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康早上和岳父谈过后,带着双胞胎出去转悠了半个城,了解了前面面条的销售市场,心里更有了底。
晚上回来,秦柱道:“康儿,作坊的材料都买回来了,下午请了建房的师傅,明天开工,我想尽快地把作坊建起来。
我开始的打算搭个简易的作坊,想着我只在这里留一段时间,为着长远的打算,我还是把作坊建起来。”
柳康听了岳父的话,道:“建个作坊起来,虽说开始的投入多点,后面要省很多事,杭城本是个繁华的城市,这里做个销售点,很划算。”他赞成岳父的做法。
秦班也说了他确定了徐记商行的面粉,等作坊建好后,通知徐记商行送货就行了。
第二天一早,李师傅带着另外两个师傅来了。
秦柱忙迎接上去,道:“要辛苦师傅们了。”
李师傅一行人连忙客气回道不辛苦。
秦柱带着李师傅三人,指着要建作坊的位置。
把一群小伙子跟到跟前,跟李师傅道:“这是帮工,交给你安排。“
李师傅简洁地分配了十二人的工作,接着李师傅三人开始干起来,一群小伙子听着李师傅的安排,麻利地打着下手。
双胞胎和刘海负责后厨的事,负责这些人的三餐,其中双胞胎老大秦江掌着大厨的职位。
秦柱在家里可以说没有负担过大的事情,因为自己有能干的大哥和二哥,没有大事临到他的头上。
可这次杭城之城,他的能力也很强,有样学样,把事情都办得有条不紊的。
十几个小伙子,有一把子力气,三个建房师傅用得顺手,搭得很快,第一天就初具模样。
秦江把饭食做得很好,出力气的人要的就是油水足,三个师傅吃了赞不绝口,更是下着力气做事。
柳康见没有用得着他的地方,每天外出了解各种行情。
作坊二天就把地基,墙面都做好了。明天把屋顶一盖,一个作坊就建好了。
作坊地面没有秦家湾的青板石铺,秦柱找到好几个地方没有合适的东西铺。
经过商量,柳康最终决定用一定宽度的木材铺地面。他年轻的时候去过自家的木行,也正是因为买木材,才认识了秦芽,才有了他们的现在。
大户人家一般主人卧房里都是铺一层木板,一根接着一根,衔接得密实,铺满一间屋子,耗费的木材很多。
自己做的是吃食,就要注意卫生方面,这个银钱不能省。
秦柱又去木行进了几车原木,木行掌柜高兴得不得了,自己做了一笔大生意。打听到秦柱是开面条作坊,而且是杭城卖得火的柳记面条,更是热情。
李师傅领着众人把作坊屋顶封顶后,作坊整体盖好了。现在只剩下铺地面的事情。
木材的原木送到后,正赶上可以铺地面,李师傅经手的只是一些普通的建房,像这样用木材铺地面的还没经手过。
柳康生在富贵人手,见过的多,亲自指点他,才把作坊的地面铺好。
整个作坊完工后,李师傅自己感叹,这是经过自己的手建造出来,不得不说地面铺木板才是点睛之笔,的确入眼干净得不得了。
晚上李师傅一行三人吃完饭后,秦柱给他们结了工钱。
李师傅对秦柱道:“秦掌柜,以后有事支一声。”
秦柱笑着道:“好的,有这样的活路我第一个找你!”李师傅三人高兴地告辞走了。
柳康看着这么快就建好的作坊,心里说不出的高兴,几天一个像样的作坊就建成了,可见大家都是出了大力。
柳康出行的时候,芽儿给了他三千两的银子,估计建个小作坊用不了多少,余下的主要是进原料,再加上带出来的面条,没有赊账,周转很灵活。
第二天,秦班通知徐记商行送了足够的面料,堆在屋子里,作坊里主要是加工面条的地方,各个位置都分得很清楚。
晚上的时候,秦柱找到柳康,道:“今天面粉到了,我把要开工的东西今天买齐全了,明天可以开工生意,你认为什么时候开工合适。”
柳康看了下岳父,瘦了不少,自从跟着自己出来后,在路上操持着一行人的安全和吃食。
他到了杭城一刻也没闲着,以最快的速度买回了原料,领着众人几天建成了作坊。
现在又急着开工,柳康知道他想尽快开工,这么多人要吃喝,都要花银钱的。
柳康略顿了下,道:“大家先休整个一两天,尤其是建作坊的这几天,大伙都累着了。”
秦柱想了下,小伙子都跟着自己的确受累了,歇过两天也行,都是自家亲戚。
提议休息的两天,小伙子们出去逛了周边,见识了杭城的繁华。
他们最远的也只是到过当地的镇子,从没见识过这么宽的街道,这么多的二层楼,这么多的人,处处都适着新奇。
在扬州他们留的时间很短,而且他们都没有出客栈,就启程来杭城。
作坊开工的早上,柳康领着大家到了新作坊,一齐动手打开面粉,动起手来,做个简短的仪式,作坊开工了。
秦柱正式把来的十二人分作两组,一班生产,一班接面,晾晒,包装。分工明确,
一班由自己的舅侄儿王浩负责生产,另一班由秦理的大舅子何恒负责,两人都是识字的。
相对的王浩的工作量要重些,领料记账,出来的生产量要记账,自己又要加工生产。
人员都是熟手,幸亏芽儿有远见,让这十二人在秦家湾的作坊里学熟了。
秦柱在心里感叹自家闺女的见识,不然他在这里有得忙,看着小伙子们手上忙着的活,心里一片高兴。
厨房暂时在秦江兄弟和刘海负责,柳就想着还是要找个做饭的人帮工,他们不可能一直在厨房里忙活着。
柳康找到秦班,道:“你在当地熟悉些,请个帮着做饭的婆子,给作坊的兄弟们做饭,过段时间我要去抚城,双胞胎跟着我走,作坊没有做饭的人。”
秦班听了,忙应道:“好的,我托人找。少不得一个固定做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