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儿每天过得很充实,忙完作坊的事,偶尔静下来的时候,还是不由自主的会想到柳康。想到他现在正在做什么,分开的时间越久,思念就越深。
自从正月把她和柳康成亲的日子订在了今年的九月十八,母亲秦王氏一直在备着她的嫁妆,父亲秦柱不在家,芽儿要时不时陪下母亲,免得母亲孤单。
芽儿自己的心里何尝不想家人一直在身边,有舍就有得。
如果柳康只想着自己,只顾着自己,他可以守着自己爱的人在这个山窝里平安幸福地过一辈子。
他想救家人,想让芽儿过更好的生活,自己就必须一次次的在外奔波。芽儿知道他的心里所想,只有在身边默默地支持他,想他之所想,做好作坊的事。
秦王氏在芽儿面前提了几次,不知道芽儿的父亲什么时候能回。
按说去的十二人差不多都是熟手,再在秦柱的带领下,手工操作,都不是难的,按说杭城作坊早就正常运作的。
每当这个时候,芽儿知道母亲想父亲了,只得安慰道:“有这么多熟人在一起,父亲自会照顾自己,你老不要担心,在家你照顾好自己,嗯!”
秦王氏只是想着,自从成亲以来,从来没有分开这么久过,最远的只在镇上做工,天黑也能赶回家来。
在芽儿的母亲和芽儿的思念中,这天上午,几小只在屋门口的场子上玩,看到一辆马车正往这边来。
秦理的大儿子秦淮有四岁多,正是懂事的年纪,胆大也不怕人,啪啪地跑上前,看着赶马车的是赵爷爷。
连嚷嚷“姑父回来了,姑父回来了!”连不迭地往老屋跑,去报信去了,其余几个小的不知所以,也跟着他往老屋跑。
柳康撩开马车的帘子,看到的就是一个大的胖墩,后面几个小不点一起跑向老屋,嘴里还嚷嚷。
柳康也是笑了,还没看过姑父的面,就是姑父回来了,孩子的世界真的简单明了。
接着老屋的人都出来了,秦家女眷都在家,没去作坊,都是听芽儿的安排,现在作坊的库存量大,不需要赶货,让她们在家歇着。
赵叔很快把马车赶到了老屋门口,柳康从马车上下来,准备和长辈们及嫂嫂们打招呼。
以秦淮为首的几小只都挂在了他的腿上,一步都不能动。女人们都哈哈大笑,尤以芽儿的大嫂打趣道:“姑父不是白喊的,见面礼先拿来。”柳康示意赵叔拿出小礼物,几小只人手一个,极其精致,他们看了爱不释手,马上松开了柳康,玩着自己手上的礼物。
柳康松下来,上前向长辈拜道:“晚辈这才回来,长辈们在家辛苦了!”
大伯母秦张氏忙道:“我们在家享着福,你们在外奔波辛苦,赶快进去洗漱休息下,中午做好饭的。”
赵叔和秦江把马车上的礼物搬进了老屋,清洗了一番后,秦家人看着他们的疲劳,赶着他们几个去休息,中饭做好去叫他们。
秦王氏一直想问下芽儿父亲的情况的,看着柳康劳累的样子,终于没有问出来,催着他们去休息。
秦淮小广播忙跑到作坊账房里,道:“姑姑,姑父回来了。”偎在芽儿怀里求表扬,后面跟着的几小只都连连点头。
芽儿心里一喜,道:“淮儿,回来了几个人呀!”
秦淮促出胖墩墩的三根小手指,意思是回来了三个人。
芽儿想着,应该是秦江和赵叔跟着他一起回来的,自己的父亲这次没有回来。
她整理了下桌上的账目,一手牵着一小只回老屋。
老屋里的人,都在忙着手中的菜,抬头看是芽儿带着几个小的进来了,“这么快就回了,”三嫂停下择菜,打趣道。
“做什么好吃的?”芽儿故意瞪了她一眼,扮了个鬼脸给她。
几个笑道:“鼻子尖,这么远就能闻到香,属狗的。”厨房里的人都笑了起来。
秦王氏道:“你父亲这次没有一起回来,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
“父亲把那边的事办好了,就会回来的,以后你千万不要嫌他哈!”
芽儿的两位伯母趁机笑起了秦王氏:“你再说老三的不好,我第一个就不依,不在的这段时日,嘴里念起泡了!”
秦王氏顿时闹了大红脸,不过略侧下身,大家都在笑,没注意到罢了。
秦张氏正在炸肉丸,盆里装了一些已经炸好的肉丸放在灶边上,芽儿趁着她们玩笑,迅速端起炸好了的肉丸,点了点几小只的头,几小只会意跟着她立马出了厨房。从动作来看,今天不是第一次,应该是惯犯。
几个小的进厨房里只关注着好吃的,是不听大人讲话的,大人讲什么他们也不懂,反正跟着姑姑混有好吃的。
拐进后面一进的院里,芽儿蹲下来,一人嘴里塞一颗,最后自己塞一个,几个吃得津津有味。
正在偷吃间,秦张氏手上拿着个厨房做面食赶面的木质面杖,挥舞着过来,芽儿和几小只见了,忙着瞎逃窜,嘴里哇哇地乱叫。
秦张氏是急了,这是芽儿带着几小只偷吃,没有芽儿时,秦淮有样学样,照着她姑姑的样,有时准备好的菜都不够作坊下工的男人吃,几个小的不时摸进厨房把好吃的菜吃个精光,几个小淘气整得老的几个没有办法。
一转眼自己炸好的肉丸没有了,出来赶上个个嘴里的肉丸,秦张氏气不打一处的,撵得几个像燕子飞。
听着哇哇声,厨房的人出来一看,芽儿和几个小的正在院里乱跑,躲着秦张氏挥舞的面杖。
秦张氏也是作势,要吓唬下几个小的,要真打,一个都跑不脱的。
出来几个看热闹的笑得前俯后仰的,秦赵氏和秦王氏忙上前拉住秦张氏,笑道:“他们吃了,咱们再多做些,不就是了,把几个小的吓着了怎办。”
秦张氏听了才收住的手,道:“我要打是芽儿和秦淮,两个太淘了,专挑好的吃。”
刚好芽儿和秦淮站在一拨,秦淮挺了挺胸,道:“做着干什么,自家的还不能吃了。”芽儿朝秦淮竖起了大拇指,秦淮更是趾高气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