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光和三年正旦之日
晚上刘飞、荀彧、贾诩、陈群、沮授、辛毗、王越、许褚、黄忠、华佗、糜竺和糜芳以及管亥、雷薄、大牛都在,钟繇因为在何进府不方便来,在吃饭的时候刘飞跟大家商议是准备现在走,年关就在路上过了还是等过完年再出发,大家有的迫不及待要现在走,有的说等过完年关在走,马上就要光和三年了。刘飞看大家都说了,贾诩却没有说话,刘飞道:文和怎么想的可以做个总结,贾诩说道:我也会去荆州现在就等钟繇什么时候可以跟我们一起回去,却不引起何进的猜忌和多心。
刘飞最后决定过完正旦在出发,三个原因第一如侯府门口的对联“封侯非我意,惟愿海波平。”第二给糜竺时间把这次的礼金全部买店铺、庄园。第三此次去长沙郡我们走水路。其实刘飞是希望找机会说服骞硕,为灵帝驾崩之后做准备,也是为自己在洛阳有一个内应的消息渠道。
管家从外边进来对刘飞报告道:家主,骞硕来访。刘飞感慨着想骞硕骞硕到,回过神吩咐带到书房我马上过去,刘飞对大家说:您们接着吃酒,我去去就来。刘飞到书房后问骞硕道:公公是有什么事情吗?骞硕道:这是找机会恭喜信候,同时也是让侯爷小心张让,他们正在商议要往长沙郡派遣细作。刘飞拱手道:谢公公相告之情,但是不知公公为什么会告诉我呢?可是有什么隐情吗?骞硕回忆着道:自古以来花无百日红,有强胜自然就有衰败的时候,对外现在外戚、宗室、士族以及文武百官都视宦官为朝廷腐败之源,但是他们怎么能懂我们只是为了自保的无奈之举,再说宦官内部也是派系林立,他们都妒恨杂家为圣上信任早晚必被他们暗害,所以杂家要准备一条后路。至于为什么找侯爷现在根基不稳,杂家可以为侯爷阻挡来自各方的暗箭,侯爷需要在骞硕有生命威胁时出手相助是因为互惠共赢。
刘飞、糜竺和骞硕三人商议所有细节之后以及联络方法,然后糜竺开始购买大船,刘飞准备元宵时的灯谜以及灯笼样式忙碌,同时贾诩还教正旦之日的礼仪和注意事项。
正旦当日在京师拜贺朝大祭,元旦是新的一年的开始,在这个新旧交替的关键时刻,从官方到民间都有一些驱邪的活动,希望把坏运气留在旧岁,在新的一年里能有好运气到来。汉代的官方会在元旦前的腊日,举办大傩戏,以求驱除疫病。傩戏的场面非常盛大,当时的傩戏要用120名穿皂服的少年,手持大鼗(táo,即拨浪鼓);有戴面具披熊皮的方相,与十二兽做舞等等,最后由骑兵驱赶着代表疫病的造像扔到洛水里烧掉,总之场面非常隆重。
1、神荼和郁垒:汉代的门神
祭门神是我国自远古时期就有的风俗习惯,而到了汉代,门神们更是有了自己的名字和比较固定的形象,其中神荼和郁垒是比较常见的两位。
神荼和郁垒的传说起源自上古时期,《山海经》上记载他们生长在一个大桃树上,看守着鬼门,用苇索抓捕害人的鬼怪,然后喂给老虎吃。这种传说演变到后来,人们用桃木做门,在上面贴上神荼和郁垒的画像,认为这样可以起到辟邪的作用。
汉代的时候,每到元旦前一夜,人们就会祭祀门神,以求辟除灾厄。通常的做法在门上贴老虎画像,在门两侧摆上画有神荼和郁垒形象的桃木牌,再在门梁上悬挂一条苇索,供门神抓鬼使用,时人称这种仪式为“悬苇”。
2、燃放爆竹
说到过年放爆竹,现在很多人都知道,这是为了吓走一种名为“年”的怪兽。实际上如果深究起来,关于这个“年兽”的形象,其实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以汉代来说,人们在元旦这天一起床就要在院子里燃放爆竹,是为了吓走一种叫做“山臊”的鬼怪。这种鬼怪在汉代的传说里,住在西方的深山里,有一尺来高,人们被它碰到就会传染疫病。这种鬼怪有一个弱点,就是很害怕爆竹的声音,所以人们在元旦的时候燃放爆竹,为了吓走这种鬼怪,其实也是一种来年不生病的祈愿。
爆竹,就是把竹子烧爆啊
那么汉代的爆竹是什么样子的呢?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烧爆的竹子。当时的人们用火烧竹节,使其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以此来惊吓山臊。这真是名副其实的“爆竹”了。
3、聚宴和椒柏酒
相比于皇帝赐宴那种政治仪式,汉代元旦时的民间的元旦宴饮就有了真正的辞旧迎新的欢快味道。这种宴饮一般是以家庭或家族为单位,从元日头天晚上就开始,然后还要守岁到第二天。这实际就是我们现在年夜饭、过除夕等习俗的早期形式。这方面汉代还有个有意思的做法,那就是除夕夜的年夜饭不能都吃光,要留一点剩饭,元旦早上起来要把剩饭撒到大街上,取一个辞旧迎新的彩头。这在当时叫做“留宿岁饭”,其实还是挺有点仪式感的。
既然是家族的聚餐,那自然少不了喝酒。不过古代的饮酒,尤其是这种年节时的饮酒,和咱们电视剧看到的那种大碗喝酒可不一样,是礼仪的一种,是有着比较严格的规矩的。这些规矩集中体现在敬酒的次序上。元旦当日,由家族的族长带领全族祭祀先人之后,即行饮酒礼:从年龄最小的开始依次向族中老人敬酒祝寿,敬完之后再从年龄最小的开始饮酒。前者表示小辈对长辈的尊重,后者则寓意年幼者长一岁,年老者失一岁。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评价票破千,加更
鲜花破千,加更
书评破百,加更
跪求鲜花、评价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