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将这张纸张交给一旁的黄德, 黄德连忙小心端着这份奏折,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展开看了起来,当见到纸张上的内容时,他飞速看了起来,因为有标点符号的原因,李世民看得是非常快的。
贞观时期的奏折都没有句读,但能进朝廷当官的人,辨别判断句读是基础的能力,但林尘标了标点符号,读起来自然更为通顺和快速。
李世民看着看着,眉头开始微微皱起。
“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城。然而降于夷王,害礼伤尊,下堂而迎觐者……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
林尘所写的文章,正是大名鼎鼎柳宗元的《封建论》,恰好封建论也是驳斥分封制,整篇论文,从三皇五帝,从秦朝一直讲到唐朝,主要论述到底是分封制还是郡县制。
现在李世民要弄刺史世袭,本质上走的是分封制的路子,所以林尘用了这篇《封建论》。
而李世民读的内容,主要是周朝、秦朝、汉朝的情况,周朝虽然因分封制强大,但传到周夷王的时候,破坏了礼法,损害了尊严,天子只得亲自下堂去迎接朝见的诸侯,最终日渐衰败,到了周幽王、周厉王,国都到了洛邑,天下大乱。
秦朝施行的是郡县制,虽然因为百姓暴动,杀了县令,导致秦朝灭亡,但秦朝灭亡的原因不是郡县制,而是激起了人民的怨恨。
等到汉朝这里,就更为直白了,意思是汉朝最初想要纠正秦朝的错误,认为秦朝灭亡便是郡县制,所以沿袭了周朝的分封制,分封功臣子弟,可结果呢,刘邦被围困在平城,被飞箭射伤,如此衰落不振达三代之久。
毫无疑问,柳宗元的这一篇《封建论》,整体的论述,就是反对施行分封制。
不得不说,柳宗元的策论水平是很顶的,不然也不会称为唐宋八大家。
李世民读到一半,忽然抬头问道:“这一篇策论,当真是太子所写?”
他眼中有着一丝不可置信,即使在早些年,太子聪慧好学,可也没有写出过这种文章。
“回陛下,犬子目前为太子洗马,这一篇文章,是他亲眼所见,太子念、太子妃写成,所耗时间,不过短短一盏茶的功夫。”
房玄龄停顿了一下:“犬子性情刚直,必然不会说谎,而且老臣与太子相处,太子的确聪慧。”
李世民沉默不语,只能继续读。
一旁的李泰内心却有些慌了,他想要看看太子写的是什么,怎么会让父皇如此心情沉重。
很快,李世民就读到了最后一段,也就是整篇文章的总结。
“夫天下之道,理安斯得人者也。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
“将欲利其社稷以一其人之视听,则又有世大夫世食禄邑,以尽其封略,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
读到这里,李世民脸黑得不行,这最后一句,读起来简直是在骂他,更何况林尘还又加了一句,“如今世袭刺史,无异于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秦二世而亡,唐远乎?”
“混账!”
李世民气得将纸张一甩,胸口起伏。
“这就是逆子写的文章?”
房玄龄吓到了:“陛下,臣认为太子所写这一篇文章,当真不错。”
“不错?逆子,安敢如此嘲讽朕?”
房玄龄吓得跪着不敢动,旁边的长孙无忌连忙捡起那张纸看了起来,想要看看太子说了什么。
等看到最后的时候,长孙无忌也是一哆嗦,这是在嘲讽唐朝如果用了分封制,就会和秦朝一样,二世而亡?
真敢说啊太子,你是真不怕死是吧?
李世民沉着脸:“魏王,你看看。”
“是。”
李泰也是看了起来,他越看,就越是有些心惊,太子的文采怎么这么猛了?
条理清晰、逻辑明确,立意论述更是厉害,而且这结尾,他真敢说啊,贴脸开大。
这一刻,李泰内心也是凉了半截,从这一篇文章来看,苏勖写的那篇文章,还真比不上太子。
苏勖那篇文章,只是辞藻华丽,真切性比不上这个。
毕竟这个是策论,策论要的就是论述的有力和精准。
长孙无忌试探性道:“陛下,太子也是肺腑之言,世袭刺史,的确大为不妥,汉朝的确就是前车之鉴,造反不断,还是后来的推恩令才逐渐收回来,如太子所言,若是陛下开了这刺史世袭的口子,现在可能不会出问题,可以后呢?
臣可以保证臣清廉,公正,可臣的后代呢,太子这文章说得好,一切都是未知数啊,前车之鉴,后事之师,臣恳请陛下重新考量刺史世袭。“
魏王听得有些慌了,如果世袭刺史取消了,那他让苏勖写的文章,岂不是拍在了马蹄上?
李世民没有说话,他过了好一会,这才道:“朝中其余臣子,也是如此认为吗?”
“回陛下,大部分人都如此认为。”
“魏征呢?”
“魏征也是如此认为,几乎所有人都不赞同刺史世袭,只是他们都不如太子这篇文章,来得直接。”
李世民看向跪着的房玄龄:“玄龄,起来吧,你又没错,这一次,是朕错了。”
房玄龄内心松了口气,当即道:“陛下,现在刺史世袭不过才只刚开始,收回即可,没有造成大碍,对社稷也无害。”
李世民重新看向李泰拿着的纸张,又是有些怒气:“但太子在这文中,直接说朕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真是混账!写策论就写策论,还要对朕阴阳怪气。青雀,你怎么看?”
李泰懵了,啊,我怎么看?我还能怎么看啊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