,有一个蛟精在淮水一带出没。这蛟精有时化作连绵大雨,淹没州县的民房;有时掀起风浪,打翻来往的客船;有时还化作人形,淫乱良家女子,百姓们深受其苦。地方官吏想尽各种办法驱逐它,都没能成功。吕洞宾到来时,正赶上府县设坛祭祀,并张贴榜文,聘请有本事的人来降伏蛟精。恰好有茅山道士师徒二人,看到榜文后,自荐能除掉蛟精。府县官员见他们有些仙风道骨的样子,便率领民夫,和道士一同来到淮水边上。百姓们人山人海地赶来围观。只见道士师徒手持宝剑,跳入水中。霎时间,风浪大作,众人看到两位道士与蛟精在水中大战,你来我往,场面十分惊人。没过多久,道士的徒弟就被蛟精吞进了肚子里,道士也受了伤,狼狈逃走。府县官员和军民都十分恐惧。吕洞宾来到府县官员面前,说道:“我能除掉这蛟精。”府县官员听了非常高兴,立刻请他施展法术。吕洞宾拔剑挥舞,大喝一声,将剑向水中掷去。不一会儿,淮水都被染红了,一条大蛟死在水面上,他的剑又自动回到了剑鞘中。众人都觉得神奇,询问他的姓名,他自称“回道人”。府县官员要送给他金银布帛表示感谢,他都没有接受,便离开了。从此,江淮一带恢复了太平。
后来,吕洞宾游行到了岳阳。他有时在街市上施药,有时在乡村中逍遥自在,想要寻觅一个心地正直、善良的人,度化他成仙。正想着,恰好走到辛氏卖酒的店铺,吕洞宾便走进去开怀畅饮,喝完后却不付酒钱。辛氏也不向他索要。第二天他又去喝酒,就这样喝了半年多,辛氏始终没有向他要钱。一天,吕洞宾正在喝酒,把店主人叫到跟前,说道:“我欠你不少酒钱,还不了你。”于是,他用橘皮在墙壁上画了一只白鹤,说:“如果有客人在这里喝酒,你呼唤它,它就会唱歌跳舞。日后你会富甲岳阳,以此来报答你不向我索要酒钱的恩情。”说完,就告别离开了。后来,有客人在店里喝酒,试着呼唤白鹤,那白鹤果然从墙壁上飞下来,跳完舞后又回到墙壁上。此事远近相传,人们都来到店里饮酒。没过几年,辛氏果然发了大财。后来吕洞宾再次来到这里,骑着白鹤离去,至今还留有遗迹。
吕洞宾离开后,继续前往各处度化善良正直的人,很快他的三千八百功行就圆满了。汉钟离把他的事迹奏明上帝,说他:“历经数世修真,即使历经劫难也初心不变。”玉帝于是用金简玉册,诏吕洞宾回到紫府,位列上仙,与他的师父汉钟离一同侍奉在玉帝身边。吕洞宾还与李铁拐、张果老、韩湘子、蓝采和、曹国舅成为道友,天天相处,逍遥自在。这一天,吕洞宾偶然来到碧罗山下,发现有一棵万年椿树早已成精,便将其收伏为徒弟,教它阴阳遁藏之术,以备日后差遣。
这天,吕洞宾正和汉钟离谈论道法,忽然看见李铁拐、张果老、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曹国舅六位仙人前来拜访。何仙姑首先说道:“之前木公寿诞,众仙都前去祝贺。现在圣母寿期快到了,各位道友也打算前去祝寿吗?”汉钟离笑着说:“我们虽然各自有统领的职责,但这是大礼,凡是在天庭的都要去祝贺,我们怎么能不去呢?只是发愁没有好的礼物表达敬意。”张果老说:“圣母居住在极乐之地,什么都不缺,一定要有名人的文章作为寿礼,才不落俗套,算是合格。”李铁拐笑着说:“张道友提议的寿礼,很是新鲜。”吕洞宾说:“要是用文字做寿礼,普通的文章没什么稀奇的。要是能得到老君的大作就好了。”何仙姑说:“求老君也不难,李仙长和他有师徒情谊。”李铁拐说:“我也正想去求他。只是这求文的事,还得大家一起去,才显得恭敬。”张果老说:“此事理应一同前去。”于是大家驾起祥云,转眼间就到了兜率天,来到太微宫门前。
