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霍氏家族
但是这一切的小美好,在长兄突然不躺着等死的那一天,变了。
长兄爬起来,吃了东西,然后把自己叫过去,告诉自己这些事情有问题,然后过了几天,他来说了真相。
真相是那么残酷,那么丑陋,而自己还被人当做傻子一样耍。
他们利用自己的信任,利用自己的心软,他们亵渎了亲情,和爱情。
霍光亲手杀了那个十六岁的女孩。
也许她也是被逼的,也很无辜。
但又能怎么样?
大局之下,谁还不是个棋子了?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霍光念叨着这句话,生生的挺了过来。
没办法,新帝年幼,朝中人虎视眈眈,他们霍氏兄弟被自己人背刺,虽然很痛,但也要继续活下去。
长兄说得对,人有所得,必有所失。
既然走了这条路,就要背负这一切苦楚和磨难。
霍光都能在那样的打击中挺过来,作为长兄,比他多活了好几十年的人,不能认怂,当然不能被他比下去。
朝中自有霍光,霍去病打算好好想想刘病已的去处。
先帝说了,让他在宫里长到十二岁,再由霍去病带。
可是,如果刘病已的身份大家不知道,那一世他可以在掖庭平安长大。
这一世,他的身份大家都知道,还继续住在宫里就不合适了。
现在的宫里住着先帝的一些妃子,还有寡居的公主,她们抚养八岁的刘弗陵没问题。
刘弗陵再小也是皇帝,他在宫里说一不二,很安全。
而刘病已更小,才四岁。
他的身份尴尬。
皇帝深谋远虑,算计人心,但他总有疏漏的地方。
刘病已一没有自保能力,二在宫里没有庇护他的人,三霍氏兄弟权力再大也是外臣,不能随便进宫。
霍去病决定把刘病已接出宫来养育。
但交给谁养育,是个问题。
先放府里养着吧,反正他现在不够扎眼呢。
他们是亲戚,小孩子没有其他亲人了,霍去病带养他,名正言顺。
这仿佛是个轮回,当年霍去病没人养,皇帝养了他。
现在刘病已没人养,霍去病养他吧,正好把这恩还了。
不知道这个决定对不对,不想那么多了,人只能做当下认为对的事情。
多年以后的事,不管他了。
霍去病的挫败感很强的。
他孤魂来到大汉,东挡西杀,一番折腾,仿佛没什么作用,历史还是走在了原来的轨迹之上。
不过细想想,还是有变化的,比如自己活着,阳石活着,霍嬗活着,很多人死去了,也有很多人活着呢。
霍嬗长大了,他说他喜欢辛妍,想娶她为妻。
娶就娶吧,历尽千帆之后,霍去病的心态平和,可以接受一切突然的变化了。
霍嬗本是十岁就死了的孩子,现在已经弱冠,而且长得很好,不像他阿翁,倒很像他的叔叔霍光。
辛妍是作为钩弋夫人培养的,没想到这一世成了自己的儿媳。
兜兜转转,这些人又凑到了一起,仿佛一切都没变,又仿佛一切都不一样了。
什么,有人说霍嬗和辛妍门不当户不对?
狗屁,少在霍家人面前说什么门第。
霍家是什么门第,低到尘埃里的门第,谁都比霍家人高。
辛妍至少表面上是平民出身吧,她人美心善,和霍嬗青梅竹马,两家还是远亲。
而且现在辛妍的继父可是手握重权的封疆大吏—扬州太守冯立,两家是世交。
现在的扬州是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区域,南越国归降后也归扬州管辖了。
再加上江南富庶,人丁兴旺。
冯立这个太守可比一般的太守权力大多了。
怎么不般配了?怎么就不般配了?
那些不和谐的声音只冒出来一小阵儿时间,看霍府人不在乎,很快销声匿迹了。
更多的是祝福声,赞美声。
男才女貌,天作之合,亲上加亲……
这可是大汉第一权臣霍家的亲事。
新帝登基已经一年多了,长安贵族圈里迎来了第一件大喜事。
本来大家想给霍光找个续弦的,作为大汉文官第一人,霍光的正妻因为产子去了。
但小霍大将军(是的,现在长安有两位大将军,大家为了区分只能把霍光叫做小霍大将军)深情,不肯再续弦。
平阳霍家和曲阜孔家都想送女人过来,都被他严词拒绝了。
说他思念亡妻,不想再娶正妻了。
你不娶妻可以,你可以纳妾,但你只有一个嫡子,这也不符合大家族人丁繁盛的愿望啊。
没关系,霍光有办法,他把妾生子都记到了亡妻名下,都作为嫡子嫡女养育。
这个操作属实叫人看不懂。
看不懂没关系,不耽误小霍大将军美名天下扬,是当世第一深情厚谊之人。
大汉以孝治天下,对父母的孝让人称赞,对亡妻的深情,更难得。
一时间霍光成为长安城贵妇和少女心目中最完美的男人,风头盖过了他的长兄霍去病。
霍光不肯续弦,霍嬗的亲事就成为了焦点。
大家都希望能把女儿嫁给霍嬗,攀附上这样一棵大树,那自己的家族,可保几世繁盛荣耀啊。
可霍去病就是霍去病,从来不按常理出牌,他从不看重门第和出身。
他常说,他自己出身低微,有这样的满身荣耀,都是陛下所赐和上天垂怜,和他自己没关系。
他还说,他这几十年都是白捡的,是替别人活着的,每多活一天,都是白赚的。
看看人家这嘴,多会说,皇帝多爱听。
怪不得他是皇帝的宠臣呢。
但是,谁又会真的当他说的是真的啊,他的每一步都走得稳稳的,每个选择都是对的,他要能力有能力,要拼劲有拼劲,要心思有心思,要努力有努力。
他得到了上至皇帝的信任,下至百姓的爱戴,中间的群臣也都信服他。
你要说这不是个神仙,谁信啊。
总之霍府的大婚,办了十余天,流水席就吃了十余天。
那钱花的,海了去了。
当然,人家霍府不在乎,他们的钱到底有多少,估计他们自己都不知道。
光依附于霍府生活的人,全国得有几十万人,上百万人也有可能。
偏偏霍氏家主,深深懂得富贵不过三代的道理。
为了打破这个魔咒,他们治家很严,严厉到了变态的地步。
据说,由家主霍去病亲自写得家训,就有厚厚一大本。
霍氏子弟,自启蒙起,除了背诵《千字文》《幼学琼林》《百家姓》《大学》《道德经》等蒙学书籍和儒道经典之外,就要会背《霍氏家训》。
就是这样,听闻霍去病和霍光还整日忧心忡忡,生怕出了不孝子,败家子。
他们选择联姻对象也很谨慎,不看重门第,只看重所选中的那个人的品性和他背后的家族的家风。
总之,这是一个欣欣向荣,打算传家百世的大汉后起之秀的贵族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