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泊大获全胜,朱武率领水路兵马捉了高俅,卢俊义等人也率领陆路兵马把官兵打得抱头鼠窜。其余还在抵抗的官兵纷纷弃械投降,朱武见此情景,急教戴宗传令,把他们尽皆俘虏,押解上山监禁。
过不多时,梁山泊头领纷纷解上人来。童威、童猛解上徐京;张横、张顺解上王文德;杨雄、石秀解上杨温;阮小二、阮小七解上李从吉;穆弘、李忠、薛永、曹正解上梅展;杨林解献丘岳首级;李云、杜兴、王定六解献叶春、王瑾;解珍、解宝掳捉闻焕章并歌儿舞女和一应部从。单单只走了四人:周昂、王焕、项元镇、张开。
这般大的胜利,梁山泊上上下下,都是欢喜不已。朱武回山之后,立刻大赏三军,命令各级将领和教导使,报上有功人员名单:
“三次大败高俅,第一次俘虏近四万,第二次俘虏三万多,这次虽没有统计出来,却不会少于三万。”
“高俅可真是福星,前前后后带来十几万人,大多都送给梁山泊做俘虏。即使这十万俘虏中有的不愿投降、有的伤残后不宜从军,从其中招揽八九万人,同样是是轻而易举。”
“再抽调一万多有功将士做军官,便能组建起十万大军!”
早已决定接受招安伐辽,朱武决定从有功将士中挑选出一万多老兵作为军官,整训这些俘虏,作为伐辽之用。
如此一来,朱武在伐辽的时候,仍旧能留下五六万兵马,依仗梁山泊的地利,不惧朝廷翻脸。
杀牛宰马,大设筵宴,朱武和众头领开怀畅饮,庆祝此次胜利。
席间,还有人提议将高俅押出,让这个征讨梁山泊的主将,为梁山泊庆祝胜利。
高俅官居太尉,如今在梁山泊庆功宴上作为俘虏被围观,气得浑身发抖,冬季寒风一吹,更觉冰冷刺骨。再看梁山泊众多好汉,一个个英雄勇烈,智勇威严,心中多了几分惧怯,大叫道:
“高某奉朝廷之命招安,此番若能回朝,必当上奏朝廷,请降宽恩大赦,重赏加官。”
“大小义士,尽食天禄,以为良臣。”
众人听得大笑,对高俅的话尽皆不信,甚至还有人大骂道:
“无耻奸臣,竟敢自称良臣!”
“梁山泊替天行道,第一个杀的就是你!”
把高俅一阵痛骂,大喊着除去这个奸臣。
被众人吓得脸色惨白,高俅再维持不住先前姿态,不断向梁山泊头领讨饶,请求留下性命。
梁山泊众头领见此,俱是哈哈大笑,轮番上前把高俅灌醉,要看他的丑态。
高俅大醉之下,酒后不觉失言,疏狂放荡地道:
“我自小学得一身相扑,天下无对。”
卢俊义却也醉了,怪高俅自夸天下无对,便指着燕青道:
“我这个小兄弟,也会相扑,三番上岱岳争跤,天下无对。”
高俅脱了衣裳,要与燕青厮扑。众头领哈哈大笑,都起身来道:
“好,好!且看相扑!”
便看到高俅和燕青脱了衣裳,两个在剪绒毯上,吐个门户。高俅抢将入来,燕青手到,把高俅扭捽得定,只一跤,翻在地上做一块,半晌挣不起。
这一扑,唤做守命扑。高俅在燕青使出这一招后,轻易被他击败,心中惶恐无限,被梁山泊头领取笑。
见高俅酒醉后出乖露丑,被梁山泊头领捉弄,朱武一面把此人镜像,一面观察梁山泊众位头领,对此是何反应。
眼看鲁智深、林冲畅快大笑,武松、李逵大声叫好,唯有宋江和一些军官出身的头领似有不忍后,朱武便知道除奸臣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即使自己把高俅杀了,也没有多少头领反对:
“杀了高俅,梁山泊必然声名大振,威震天下四方。”
“只是那样一来,招安就难办了!”
“甚至还因为破了十几万大军,被朝廷视为眼中钉。”
“要不要为了高俅,付出这么大代价呢?”
思索高俅死活,朱武发现这件事又到了自己选择之时。如果要接受朝廷招安,就应该把高俅老贼放走,让他回到朝中,为自己打探消息。如果不愿意受招安,就应该把高俅老贼杀掉,率领大军造反。
对此有些踟蹰,甚至还有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朱武在次日看到梁山泊剩余的粮食时,如同冷水淋头,心中没了妄念:
“山寨中的存粮不足一月!”
“如果找不到新的粮食来源,梁山泊就会崩溃!”
被这个数字所惊,朱武此时才发现,梁山泊因为不断征战和不断增加的俘虏,山寨中的存粮,已经到了警戒线:
“为今之计,只有打下济州,用朝廷囤积的钱粮,补充山寨损耗。”
“但是济州知州张叔夜主张招安,如果把济州打下,就是和朝廷中的招安派,都要彻底决裂了!”
“这件事需要从长计议,不能轻易决断。”
不把济州打下来,高俅被放回后,还能隐瞒兵败。如果打下济州,朝廷兵马全军覆没的事情就难以遮掩了。朝廷是否会受到刺激继续出兵,就不是朱武能完全预料了。
思前想后,朱武又召集众人,商议是否要杀掉高俅、铲除这个奸臣。
听到朱武真的有除掉高俅之心,不但宋江反对,王伦、吴用等人,同样觉得不妥,吴用道:
“如果梁山泊粮食足够,或者新捉住的俘虏已经转化为山寨士卒,此时杀了高俅,正好举旗造反。”
“但是山寨存粮已经不足一月,新捉住的俘虏却至少需要数月时间训练。这时杀掉高俅,实在太冒险了。”
“不如用高俅老贼,换些粮草物资。”
向朱武阐述自己的意见,朱武仔细思量,放弃了在这时杀掉高俅的想法,决定用此人换些好处,为梁山泊争取时间:
“反正已经把高俅镜像了,此人回朝廷后,也不过是我的眼线。”
“来日若是想杀,同样轻而易举!”