老君正在撰写《道德经》,童子进来禀报:“八仙来了。”老君将他们迎进去,各自分宾主坐下。问候完毕,老君说:“近来有件事很可笑。”八仙问道:“请问是什么事?”老君说:“如今下界的读书人太无耻,盗用我的文字去求取功名。虽然文昌帝君下凡主持公道,说‘文字过于晦涩繁杂’,认为都是各位前辈注释经典的过错,还指责我的《道德经》等经典不能独占鳌头。我现在很恼怒,就把原注经典藏在九府,不再流传于世。”八仙说:“还是应当拿出来,作为天下的典范。”李铁拐心想:“今天本来是来求文的,他正为文字的事生气,怎么开口呢?”八仙都面面相觑,不敢出声。老君又问道:“今天众仙长光临,有什么指教?”李铁拐上前说道:“因为王母寿诞快到了,众友想去祝贺,却没有合适的礼物,想借助老师的大作,写成卷轴作为寿礼。”老君说:“我正在为这事生气,你们又来求,这不是又要被世人当作话柄吗?”众仙齐声说:“仙凡相隔,凡间怎么会知道呢?”老君说:“书生最善于模仿,不写文章才能免去议论。不过既然你们都来了,我也不能推辞,我作一首词为她祝寿吧。”八仙说:“太妙了,太妙了。”老君拿起笔,作了一首《千秋岁》词章。八仙读了,称赞不已,于是起身告辞。老君送他们出门。八仙驾云而去,又求天孙织女用云锦做卷轴,用星星拼成字,剪下云霞做装饰,很快就准备齐全了。他们让仙童拿着仙桃仙酒在前面开路,八仙身着盛装,乘云朝着王母的瑶池飞去,暂且按下不表。
再说王母,也就是西方金母。她由西华至妙之气孕育而生,出生在伊川姓缑氏的地方,名叫姚於,一字太虚,住在西方,所以叫西王母。她是由阴极导化生成的,能够在玄奥之中自由飞翔、孕育万物。她分化大道的醇精之气,形成自身形质,调理阴阳二气,成就天地东三宫。凡是上天下地、十方三界中所有登仙得道的女子,都归她统领。她住在昆仑山巅的至妙洞,左边是瑶池,右边环绕着翠水。她有五个女儿,分别是华林、媚兰、青娥、瑶姬、玉厄。周穆王三十五年,穆王向西巡游,骑着八骏来到昆仑山,拿着白璧玄圭,拜见王母。王母在瑶池设宴,用琼浆玉液招待穆王,还演奏九天仙乐来取悦他。到了汉武帝元封元年七月七日晚上,王母降临宫廷,进献七枚蟠桃为武帝祝寿。武帝吃了两枚,想留下桃核,种在御花园里,王母说:“这桃三千年才结一次果,不是世间能有的。”这时东方朔正在窗外偷偷窥探,想偷看王母的尊容。他刚站稳,王母在里面用手指着说:“这个孩子已经三次偷我的桃子了。”于是,王母命令侍女董双成吹云和之笛,王子登弹八琅之璈,许飞琼奏凌虚之簧,安法兴唱玄妙之曲,为武帝劝酒。武帝非常高兴。王母的这些灵迹从此在人间广为流传,后世都觉得很神奇。
