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夏母和夏父来到京城,已经是一个月后了。
这时候夏妍早就已经进入了官场。
翰林院的工作虽然看起来并不困难,但实际上却是极为繁琐和复杂的。每一项任务都需要精心处理,不能有丝毫马虎。夏妍作为翰林院的一员,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文案、书籍和资料,她需要仔细阅读、研究并整理这些信息,以便能够提供准确无误的建议和意见。
也因此,她每天都很忙。
不过在夏母和夏父到京城的那天,她还是特意请了假去接了二老。
夏妍本来以为只有她们两人过来,没想到夏恒也跟过来了。
夏恒一下马车,就冲着夏妍甜甜一笑,“姐姐,好久不见啊。”
夏妍看到夏恒也很惊喜,不过夏恒现在已经九岁了,早就到了避嫌的年纪,因此姐弟两人也不能太过亲密。
夏妍只是摸了摸他的头,说道。
“阿恒也过来了,等过两天姐姐带你好好逛逛京城。”
夏恒双眼亮晶晶,连连点头。
“好啊,姐姐,带着姐夫一起,我还没见过姐夫呢。”
夏妍被他欢快的语气感染,也笑着点头,“好。”
姐弟两人说了几句,夏妍又和夏母夏父说了几句话,几人这才朝着夏妍买的宅子而去。
因为信里几句话说不清楚,因此夏妍只是大致说了一下宋泊的情况,也没有详细说。
现在二老到了京城,晚上夏妍自然是仔细将宋泊的情况说了个清楚。
也将宋泊在京城名声不太好的事情说了。
夏妍没有添油加醋,但也没有瞒着两人。
夏妍不可能为了这种事情去瞒着二老,以后让他们在别人口中得知这些事情而伤心。
反正她答应娶宋泊也不是因为喜欢,而是因为她觉得宋泊符合她心里的主君人选。
虽然宋泊长的普通,但也不丑,反正她对外貌的要求没有那么高。
再说宋泊为人诟病的身高,在她这里却不是什么问题。
毕竟她是从正常的世界来的,自然不喜欢男子太矮。
因此综合各方面考虑,这才同意了这件事。
夏母和夏父听了夏妍的话,心里有些不太满意。
不过听到自己女儿说了宋泊的家世和品性,也就勉强同意了。
他们心里想的是,宋泊虽然长相不好,但其他都好,说来其实还是自己女儿高攀了。
现在自己女儿进入朝堂,有岳家帮衬也是好的。
而且宋泊是正夫,即使长的不好看,以后也可以给儿子纳几个娇俏的侍郎。
夏妍自然不知道二老心里的想法。
就这样,宋泊的情况也在夏母和夏父这里过了明路。
第二天夏妍去上值的时候,就顺便让人给宋家递了拜帖。
自己下值之后,也去老师叶知新家里告诉了一声。
因为夏母和夏父想去叶府拜访一下,因此才有了夏妍走的这一遭。
……………………………………………………………………………………………………………………………
因为是提前有了共识的事情,因此两家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定亲的流程。
在两个月之内,先后完成了纳采、问名和纳吉、纳征、请期几个流程。
请期即为确定结婚日期的时间。
因为完成了定亲的流程之后,就不需要赶时间了,即使宋泊过了十八岁也没关系。
因此两家商量过后,将亲迎的时间订到了两个月后。
也因为时间紧急的原因,夏母和夏父都没有回江南,而是暂时在京城住了下来。
夏妍在休息的时候,陪着家人在京城逛了两天,其余时间就又开始忙起来了。
夏母则是准备在京城开一个铺子试试水,在叶知新和宋母的帮助下,夏母在京城开了一家胭脂铺子。
胭脂铺子到处都是,她现在开起来也不会太打眼。
不过要想有核心竞争力,创新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夏妍在思考过后,给了夏母一个制作粉底和口红的方子。
这时候的粉用上之后不仅掉粉,而且很假。
因此夏妍拿出来的粉底液的方子,应该会很受欢迎。
至于口脂,夏妍只是在现在有的基础上,多加了几种口脂的颜色。
就这样,夏母如火如荼的忙起来了生意上的事情。
而在大家都没想到的情况下,闲下来的夏父和夏恒,竟然意外的和宋泊相处的不错。
原来是因为宋泊感念于夏家对自己的尊重,让自己免于被官媒分配的命运,因此投桃报李,就想略尽地主之谊。
在夏妍和夏母都忙,夏父和夏恒无事可做的时候,宋泊带着他们去了京城不少地方。
一来二去,相互之间也就处出了一些感情。
……………………………………………………………………………………………………………………………
时光匆匆而过,转眼间就到了夏妍和宋泊成婚之日。
一切都在顺利进行。
不过一些闲言碎语是不可避免的。
毕竟夏妍这个探花可是又不少人盯上的,结果却被宋泊这个“丑男”截胡了,自然引起了不少小郎君的不平。
这不,自从两人订亲的消息传出来之后,有不少对夏妍芳心暗许的小郎君明里暗里的找宋泊的麻烦。
当然,也有一些人,觉得夏妍能看上宋泊,是她眼瞎。
就这样,两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有了一些闲话。
不过两人都不在意这些就是了。
先不说夏妍都活了几辈子,哪里会因为这些闲言碎语就在意什么呢。
而宋泊,则是因为从小到大听到不少闲话,像现在这种,对他来说真的不痛不痒。
不管外界之人如何说,小夫妻两人只是关上门来过自己的日子,并不理会外界之事。
而在夏妍两人成亲一个月后,夏母也带着夏父和夏恒回了老家。
夏妍知道,经此一别,可能还要好多年才能相见,一时间很是不舍。
不过再不舍,也终有分别的时候。
夏妍依依不舍的送别了三人,然后全身心的投入到了自己的正事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