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下午,柳康的舅妈把柳康的回门礼都清理好了,又把自己一家三口的东西都整理了出来,也要准备启程回去,有事急着要处理。
第二天,柳康和芽儿把舅妈备好的回门礼装上了满满一马车,虽说近仪式感还是要的。
秦家人早早地做好丰盛的饭菜等着柳康和芽儿来。
当芽儿踏进家门,全家人全部招呼自己时,才感到自己身份的变化。秦王氏看到明艳活泼,心也就放了下来,拉着芽儿进了屋,讲起了体己话。
柳康坐在正屋,秦家的男子都陪着聊天,今天没有开工休息一天,男人聊的是作坊里的事情。
吃完饭后,按风俗柳康和芽儿要回家去,但秦砚说吃了晚饭再回家去,于是柳康和芽儿在秦家吃了晚饭后才回到自己的家。
柳康的舅舅一家把东西都收拾好了,准备明天一早启程,表弟赵逸阳去杭城和苏城代替柳康去看下作坊,他年纪轻轻已是生意场上的老手,看完后会递信过来。
明天柳康舅舅一家要走,张柱子也要回庄上去,暂留下张大丫在这里一段时间,秦江和赵叔做了一些小事。
第二天一早,柳康和芽儿很早就起来了,舅舅一家的东西都装已上了马车,吃过简单的糕点,柳康和芽儿依依不舍地送走了舅舅的一家。
昨天晚上,柳康把五千两银票送给舅舅时,舅舅说不什么都不收下,说他还在困难时期,等以后真的做大做强了,再给也不迟。柳康听了舅舅的话,只得收了回来,自己成亲,舅舅又随了一千两银子的礼。
看着舅舅一家远去的背影,柳康心里很不好受,芽儿上前握着他的手,道:“等你以后发达了,一定能帮着舅舅的。”
听着芽儿宽慰的话,柳康心里好受些,是了,只有自己过得好了,才有帮忙别人的能力,自己现在过得比别人还差些,有这个心也没有这个力。
两人回到屋里,张柱子等着他们两个在,向他们辞行。
柳康道:“回去好好学着你父亲的经验,有时间要识些字,可行。”
张柱子摸了摸自己的脑袋,道:“我现在还能学不。”想着自己年纪大了,娘说过再过一年就要给自己定亲了。
柳康道:“不晚,识字的任何时候都不晚。”
张柱子连连点,庄子上的稻谷都已收了起来,还没有脱粒,田地要翻耕起来,晾晒下要种小麦,农忙一直要到十月底才能彻底结束。
家里父母两人肯定忙不过来,自己要赶着回去,不然可以趁着这个时间跟着东家识些字,也是好的。
张柱子打过招呼,上了牛车,赶着回家去,大丫很有些不舍,她一直没有离开过家人。
芽儿看着她道:“过几天就送你回去。”
大丫惊喜地看着她,道:“真的,那你没人陪怎么。”
柳康看着这情形,已考虑要买几个下人了,家里做饭,打杂事都需要人。
芽儿跟柳康想着一样的问题,自己成家了不可能再去秦家吃饭。
芽儿对柳就好道:“我们去镇上牙行买几个人回来。”
柳康忙应道,除了赵叔是舅舅给的外,其它的人都是付工钱的,自己真想用人时手里没人。
大丫勤快,一天三餐的饭食很合芽儿的口味,她娘张妈的厨艺不错,大丫没在家里做多少,在秦家湾的时候天分得到发现。
这天一早,赵叔赶着马车,柳康和芽儿去了镇上牙行,计划买四个人,陪着芽儿一个人,一个做饭的婆子,一个跑腿的,一个做杂事的。
芽儿也没经过这事,到了镇上先去舅家,问了下大舅妈。
她大舅妈给芽儿指了镇上的最大一个牙行,到了牙行,两人说明来意,牙行婆子打量着他们俩,看着穿得普通,地主家买人也只买得个把两个的。心里想道,看来生意赚头不大。
芽婆道:“你可要做什么使的。”
柳康站在芽儿身边,芽儿道:“把你的人进了领出来,我自个儿看下,再定。”
牙婆看着她,一个梳着妇人髻的年轻女子,明媚清秀很是好看,听着的意思合意的话会多买。
她忙进到里屋,一会儿,出来了二十多人,柳康看着这么多人,忙把芽儿往自己的身边拢了拢。
牙婆道:“客官,人都在你这里,你可以挑了。”
芽儿上前,把这些人都看了一遍,看到最后面的时候,看到四口人拢在一团在,虽然衣着破坏,看起来干净整洁。
看着芽儿在打量他们,牙婆才说道:“这是一家子,只签了五年契,虽说都是好劳力,可雇主都要死契,这不一直没有签出去,你如果要,我可以给个实诚价。”
芽儿道:“如果要他们一家子,怎么个实诚价。”
牙婆道:“一家子也是可怜人,不愿意一家子分开,能分开早就签了,男子一人十二两银子,女子八两一人,一家子四十两银子。”这对三十多岁夫妻一儿一女,女儿大概十一二岁,儿子八九岁,两孩子看着瘦小,应该是饿狠了。
芽儿想了下,都是父母的孩子,这家的大人想着只签五年,女儿成年不能耽搁。
看着妇望着自己渴求的目光,芽儿道:“好,我要他们一家子。”
这一家子人听了,忙跪了下来感谢。
牙婆听了,大喜,忙从怀里掏出契书,当场过了凭证,芽儿付了现银。妇人转身进去不久,拎了一个包袱出来,可能里面装的是一家人的行头,再没有其它的了。
在镇上,柳康买了芽儿喜欢吃的糕点,芽儿想着这些人穿得破旧,于是去了布行,买了三匹灰青,二匹淡蓝色的布匹,才准备回家去。
在镇上没有呆多长时间,回来的时间尚早,芽儿就有点想去老屋了。
买回来的一家子姓王,男人王勇,妇人王嫂,大儿女王秀,小儿子王亮。芽儿简单的作了安排:王嫂负责厨房,王秀陪在自己,王勇和他儿子跑腿打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