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有远见的父母,都懂得逼孩子一把(来源:洞见)
文章
二、选题(价值观、中心思想):
在习惯养成和学习上,父母要适当监督孩子坚持
三、结构:并列式
通过学习、自控、约束三方面,说明父母监督的重要性
四、开头及切入点:
1、引入: 家有儿女里,刘星和小雨抱怨刘梅没有从小督促他们坚持某个爱好
2、切入点: 家长要有判断力,不能孩子想怎样就怎样
五、素材:
第一部分:家长提倡快乐教育,什么都不要求孩子,结果孩子没有养成学习习惯(反面例子)
结论:快乐教育不是什么都不学,是要寓教于学,孩子未来才有更多选择机会
第二部分:父母从小要求养成生活习惯,长大后受益匪浅(正面例子)
结论:父母要有原则,对孩子的坏习惯一定要纠正,养成正确的习惯
第三部分:让孩子远离电子产品要靠父母营造阅读的环境(正面例子)
结论:培养孩子的习惯要靠父母一起行动
六、结尾:
不能不管,也不能什么都管,父母要教会孩子好的习惯,培养不轻易放弃的品格
七、金句:
1.孩子说不想学就不学,想怎样就怎样,其实这是很不负责任的
2.在孩子选择放弃之前,父母都要学会适当地逼孩子一把
3.这话一点不假,年轻时努力学习,未来才会有选择
4.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需要约束,都要学会克制任性和抵制诱惑
5.帮助孩子约束自己,有时候可能会感到心疼,但作为父母必须要坚持原则,直到孩子将这些规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
八、感想:
题目说是逼孩子,其实是要父母约束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并且必要的时候父母要和孩子一起约束自我
一、标题:
宋喆获刑6年:世道变坏,是从欺负老实人开始的
二、选题(价值观、中心思想):
不要欺负老实人,正义应该保护善良的人
三、结构:递进式
1.引出:老实人不是可以被欺负的理由
2.现状:好心干不过好嘴,君子斗不过小人
3.反击:不要因为我看似无害就无限逼迫,我的反击怕你承受不起
4.结尾:好人应该有好报
四、开头及切入点:
1、引入:宋喆被判职务侵占罪,服刑6年
2、切入点:老实人不是好欺负的
五、素材:
第一部分:不要总以为别人的善良是老实可欺
(1)法院对宋喆的宣判
(2)王宝强炸翻整个网络的离婚声明
(3)王宝强接受《南方周刊》采访时的回应
(4)马蓉微博扭曲事实的回应
第二部分:老实人变坏人,是被不公逼得
(1)经济学上“略币驱逐良币定律”
(2)公交车上不排队抢座、职场上不干活拍马屁、饭馆里因为看似不好惹先吃上饭
第三部分:我不反抗,不代表我软弱可欺
(1)因为《手机》被人为影射的轩然大波,崔永元患上抑郁症
(2)《手机2》开拍,崔永元交涉改名失败,愤而反击:揭露娱乐圈真假合同
(3)冯小刚混淆视听的《十问崔永元》
第四部分:不要得寸进尺,正义总会到来
(1)《人民的名义》中经典台词:不能总让老实人吃亏,让老实人流血又流泪!
(2)昆山反杀案老实人被无罪开释
六、结尾:
邪不胜正,没有谁能永远占便宜
七、金句:
1.不是老实人没脾气,而是他们的底线很低很低,但是你一旦越界,便再也没有一丝一毫挽回的余地
2.一个好人,是什么时候开始变坏的?从他觉得社会不公平的那一刻起
3.一个老实人,是什么时候开始反抗的?从他看透人心冷暖的那一刻起。
4.老实人,在平时勤恳低调,任劳任怨,他们最容易被忽略,但是要是你以为他们可以肆意凌辱,那就大错特错了,他们同时也是最不能惹的人
一、标题:
余生,做个不讲理的女人
文章
二、选题(价值观、中心思想):
父母的负面情绪会影响到孩子,甚至会影响到他整个人生
三、结构:递进式
四、开头及切入点:
从朋友处听到的一个故事,因为父母矛盾导致孩子生病了也不知道,孩子也不敢说
五、素材:
第一部分:孩子的状态,反映了父母的关系
(1)作者受访者的的案例:情绪不稳定,面对母亲的时候总是容易陷入低落的情绪
第二部分:因为李孝利有足够多的钱,所以她可以不在乎老公什么都没有
(1)作者受访者案例分析:因为父亲总是责骂母亲,什么责任都推卸给母亲,结果母亲不反抗丈夫,却把这种负面情绪宣泄给了女儿,导致女儿觉得都是她的错,要安慰母亲
六、结尾:
父母不能把自己的情绪抛给孩子,要注意孩子的感受:
面对真实的状况,不欺瞒孩子
不把孩子当缓和关系的工具
学会觉察孩子的情绪和状态
七、金句:
1.孩子的身心状态,很容易暴露父母的关系,甚至他们的相处模式
2.父母是孩子快乐与恐惧的源泉,简单的说就是,父母关系好了,孩子才会好。孩子的状态,就是父母关系的晴雨表
3.把孩子间接变成自己情绪发泄或心理平衡的工具,或当成缓冲双方紧张状态的对象
4.不让孩子因为想不通而产生过多的联想,影响身心健康
二、选题(价值观、中心思想):
每一年端午,每一段人生
三、结构:并列式
1.节日因为赋予了人的经历,才有了意义
2.童年时期端午节所关注的
3.青年时期端午节所心系的
4.人到中年端午节所关注的
四、开头及切入点:
1、引入:又到一年的端午节
2、切入点:过节,其实是一种传统情怀的延续
七、感想:
二、选题(价值观、中心思想):
每一年端午,每一段人生
三、结构:并列式
1.节日因为赋予了人的经历,才有了意义
2.童年时期端午节所关注的
3.青年时期端午节所心系的
4.人到中年端午节所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