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与江东的关系,长期以来都是淮南豪右联盟的重要话题,而雷远来到荆州以后,主要的目标又是对抗江东。所以雷远利用各种信息渠道,不断增加自己对东吴势力的了解。

在雷远看来,东吴对自身实力的判断,始终抱持着微妙的不协调。这种不协调,大概率出于赤壁之战的影响。

在赤壁战前,东吴说到底,只是一股游离于中原争霸以外的力量,所经历的战事,大都集中在吴郡、会稽等江左郡县,其规模和烈度相对有限,与同期北方十万人以上规模的厮杀鏖战难以相提并论。所以哪怕孙讨逆威势极盛之时,落在北方那位曹公眼中,也不过是个“猘儿”罢了。

当曹孟德旌麾南指,举数十万众“欲与将军会猎于吴”的时候,他是真没把东吴放在眼里。那时候,东吴内部的许多人士,同样深恐与曹军对抗。不谈勇怯,这确实出于对双方实力的正常认知。

谁知道赤壁一战,威风赫赫的曹公居然败了?

曹公自己争辩说,那是因为军中疫病横行,所以烧船自退,非战之罪;但站在东吴的角度,这当然是因为吴军强盛,摧破强敌!在获得了这场前所未有的大胜之后,所有东吴文武的心气都被高高吊了起来,所以他们在极短时间内向北、向西两面出击,试图以此军威扩张地盘。

在赤壁大战的胜利光环彻底消褪之前,东吴的将领们会一直沉浸在这种狂傲和自信当中。可这只是幻觉罢了,赤壁之战的胜利是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吴军本身,除了水军和部分精锐足堪称道以外,依然是那支只擅长在江东小打小闹的军队。

对此雷远是很明白的。就在不久前,他还亲自试过。

相比而言,他觉得庐江雷氏部曲的战斗力还更可信一点。毕竟雷氏部曲以许多百战余生的凶悍老卒为骨干,他们曾经歼灭过曹军轻骑,也曾经与淮南曹军战阵对决。即使后来被迫撤离,负责断后的部队也与曹军的强兵猛将打过恶仗、狠仗,并非毫无还手之力。

以当时淮南豪右联盟的规模,如果兴起得早些,未必不可结合紧密,由豪强转化为割据一地的小型诸侯。只不过运气不好,彼辈格局渐起的时候,天下的大势已定,孙曹两强之间,没有第三方立足的空间了。

但庐江雷氏的部曲,已经完整抵达了荆州,并且经历了相当时间的训练。他们的实力并未削弱,考虑到军队编制和,他们在战场上发挥出的力量只会比之前更强。

当然,正如优势确实存在,劣势也明显。

终究吴军的数量优势巨大,想要胜利,必须用足他们分批分队渡江的时间差。

正想到这里,王跃前来禀报:“将军,吴军即将登岸了。”

雷远扭头往大江方向眺望望了一眼,清晨雾满江面,看不清楚。

“走,我们靠近些看看。”

扈从们牵了马来,雷远翻身跃上,随手提起缳首刀和长枪,沿着林间的小路快速向前。随着战马向东奔行,树木在两旁倒退着,前方林木间江水的波光越来越清晰。

这个林地刚好位于一片高坡,高度大致与江畔的自然堤平齐,所以视野非常开阔。约莫前进了数百步,就可以看到一艘艘水军战船从雾霭掩映中出现。江面上洪波起伏的浪潮声,掩盖了船只的桨声和低沉有力的号子,那些战船就像是某种灵巧的鱼类那样,轻灵地划破水面,慢慢靠近岸边,丝毫也不引人注目。

江夏吴军的驻地是沙羡,距离公安数百里水路,但是搭载舟船往来,当真可以朝发夕至;这个渡江地点显然精心选择过,是此前几日公安城里哨骑游走最少的一处,此时渡江,还可以利用清晨江面的雾气掩护船队。不得不承认,东吴对水军的运用,确有独到之处。

