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容时从文德殿出来后便忙的不可开交。
前期文会一直交由礼部筹备,礼部拟的流程包括参会人员选择、会前准备和会场布置,新的文会专班拿到会程文书就傻眼了,无论是人员邀请还是流程都不伦不类。
前任礼部侍郎(已左迁为西川巡抚副使)为拉拢世家名士,邀约的参会人员多为名门望族,其中九成是世家子弟,剩余的一成也有着盘根错节的关系,饱学之士并不多。
会前准备只是简单安排了住所,没有细分参会人员的年龄、履历和所长,对突发事件几乎没有应急准备。
至于会场布置环节,更像是小型朝堂排位,完全按照家世、功勋进行排序,前排是三品及以上家属及关系户,中排是三到六品的家属及关系户,至于品级低或者白身的人均在末位。
因为主管的礼部侍郎已经变更,文会又换人负责,现任礼部侍郎自然就假装一概不知,因此交给他们的会程文书完全是一团乱麻。
刚刚走马上任的崔容时立即陷入困顿,文会是个烫手的山芋,按照目前的情况想做好难如登天。仁宗给的时限已经不足一个月,很多参会人员现在都已经上路了,根本没有重新调整的时间。况且如果大幅度调整,那就是与整个世家作对,不是他们几个低品级的官员能够承受的起的。
曹谦继承了他父亲曹御史直言不讳的嘴:“容时,我看我们还是提前奏报官家吧,干不了就早说,拖下去不是办法。”
万明坤也是个谨慎的性子:“崔翰林,虽然我之前在知谏院任职,但满朝没人不知道官家重视文会,按照这个名单,就算再来一万人,他们才学平平也是枉然。”
文熙城毕竟家学渊源,他出的主意更加务实,“修撰大典必须是饱学之士,博通古今,精通经史子集,参与修撰的人将直接影响我们的进度,轻视不得。曲阜文氏倒是有很多博学的老先生,他们快马加鞭一个月应该能到汴京,但其他人我们还得再想办法。”
剩余的几个人焦虑的焦虑,失望的失望,都讲不出什么有建设性的建议。他们现在担心的要命,心里还暗暗责备起崔容时,没有金刚钻,揽什么瓷器活,现在骑虎难下了吧。甚至还有人暗自盘算起下家,要是这个差事真干砸了,不提前准备门路,哪个部还敢要他们。
不到半天的功夫,全朝上下没有不知道刚成立的文会专班开局不利可能面临解散的消息。
消息传的这么快,少不了有人在后面推波助澜。
朱炽向贤亲王深深鞠了一躬,“我就说王爷深谋远虑,这几个涉世未深的毛头小子哪知道厉害,站得越高的人跌的越重,我倒是迫不及待的要看他们如何收场。”
贤亲王神态自若的喝了一口茶,“你找我就为了这么点事?”
朱炽笑着说道:“哪能因为这点事就劳您大驾,二皇子又命人联系我了。”
目前发展的一切都在贤亲王的意料中,他波澜不惊的问:“他怎么说的?”
朱炽赶紧给贤亲王添了一盏茶,讨好的说:“二皇子感谢我给他出石碑的主意,他不日就要动身去赈灾了,想问我下一步怎么走。王爷,您这个主意真高明,一石二鸟,即压制了太子,又趁着官员变动安插了我们自己的人,什么时候您也安排安排我呗。”
贤亲王心中冷笑,没用的东西,做什么都不成事,还得我给你收拾烂摊子。
“你的事不急,先把二皇子那边盯紧了。他与太子斗了这么久都没讨到好处,刚起复就想动作,操之过急了。你去告诉他,不争是争,争是不争,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先学学太子的能屈能伸吧。”
坤宁殿内。
近日颇受打击的太子夫妇神情萎靡的向郭后请安。
郭后看了看两人眼底的阴影,心道他们还是年轻,经不住大事。
“那日你在朝堂上过于紧张了,其实你父皇本意不是要当场发作的,他只是想证明自己的权威不容置疑。皇儿,过于在意的东西,永远都会折磨你,要学会放下。”
太子已经想通了,是自己没有控制住情绪,反而连累了部下。
“母后,儿臣知错,是儿臣心智不坚定才给人可乘之机。”
郭后摇了摇头,“这是好事,你在皇子里一家独大才更容易招惹是非。你看看贤亲王和安郡王,你觉得他们谁过的自在。”
太子不假思索的说:“自然是安郡王,贤亲王现在仍是孤家寡人,处处受制,说不上多好。”
郭后笑着说:“君子不器,是为不争;君子不争,视为无器。你什么时候想明白这句话,你的太子之位才坐的稳。”
太子妃看着陷入沉思的太子,忍不住问道:“母后,我们现在只韬光养晦吗?”
郭后对于这个贤良淑德的儿媳一直很认可,她浅笑着问太子妃:“现在你们父皇最关心的是什么?”
“是文会。”
“对,今日宫中的传闻你们可有听说?”
太子妃点头说道:“都说礼部之前邀请的参会人员良莠不齐,有真才实学的人不多,崔翰林他们忙地焦头烂额的。”
郭后引导道:“所以你们要做什么?”
太子妃眼中再次有了光:“我们应该暗中将有志之士送往文会,借崔翰林向父皇表明心志,不居功,不自恃,只为大越朝的万事基业默默贡献。”
郭后的笑容由内而外地展开了,一个通达的媳妇比好幕僚更重要。
福宁殿。
仁宗听了刘公公关于文会专班最新进展的奏报,他陷入沉思。
将重任交给青年人到底对不对,这是一场豪赌,但他还是想看看崔容时如何不破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