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被惊到了,高定却骄傲了。
亲眼见证过徐庶大军南下时的威猛,让高定都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就凭他手中一万多的郡兵和孟获带来的几千蛮兵,硬生生挡住了号称“天下无敌”的刘琦大军,确实值得他骄傲。
虽然诸葛亮带的这部队甚至都算不上刘琦手中的正规部队,但它不顶着刘琦的名号嘛?
反正挡住了是事实。
这让高定傲骄的小尾巴翘上了天。
战局暂时稳住了,司马懿也放心了不少。有得打就好!
就怕没得打!
就怕被辗压!
大山有大山的好处,没有骑兵的辗压,靠两条腿两双手,谁能比谁差到哪儿去?
只要战术得当,利用好地形,这仗,有得打!
不过,孟获邀请前来助战的其他部落已有人抵达益州郡,需要孟获回去接待。司马懿也需要跟孟获一起回去。他得亲自见见这些人,看看他们有什么需求,有什么欲望。
要想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喂饱。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光了解对手不行,还行清楚自己的队友,才能加以利用。
留下孟获带来的人马,和提前为高定制定好的战略,司马懿随孟获一起返回了益州郡。
司马懿在还好,高定就算不服也得受着,司马懿能压制住他。就算司马懿一直在背后活动,不怎么出名,但他代表的是曹操。
曹操是谁?当朝丞相!权力滔天,可谓天子以下,万万人之上的存在。
既然选择了投向曹,高定当然想有拿得出手的功勋以为日后争取更大的利益。
经过这么些日子与诸葛亮的交手,高定也能看出一些端倪。
此次诸葛亮所率领的南征汉军并不象徐庶当年南下的主力那么强大,相比而言甚至弱的不只是一星半点。
因为,换作刘汉集团入川时的任意一支主力,对于他手中这点郡兵和蛮兵来说那都是辗压。可事实表现出来,诸葛亮的部队没有这个优势。
那么,对他来说,这便是获取功勋的大好机会!
说实话,在他眼里,司马懿调伐有度,能够料敌于先,处处为刘汉大军设置障碍,他挺佩服。但他总觉得司马懿太过保守,明明占优的时候都不冲锋,甚至连偷营都没用过一次。他总觉得司马懿少了些勇气与魄力。
但偏偏孟获却如此信任司马懿,完全听由司马懿调度。
要知道,说起来这越嶲郡有大军两万,可真正的战斗力还是靠孟获带来的那五千蛮兵。
这下机会来!
诸葛亮大军经过几轮折腾下来,已露疲态。而己方的司马懿和孟获都去了益州郡,指挥大权落在了他手中。
看来是上天要给他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
接手部队后,高定便推翻了司马懿制定好的用兵方针。
谁特么说的别人来攻就只能被动防守?
当然他能早早地混在益州,熬死了几届刺史州牧,他个人也没有那么蠢。
能从一个小小的部落首领混到越嶲王,再混到官方承认的越嶲太守,脑子和手段其实都是够用的。
在小试了几个回合后,高定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判断——诸葛亮大军并非精锐,战斗力并不比己方强多少;诸葛亮部队所携粮草并不充余,要想维持这场战争,其粮草补给是个大问题!
或许在粮道上动点手脚,眼前的大军便熬不了几天了!
粮道……
在益南的茫茫大山中,粮草运输确实是个大问题。
山与山不一样,益南的大山其至不如秦岭、巴山山脉那样险峻,但这里树木丛草多,行军的难度虽比不上当年兵进汉中,但也差不了多少。
丛林,防火攻是第一法则。道路崎岖倒没能难住天才诸葛亮。
在做益州刺史的这两年,针对益州多山区,不利运输的问题,诸葛亮和夫人月英早就设计出了一种叫做“木牛流马”的运输工具,以便民生。
其巧思妙构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思维,能够大量地节省人力。只不过速度偏慢,其木质结构在使用中也颇有不便。雨湿路滑时很不方便,而且怕火。
不过人类对火是很崇敬。
尤其是少数民族。
火神,是许多民族普遍崇拜的自然神之一。因为有了火,才使人类与动物界彻底分开,从而吃上了熟食,火在促进人类的发展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人类的社会生产活动有着重大的影响。火的应用,使人类较早地认识了它的功用以及和自身的利害关系,从而对火产生了敬畏之心,并当作神物加以崇拜。
所以,在南中那广袤的丛林中,火是赖以生存的神明,是支撑人类文明的工具,却从来不是战争的利器。
这给诸葛亮的南征提供了诸多便利。
若蛮军真的不择手段,在丛林中用火的话,别说诸葛亮,就算当年徐庶带着主力也很难拿下那一大处区域。
这是一种固定思维。
高定也不会想着改变。
不过,他也觉得自己凭借手中的部队和孟获留下来的常年生活在丛林的蛮兵便足已战胜诸葛亮了。
不求全歼,把他打回去还是没问题的。
——————————
战场形式,瞬息万变。
高定在计划着如何逼退,诸葛亮却在算计着如何拿下高定,拿下越嶲。
司马懿和孟获走后的这几天高定时不时的派兵出城与刘汉大军过招,他在试探并寻求破敌之策。
同样,他的行动也给诸葛亮分析的机会。
“叛军更换了指挥官!”
这是诸葛亮这几天观察下来作出的判断。
邛都并非没有影密卫设立的情报网点。但确实没有象中原地区以及江东地区长期经营以来布置的那么完善。
而且以司马懿与刘汉势力多年的交手经验来说,他不可能不知道刘汉势力在各地都有情报网络。所以他在出手反刘前的第一件事便是拔出所以可疑势力。
这也是诸葛亮南下后便很少收到从南中地区内部传出来消息的原因。
临阵应变,是一个合格统帅必备的素质。
很显然,在这一点上,诸葛亮比高定高出的不只是一星半点。
诸葛亮生性谨慎,他又怎么会不知道粮道的重要性?
没有内部出来的消息,他又怎么会放过战场上的每一点每一丝信息?
可以说,如果只要诸葛亮愿意,高定派出来的斥侯可能一个都回不去,更别说支打探刘汉大军的军情及粮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