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康和芽儿每天忙着照顾两个儿子,虽说没有多大的事,但两个睡一起睡,哭一起哭,一个人是照看不过来,夫妻俩痛苦并快乐着。
柳康从定平县回来,还没和芽儿讲定平县的形形,姐夫赵博在定平县上任顺利,堂姐秦芙过得顺心,跟芽儿在一起一段时间后,懂得了堂妹芽儿为什么妹夫对她好,是因为一个人真心实力地帮你,愿意帮你分担自己遇到的困难的事。
赵博刚上任,县上原来留下的老人故意设了几次卡,都是秦芙用银子支持赵博度过的,也赢得了那些人的信任,现在他们的日子过得顺风顺水。
柳康过去主要是看铺子和良田,跟赵博说了,有合适的送信来,他想着孩儿满两个月要赶回来,没有留在那里等。
芽儿听了柳康的话,道:“知道他们过得好,我也就放心了,铺子和良田是可遇不可求的,有好的,我们就卖着,没有我们也不急。”
两个每天逗弄孩子,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要到腊月了,芽儿有些拿不定主意,是留在这里过年,还是回去。
柳康尊重她的意见,如果要准备回去的话,就要早做准备。
这天,芽儿找到自己的母亲,问了王氏的想法,是留在这里过年,还是回秦家湾,秦王氏道:“这要跟你爹商量,让他拿主意。”
柳康在杭城和苏城升了王浩做作坊大掌柜,所有的事他都可以独立处理。
家里作坊的事现在都是由大堂哥秦理处理事情,柳康理出了思路,每块都分担下去,在苏城的时间,现在的出货量已经很大了,还供不应求,很远的行货商都来进货,这是柳康没有想到的。
明年开春自己还要出趟远门,在苏城通过关系走了京城官家的门路,今年杭城和苏城赚的银钱大部分都用在走门路上面。
柳康回来的时候就和芽儿讲过,芽儿是赞成他的做法。
第二天,秦柱看到芽儿道:“过年还是回来,人多在一起热闹,明年开年再一起过来,一家在一起聚一次。”
芽儿点了点头,问道:“那我们什么时候回去。”
秦柱道:“要不你们在前面先回去,我们过年的时候回来,你们回去还要办年货。”
芽儿听了父亲的安排,找到秦王氏,道:“父亲让我们在前面回去,要置办一些年货。”
秦王氏听男子和闺女,道:“好,那我们收拾东西,就这几天回去。”
柳康和芽儿要回去,王嫂一家,秦江和赵叔忙着收拾东西。
几天后,柳康一行人赶了一天的路,回到秦家湾,秦家人看着突然回来的人,惊喜得不得了,最受欢迎的是团团和满满了。
柳康给他们想好了大名,大儿子柳知遇,小儿子柳知恩,芽儿对儿子的名字还是很满意。
第二天,柳康去了镇上牙行,租一个专门厨房做饭的婆子,让王嫂和王秀专门服八侍芽儿和两个儿子。
他找到了上次的牙婆,很快地租个了和王嫂年纪差不多的妇人,跟牙婆契了约带了回来。
秦家的两个做饭的婆子和这个妇人都是街坊,也是认识的,正好都在一个主家做饭,互相学着手艺,芽儿的吃食是越来越精细。
王勇和赵叔一直连着几天去镇上,采买着过年的年货,柳康和芽儿不离身地守着两儿子,越来越喜欢,三个月简直是一天一个变化,去了秦家老屋,两儿子就落不到他们俩夫妻的手上来。
芽儿抽了一个时间去账房看了下大嫂,跟堂姐在时是一样,都做得很好,芽儿只看了下没走了,惦着自家儿子,哪还有心想放在账本上。
转眼到了腊月二十几,年味越来越浓,一年离家的人都要回来了。
芽儿这些天也在家埋头算起了账,年终要发放工钱和分红,这些都要提前算出来。
柳康接下了全程陪儿子的重担,除了吃奶送去外,其余的时间都是柳康一手操持着,他觉得只有这样,自己陪着儿子的时间才多些。
腊月二十七这天,家里两个作坊做完后,下午放假,发工钱,都是惯例。
今年作坊销量好,芽儿自己的田地又丰收了,除了以前旧例,今年作坊里每个工人多加了二十斤大米,真让作坊的工人感激得不知说什么好。难得的上好大米,都是庄子种出的优质稻,米粒长,煮熟软糥熬粥更是入口即化,特别好吃,在芽儿的粮铺里卖到了五十六文一斤,最贵的一种。
芽儿发完工作,作坊就放假,其它的人今天不到家,明天一定到家,王浩和何恒去年都没有回家过年,柳康回来前跟他们讲过,早些做好准备,今年全部放假,让他们回来过年。
第二天,秦家人早早在地家盼着,果真,上午王浩、何恒和秦班赶了回来;下午,秦柱带着一行人回来。
芽儿想趁着这个机会,讲一下她明年的想法。
晚上所有的人聚在一起,男的两桌,女的一桌,饭菜格外的丰盛。
饭后,所有人都坐在堂屋,柳康和芽儿坐在一起在。
芽儿道:“今年一年,你们在外受了苦,受了累,我们夫妻谢谢你们了。明年我想在定平县开铺子和买良田,你们这些人每个人都要独挡一面,以后都会分开管事,大家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让你们要受累了。”
这些小伙都是亲戚,自从到了作坊,家里的条件不只好了一星半点,芽儿开的工钱高,家里人生活还有节余,上那里去找这么好的事,而且也不多累,她的生意好了,如今大家都要成为管事,心里能不高兴。
芽儿今年的人事没有变动,看着他们的兴奋劲头,柳康对芽儿的做法很赞成,最起码让别人看到目标,有个奔头,自己才会更努力做好事情。
柳康和芽儿下午准备的红封交给大伯秦砚,每个红封上都写着名字,大伯秦砚按着名字发给了大家,这也是惯例,不拖沓总是要给了,迟给不如早给,人情两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