可惜雷氏部曲早已严阵以待。

这几日里,雷氏部曲驻扎在公安城外的一处军营里,只派出三五十名骑兵沿江巡逻。因为兵少,所以每支小队巡逻的范围都很大,一般来说,对适合登岸的地形,每天探看三五次,其它江岸就一掠而过。

但这只是做给对面吴军看的。真正负责监控江面的,是一批从荆州水军里挑选出来、经验丰富的老卒。荆州水军的力量比东吴水军要逊色,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只说对荆州各地水文地理的了解,这些老卒可就远远超过常人,只要东吴的船只在江面出现,他们就能大致判断出对方意图登岸的范围。

如果在这个范围内再扣除水底有礁石的区域、岸边有蒹葭横生的区域、岸上地形复杂,军队无法及时展开的区域……其实剩下的选择就很清晰了,不外几个常用渡口而已。

这支来自江夏的吴军,一举一动,都在监控之下。而庐江雷氏所属的整整三千将士昨夜就从军营出发,当晚抵达公安城以东二十里的江畔,择地驻扎下来守株待兔。

兔子很多,还是成串来的。

此刻出现的这支船队由十多艘中小型船只组成,船上密密麻麻地站着士卒,应该是江夏吴军的前锋。最前方的几艘船只靠入港湾,士卒们或者经过踏板,或者直接跳进水里,踏着齐腰深的水直接上岸;后方船上的许多士卒不耐烦等待,干脆把刀剑弓矢等物举在头顶,跳入江水中,游向岸边。那么多人蹬腿挥臂,把近岸处的江面搅得如同沸腾般。水底的污泥翻了上来,使得江水变成了浑黄色。

几名率先登岸的军官低声呼喝着,一边催促士卒尽快列队,一边将整队完毕的士卒们派遣到前方警戒。而船只将士卒都放下以后,立即折返回去,想必是要从后方船队中接驳乘坐大船的士卒。

“贺松该到了。”雷远低声道。

话音未落,顺着自然堤方向的北面,一队骑兵奔驰杀到。

带领这支骑队的,正是雷氏部曲中最擅长骑兵指挥的贺松。得知东吴大军压境以后,雷远便紧急将贺松从岑坪召回,并且授以重任。眼下这支骑队共计一百五十人,个个都是精挑细选出的强兵,凭借骑兵的速度优势,他们足以覆盖数十里范围的江岸。

贺松所部在唿哨声中横排掩进,顷刻之间,铁骑踏阵而入。吴军虽然竭力组织抵抗,却没办法扎住阵脚。一名东吴军将咆哮向前,贺松催马斜刺里奔过,横刀取了他的首级。其余吴军愈发慌乱,都四散躲避。骑兵们策马猛冲,忽而用大刀长枪乱砍乱刺,将吴军的步卒们杀死;忽而以马匹撞击,把试图结阵抵抗的小部吴军撞散、撞飞,然后将他们踩踏而死。

只一次冲击,吴军就溃不成军,他们疯狂地逃窜,跳进江水之中,竭力游走。有几人大概是吴军中的勇士吧,身披着铠甲入水,结果游了没多远,就被铠甲带得不断下沉,挣扎着消失在湍急的江水中了。

“竟如此轻而易举?”李贞喃喃地道。

雷远道:“自古以来,步兵想要对抗骑兵,唯有以长兵、短兵与弓矢配合,凭借相当规模兵力、结成紧密的阵型作战。然而,吴军在这方面确有缺陷。他们惯于在水上或山地作战,擅长小范围内、三五人一组的搏杀进退。士卒们较少接受阵而后战的训练,又是立足未稳,自然难抵骑兵冲击。”

扈从们一齐点头。

“但这只是一时上风……以吴军的作战经验,足以应对贺松所部。”雷远抬手指示:“你们看,江夏水军主力已经抵达。”

