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早早歇下,第二天一早,柳康和芽儿都起了个大早,张妈已在厨房里忙了,她的女儿张大丫在帮忙,张妈看到他们两人过来,忙放下手中的东西,上前道:“早饭还得一会,可会去外外走走,饭好了叫大丫来喊。”
芽儿连道好的,昨天到庄上已是晚了,又饿又累,吃了晚饭早早地歇下。
两人手牵着手出了庄子门,入目的一眼望不到边的良田,黄色的麦浪甚是耀眼,估计这几天麦子就要收割了。
柳康在县衙过地契的时候,师爷讲过,这一季的收成还是前庄家的。全部作物收割完后,柳康才能接手种上自己的庄稼。
他们两人主要是看庄上提前种植了稻秧没有,虽说可以问张庄头,自己看了心里放心些。
两人沿着良田的主路走着,没有走多远,就看到一片黄浪中看到一处绿色,的确预备了下一季作物的种苗,柳康和芽儿都放心了。
在入目的麦浪衬托下,芽儿觉得很唯美,早上的微风衬着成熟的季节,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芽儿道:“明年到了这个收获的季节,收到的小麦就是我们的了。想着就开心。”
柳康看着她一副极享受样子,道:“好,明年我们再来,亲自来收割我们的麦子,可行。”
芽儿道:“好。”两人舒心地走在田埂上。看着整齐的田块,芽儿终于认知到自己成地主婆了。
正当转得有些累的时候,张大丫跑了过来,喊他们回去吃早饭。
早饭后,张庄头没有急于外出做事,道:“东家,小的跟你说下庄上的事。”
柳康和芽儿又坐了下来,张庄头道:“以往的东家住得远了,基本没有来,都说一季收好后听他的信,把粮食送去或者卖到镇上的粮行。”
“都是上好的良田,水源充足,都是按照本地的两季作物种的,一季小麦,一季稻谷。早上你们应看到了,已准备好麦子收完马上栽稻秧的准备了。”
柳康道:“田里还是按以往的模式,该怎么种就怎么办。”芽儿也点了点头。
张庄头看自己说的得到了新东家的认可,又道:“那庄子上的用工还按旧例?还是公子有新的想法?”
柳康道:“以往你们是怎么做的?”
张庄头道:“都是请的用工,自己的落头大些。
如果把田佃给农户,只需去收租就可以。”
芽儿仔细地想了下,自己雇请帮工是麻烦些。
也正如张庄头说的,自己只出些人工费,所有的收成都是自己的,只不过管理田间的人要累些,佃给农户,自己省事。
芽儿也不想现在马上答复,道:“这件事我们商量下再决定。”
张庄头忙道,“好,横直忙的时间还没有到,我手里都有现在的一帮子,不管怎么,田间的作物安苗不会耽搁。”
柳康和芽儿对张庄头有了更深的认知,是个会办事的人。
张庄头跟柳康和芽儿汇报庄子的事,张妈带着儿子和女儿避在另一间房里,看来还是极重规矩的。
因为稻秧快要移栽,这段时间一定不能缺水,张庄头带着儿子张柱子,他们每天都要把稻秧田过一遍水,让稻秧长得快些,确保能正常移栽到田里。
种田的事柳康和芽儿都不懂,如果芽儿的大伯秦砚来了,他应是懂的。
柳康道:“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这里,直到稻秧都栽到田里,有什么事直接找我,你心里作何打算?”
柳康的意思是张庄头是前东家请的,询问的意思他是去跟前东家,还是愿意留下来。
张庄头心里有准备新东家会问自己这个问题,昨天晚间跟自家婆子也商量过,已有决断。
道:“如果公子不嫌弃,小的愿意继续留在庄子上,照料这些田地。”
张庄头一家是前东家请过来的,一家并没有卖身,都是按年付工钱的,所以是自由身,去留他可以自己决定。
芽儿连道:“好的,后面要麻烦张叔辛苦了, 这边田地继续交给你打理,照着旧例就行。”
张庄头连道好的,他听了芽儿的话,心里是喜的,他自己仔细考虑过,一家人再去哪里落脚呢。
儿子女儿眼看要成人,这里住久了,都是乡里乡亲的,已经融入了这里的生活,过得又舒心。
柳康询问了张庄头一家的工钱是多少,及其它用工的大概费用,张庄头都按前东家的实数如数地报了出来。
柳康在心里默算了下,请人的费用并不高,在自己的预估之内。
柳康道:“你一家子的费用在原来的基础上不变,另给你一年加二两银子的辛苦费,这是赏给你的,如果做得更好,我还有赏。”
张庄头忙站起来,谢道:“谢公子,只要公子有需要,跟小的吱一声,小的自会去办。”
柳康和芽儿跟张庄头谈完了事情,张庄头带着儿子张柱子出门了。
芽儿觉得昨天晚上的菜色很合自己的口味,就想问下张妈,可还有余下的。
张妈看着他们跟自家男人谈完了正事,男人已出门了,她和女儿才出来。
张大丫虽肤色有些黑,应该是外面晒久了,从昨天及今天早上来看,她应该是很活泼。
芽儿的两个妹妹也活泼,她们只能在家里玩闹,可张大丫不一样,她在田间地头玩耍,更是性格开郎。
芽儿想了下,今天做些什么呢,看到张大丫正拿着一个藤编的蒌子准备出门,芽儿忙道:“你这是准备去那里?”
大丫道:“在田沟里下蒌子,网鱼虾。”
芽儿听了张大丫的话,这些不是应该是男孩子做的吗,她来了兴致,对着柳康说道:“我们也去,看是怎么网到鱼虾的,我也想捉鱼虾。”
柳康听了她这样一说,没有不应的,当下都换了一身衣服,披了件防晒的衣裳,芽儿还是怕自己晒黑了。
张大丫带着一行人,去了她常去的地方,是一个比较宽的河沟渠,应该是灌溉储水的水渠。
她选择在一个窄一点的地方脱鞋下水,水不深,齐她的膝盖,裤子下水前就挽了起来,在农村的孩子是不讲究这些的,芽儿觉得没什么,因为填饱肚子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