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差几样,现在发出去的邀请函已有四百多份,有些东西备少了,不过拍卖会前定会齐全。秦恪忙完画册后同韩笑一起对流程,靳璧君负责宫女太监的调动,他们三人会互通有无商量着来。给诚国公、二品以上高官的邀请函也已经发出去了,放心吧。”
秦峥嵘拿着新鲜出炉的拍卖品画册翻看一遍,满意地点点头。
原先估算着来参加拍卖会的商户在五百左右,但今日结束怕就会超过五百之数,好在还有六天时间,来得及追加。
改朝换代后建隆帝吴昀璋及其后妃虽仍居于宫内,但已不能再按原来的称呼叫了,前不久秦仪君下旨封吴昀璋做诚国公,以公爵身份受皇室供养,但皇后和众妃没有个说法,按道理国公夫人之类也需要另外下旨册封的。
靳璧君半年前就开了后宫补习班,后妃参与的不少,来年之后,说不定就直接入朝为官了,所以秦仪君并未打算册封她们。
她们以后的身份地位,不需要靠曾经的建隆帝、现在的诚国公了。
允许宫女太监科考的消息传出去,后宫里的学习氛围那叫一个浓厚,但凡识字的都想搏一搏,即使一次考不过,等两年还有机会啊!
对此,秦仪君乐见其成。
说完拍卖会的事,秦峥嵘从怀里掏出一张信纸:“对了,第一期的主题征文,昨日收到封淮州分社送来的投稿,有一篇短短几句却字字珠玑,出自谭渊书院的教习先生。我觉得极好,已命淮州分社去探这人底细了,若无问题,想点他为头名!”
秦仪君接过一看,上面是极为熟悉的名言。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落款是,张载。
从那日马继山送了报纸给他后,张载便决定要投稿。他潜心治学多年,着作虽已写成但名声不显,没有门路成书。
张载明白此次对手一定很多,为中选他纠结了许久,最后从长篇大论里,择出了最为符合主题、最能表达心境志向的四句,按照报纸上的地址找到大秦出版社淮州分社投稿。
震铄古今,被教员盛赞“相生相养相维相治之道也”、“大宗教家之心志事业也”的横渠四句,就这样作为第一期“为何读书”的征文投稿,送到了秦仪君手里。
秦仪君从不做一杆子打翻一船人的事,尽管厌恶演变为统治工具的儒教,但不可否认儒家的起源是好的,千年来也不乏真正心怀家国的儒者。
张载正是其中之一。
“祖父,名人册中有他,定他做头名,召来京都吧。”
秦峥嵘愣了一下,瞬间明白过来,孙女说的是她另一个世界的祖国为她送过来的那本,上面全是流芳百世的大才!
他虽看过,但那上面洋洋洒洒大几百号人,当然不可能一一熟记。
于是立即答应下来:“好,我叫淮州分社去请这位张载先生出山,直接安排人护送来京都!”
十一月初八,月亮还没彻底消失在天际,便有拿着邀请函的人陆续到了宫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