爱看读书推荐阅读: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盛唐风云记拥兵百万,世子自立为帝三国:我能趋吉避凶被退婚后:我诗仙的身份曝光了小军阀炼气五千年方羽唐小柔重生之桃李满天下穿越红楼庶子,我靠科举逆袭后汉英雄传之重生吕布大明匹夫神话历史,一人独得五帝传承皇宫太监:我能召唤影子军团!功高震主要杀我,兵临城下你哭啥?开局在大唐迎娶长乐锦衣春秋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孙北宋末年的风流王爷三十六计之三国群雄争霸我在现代留过学三国:搞定蔡文姬:斩获霸王之力德意志风暴豆一与媚灵军陛下实在太强硬了家族式造反爆兵:我爆兵吊打列强很合理吧重文轻武,我的唐诗宋词杀疯了商末三国志奇门医圣在都市爆笑家斗:庶妃不好惹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烽火连城水浒:李世民一统江山妾色天才纨绔大周:我家公主太可爱了相公是只狐狸精一剑破道穿越到古巴比伦建国江山战图穿越错误,我直接创建一个王朝东汉末年之谋定天下一宠成婚:萌妻乖乖入怀抗战之太行山上极品皇太子渣男娶平妻?那就把婆家搬空了吧我是纨绔啊,为什么让我当将军富可敌国,你叫我姐扶弟魔?大明:我为天下师从亡国公主到第一高手
爱看读书搜藏榜:海贼之无上剑豪全面战争:从三国开始签到风起大浩我娘子天下第一跟着小说看历史大秦:蒙府赘婿富可敌国乱说天国赵公子重生岳飞之还我河山大秦:公子长青的逆天之路从净身房开始权倾天下三国主播大传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爆笑家斗:庶妃不好惹大夏十三太保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大唐:刚造反,被武则天偷听心声拯救大秦朝残阳起风雷晋乱嗜血猎杀红楼之庶子无双大明流匪师士传说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我和房车回古代我家医馆通古代,朱标上门求医三国先弄个不死之身再开局宋桓帝玲珑嫡女之谋嫁太子妃万灵之域重生之在古代翻云覆雨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明末第四天灾谋明天下一世婚宠:总裁娇妻太撩人华兴传被刘备赶走后,曹操拜我首席军师我,杨丰智:乱世雄主!在他心头放肆我的大明新帝国明朝好女婿三国之绝望皇帝路医入白蛇腹黑娘亲爆萌宝:九王,太凶猛圣朝皇子公主们别追了,我娶了还不行吗?香炉通古今:我养成了大乾女帝!穿越异时空的幸福生活女尊之倾城王女乱天下
爱看读书最新小说:晋世传奇之雄霸天下鹰扬拜占庭又名重生之马其顿王朝大明英宗朱祁镇穿越后我还是戴黄盔穿黄袍时空乱叙汉吏红楼:最强锦衣卫,我只手遮天!极品五世子脱了官衣,你跟我一个山贼讲道理?我孔圣唯一子孙,你问我懂论语吗重生美好三国:人屠现世,请诸位赴死无双镇北王废柴趣妻红楼:王爷又双叒叕娶妻了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我掌梁山,没宋江什么事了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手握百万铁骑,你说朕是反贼?开局救下刘邦,竟成为历史权臣?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什么?我一个科研人员成皇子了?穿越亮剑之抗日签到系统三国,我曹贼,爱江山更爱美人!明末之我若为王全族被贬,北荒粮满仓昏君啃树皮学名张好古明朝小匠:穿越江湖的逆袭之路大秦:天幕直播我争夺天下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红颜劫:乱世情殇逍遥悍匪:开局一箱手榴弹家父吕奉先我登顶成龙后,女将军跪求原谅大晋霸主明末风云:乱世殇歌靠读懂人心立足穿越乱世之枭雄崛起华夏最强主播:从主播到全球帝王大明:我朱雄英不当孝子贤孙天幕通古代:开局让老祖宗们震怒从司农官开始变强大宋:人间为青天,地府做阎罗正德皇帝朱厚照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秦末苍穹之变十三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