此时,又到了王母的寿辰。玉皇大帝、诸佛神仙都前来送礼祝贺。宾客都到齐了,王母大开筵宴。但送来的礼物,大多是旗帐之类的东西,没有其他特别的。王母很不满意,心里暗想:“我是西方主母,富贵到了极点,要说奇珍异宝,我哪样没有?旗帐之类的东西更是堆积如山,有什么珍贵的。这些仙佛道友,怎么没有一件让我满意的礼物来祝贺,真是把我当俗人看待。”正在想着,忽然仙童前来禀报:“现在有上八洞神仙来祝贺。”王母急忙下令请他们进来。八仙各自举杯向王母祝寿,行礼完毕,送上云锦卷轴。王母立刻让仙童挂起来,仔细一看,只见云霞灿烂,光辉照亮了整个厅堂。诵读上面的词句,优美动人,意味深长,而且制作得宽窄适宜。王母不禁心中欢喜,连忙吩咐大开阆苑,设酒宴答谢众仙的盛情。
众仙来到苑内,抬头观看,只见贝树琪花相互掩映,珍禽灵兽盘旋起舞,三千年一熟的蟠桃正好红透,青鸟使者上前迎接,一路上仙乐相伴,阵阵芬芳扑鼻而来。真是:万异千奇难尽述,天上人间第一境。
众仙纷纷入座,筵席上摆满了交梨火枣、玉液琼浆,所有珍贵的食物应有尽有,大家相互劝酒,十分快乐。王母让玉女给众仙斟酒,依次敬酒。酒喝到一半,王母命令侍女董双成、许飞琼、王子登、安法兴四人上前,说道:“之前我让你们歌舞,为汉朝武帝劝酒。这音乐如今很久没听到了,趁着今天的聚会,再演奏、歌唱一番,让众仙一饱耳福,不得违抗。”四人领了王母的命令,哪敢怠慢。于是,董双成依旧吹奏云和之笛,王子登依旧弹奏八琅之璈,许飞琼依旧敲击太虚之簧,安法兴依旧歌唱玄妙之曲。四人相互配合,连绵不绝,果然是天上的美妙音乐,余音悠扬。众仙听了,都心旷神怡,忍不住欢欣鼓舞。
这时,蓝采和拿着酒杯上前给王母祝寿,王母笑着说:“久闻蓝仙擅长唱踏歌,今天正是欢乐的时候,为什么不为我表演一番,让大家都开心呢?”蓝采和回答说:“小仙粗陋的歌声,哪能入王母的贵耳。”王母说:“蓝仙的歌本就有深意,即使是神仙也难以参透其中的奥妙,何必太谦虚,请一展歌喉,我一定满饮一大杯,以答谢你的歌声。”蓝采和没办法,走到庭前,整理好衣服,盘旋起舞,姿态优雅,手中拿着云阳之板,又蹦又跳,迈着大步唱道:
蓝采和遵了命来唱踏歌,说的是大千世界能几何?
自古来人生红颜一春树,好一似驹隙流光一掷梭。
古人既混混一去不复返,今人又纷纷而来世更多。
又说道朝骑鸾凤到碧落,将来要暮见桑田生白波。
眼见是长景明辉在空际,身在那金银宫阙高嵯峨。
当下的时人无不想云路,哪知道云路无踪空抚摩。
我见那世间之人生又死,昨朝犹二八,如今七十过;
生为有胆身,死作无名鬼。自古常如此,君今又奈何?
为人爱少年,不思有衰老,何不来白云深处听踏歌?
浩浩然黄河东流长不息,悠悠然混浊不见扬清波。
人人欲永寿,本志慕大道。
我欲乘白云,惟恐鬓发皤;
是以才谈玄,穷理明月夜。
我今有一襦,非绮复非罗。
借问你何色?不红亦不紫。
夏天做衣衫,冬天做被窝;
冬夏用常年,如是不变易。
逢四时八节,日月如流梭。
无事时跨鹤闲游一瞬息,独坐在高山之顶看银河。
今日逢王母圣诞兴佳会,奉懿旨率尔吟此一曲歌!
蓝采和唱完踏歌,回到座位。西王母和众仙都非常高兴。想知道之后还发生了什么?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