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康听了芽儿的计划,道:“可以,你带岳父过去,在杭城建作坊他有经验,如果岳母想去,你一并带过去。”
芽儿听了一喜,心里暗道:自己怎么没想到这个,带着自己父母过去,真的很好。
“粮食铺子,我主收稻谷,小麦,高粱类的农产品,有多少我收多少,你在外看些这方面的需求,如果可行,那里有需求,我们可以当个供货的没问题。”
这也是去年小麦面粉出现黑灰面粉,自己才考虑这个问题的。
柳康看着她一副小财迷的样子,道:“好的,到了李集镇,抽个时间去看下姐夫一家,适当的时候帮扶一下,如果他们那个县有良田,我们一并买进,横直离得近,我们可以管理。
这十个人中,培养出来,我们手中缺得力的人做事。”
芽儿听了柳康的话,也觉得自己要得用的人时,没有,幸亏自己教了几个堂兄识字,不然不会发展得这么快,心里也是暗自庆幸。
两人坐在账房里,一些事情都商量得差不多了。芽儿笑道:“有事我们在家里不是可以谈吗,两人巴巴地到这里谈。”柳康温柔地看着她道:“家里我们只谈情,不谈工作的事。”
两人起身去了秦家老屋,跟自家母亲商量一下,带他们去李集镇的事情。
芽儿看着伯母们和自己的母亲一直都是忙着的,有些心疼,对着柳康道:“要不去镇上,买两个老婆子回来,在家做饭打扫,不然她们每天都在厨房忙着,没有歇息的日子。”
柳康对她道:“听你的。”
柳康想着买人回来,是因为家里没有一个女人,连个做饭打扫的人都没有,这样才想着去买人的。
现在秦家富裕了,买两个下人是可以的,何况一大家子人一天三顿饭菜,着实劳人,有钱了应该让自己过得舒服些。
芽儿走到自己的母亲身旁坐下,道:“我想去李集镇开作坊,要带着父亲去,你可愿意和我们一起去。”
她巴巴望着王氏的眼神,秦王氏的心都化了,好像长这么大还离不开似的。
秦王氏道:“女婿呢,他去吗。”
芽儿道:“他要去杭城和苏城,还想去更南方走走,找找销路,不跟我们过去。”
虽然秦王氏想跟着男人,但要她离开生活了这么多年的地方,还是有些不适应,但跟着自家的男人和女儿,还是要去的,他们走了,她留下来孤独不说,还是挂念着他们,不如自己跟着去,把小女儿也带去,一家子在一起总是好的。
王氏答应了自家的女儿,问了什么时候走,准备要收拾一家人的行李。
晚上,柳康和芽儿说了大家的安排,具体什么时候走听芽儿的通知。
十一这天,秦家人聚在一起为赵博饯行,明天他们一家三口要走了。
秦芙东西都已清理好了,秦家给的东西,上次姐妹们来送的东西,私底下她们给的私房钱她都没收,只有了秦家和芽儿给的。芽儿给了五百两,自己的母亲私下给的和大伯做主公中给的,手里有一千多两的银子,用度已是足够的。
第二天一大早,场上站着好多人,都是来送行的,包括一些村里人,有个面子情说不定以后能用上呢,何况是当官的人。他们看过最大的官就是两季收公粮的衙役,再大的官是没看过的。
三辆马车,装得实实在在的,柳康托了镇上的行商帮,刚好能跟着他们走到定平县分路,路上的安全算是有了保障。
赵博望着这些人,心里感慨,胜过自己至亲的人, 自己在岳丈家住了这么长的时间,只有自己的二弟夫妻俩偷着来看了一次。
其实如果可以,再怎么样他是想回去的,毕竟是养大自己的母亲及亲人,可二弟带过来的话,让他的心凉透了,自从上次他们回去,他母亲打骂一通,扬言不再认他后,赵博是没记在心里的,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想着过段时间说不定她想通了,自己再回去服个软,就好了。
那知自己的母亲是这样的,赵博中了举,首先是带信给自己的家里,可捎信人回来说,说他家里没有这个人,他走错了道。
当时县衙信使问喜报送到那里时,他只得报了岳丈家秦家湾,以后岳家是怎么对他的,他心里除了感激更是感恩。
秦家人看着望远的马车,心里不是滋味,虽然家人一直在走走回回,可这次女儿女婿真是去奔自己的前程去了,心里更多的是不舍。
秦家又在忙碌着备东西,要离开家的人有秦理、秦班、秦柱一家、柳康和芽儿。
第二天一早,柳康和芽儿去了镇上,柳康去了上次买王嫂一家子的牙行,牙婆看是熟人生意,自己手中的人全喊了出来,让柳康和芽儿挑选。
最终芽儿挑了两个穿着洗得发白的衣服,但是整个看起来干净的中年妇人,都是四十左右的样子。
牙婆看了芽儿挑的人道:“夫人可会挑,她们是本镇子的人,家里困难,想赚些家用,我看她们可怜,她们没签契,她们只做雇工,夫人可接受。”
柳康和芽儿觉得没签身契有些麻烦,道:“可有担保。”
牙婆道:“这是有的,过了我的手,我作担保,我要提一道佣银,她们到这里来都说好的。”
柳康看着芽儿比较满意这两个妇人,对牙婆道:“她们在主家出事故,我只找你,是这样吗。”
牙婆道:“是的,如果你们对她们不满意送回来,你还可以挑其它人。”
柳康和芽儿于是签了这两个妇人,让她们回去收拾下行李,等会和他们回家,柳康付了定金,约好了等会碰面的时间。
两人去了铺子,需要备用的东西都很多,芽儿不知道柳康何时能回来,想尽量把东西都备足些。柳康看着芽儿买东西劲头,想着任何时候都不要低估了女人买东西的能力。
回家的时候,装了满满的一马车,不是柳康拦着少买了些,估定他们要走着回来。在约定的地方,两个妇人等在那里,一起跟着柳康和芽儿回了秦家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