放弃了把高俅老贼立刻杀掉的诱人想法,朱武决定再让他多活几年,为自己打探消息。
作为震慑,朱武决定把俘虏的官员杀掉几个,让高俅知道厉害:
“这次和高俅一起来济州的官兵,多有残害百姓之人。尤其是牛邦喜强拘船只,王瑾为一己之私,胡乱挑拨是非。”
“这两人罪大恶极,一定要严加审判。”
定下这个基调,朱武让宋江主持审判,处置这些被俘官员。
宋江闻言惊骇,万万没想到朱武交给他这个棘手事务。一时既感觉有些理所当然,又有些恍惚莫名,恍恍惚惚之间,应下这件事情。
随后,朱武又命人提来闻焕章,亲自招待此人,问他道:“先生曾认得太尉宿元景么?”
闻焕章道:“他是在下同窗朋友,如今和圣上寸步不离。此人极是仁慈宽厚,待人接物,一团和气。”
朱武道:“实不瞒先生说,我等早有心通过宿太尉谋招安,请先生写封书信,求他添力,早晚于天子处题奏,促成招安之事。”
闻焕章道:“将军既然如此,在下当修尺书奉去。”
朱武大喜,命人取来纸笔,闻焕章挥毫而就。
眼见闻焕章如此识时务,书信也写得极好,朱武试探他道:
“先生一身才学,就甘愿埋骨乡野吗?”
“若是先生肯来,梁山泊虚位以待!”
闻焕章当然不愿老死乡野之间,否则就不会接受征辟了。想到梁山泊正在谋求招安,一旦此事能成,自己帮助梁山泊就不再是从贼,闻焕章道:
“承蒙将军厚爱,愿说一些拙见!”
“如今将军擒获高俅,可曾想过如何解此局面?”
朱武当然想过,并且按自己的想法执行,不过对闻焕章的提议,他也愿意听一听,道:
“先生有何想法,不如说来听听!”
闻焕章道:
“高太尉是陛下心腹,梁山泊若杀高太尉,必然难受招安。”
“但是把高太尉轻易放下山,将军又难以向他人交待。”
“闻某愿做个说客,劝济州拿出钱粮,赎回高太尉和被俘将领。”
本就有这个想法,朱武闻言大喜,道:
“先生愿意如此,那是再好不过。”
“只恐高俅下山后,再为难我梁山?”
闻焕章道:
“此事由我去劝,旁的不敢多说,高太尉这一两年,必不会为难梁山。”
“梁山泊招安之事,也是水到渠成。”
说着,闻焕章道:
“朝廷招安梁山,主要是蔡京、童贯、高俅、杨戬四个奸臣作梗。”
“只要这四人不再齐心协力,梁山泊受招安的事情,定然能够成功!”
朱武闻言点头,思索梁山泊和四个奸臣的恩怨。高俅那里不用多说;杨戬是因为扩田的事情,对梁山泊极为敌视;蔡京是因为生辰纲被劫,再加上女婿梁中书的挑拨;唯有童贯那边,似乎并没有理由敌视梁山:
“如今高俅被擒,四大奸臣反对招安的联盟,算是塌了一角。”
“如果再说动童贯,就只有蔡京和杨戬反对招安了!”
“只是童贯那边,用什么说动他呢?”
想着梁山泊受招安后就要伐辽,童贯也一心北伐燕云获得功劳,朱武对如何说动此人,已有几分成算。
谢过闻焕章点拨,朱武让他去劝高俅,自己又亲自写了一封书信,让戴宗、燕青带着,送往东京城中。
宿元景见了书信,将实情上奏天子。天子听说高俅不但没有按旨意招安梁山,反而还从中作梗,三次损兵折将,顿时就是大怒,喝道:、
“不才奸佞之臣,政不奏闻寡人,以致坏了国家大事。”
“高俅那厮,废了州郡多少钱粮,陷害了许多兵船,折了若干军马,自又被寇活捉上山。大辱君命,岂不为天下戮笑!”
“本欲拿问以谢天下,姑且待后。”
又在御案上亲书丹诏,命库藏官教取金牌三十六面,银牌七十二面,红锦三十六匹,绿锦七十二匹,黄封御酒一百八瓶,尽付与宿元景。又赠正从表里二十匹,金字招安御旗一面。限次日便行。
宿元景打担了御酒、金银牌面、段匹表里之物,上马出城。打起御赐金字黄旗,众官相送出南薰门,投济州进发。
一行人迤逦都到济州,张叔夜出郭迎接入城,馆驿中安下。张叔夜禀道:“朝廷颁诏敕来招安,本是好事,却因不得其人,误了国家大事。今者太尉此行,必与国家立大功也!”
宿元景道:“天子差下官赍到天子御笔亲书丹诏,敕赐金牌三十六面,银牌七十二面,红锦三十六匹,绿锦七十二匹,黄封御酒一百八瓶,表里二十四匹,来此招安。礼物轻否?”
张叔夜道:“这一伙儿,不在乎礼物轻重,但若不合心意,恐怕不会顺利!”
宿元景闻言皱眉,道:“有烦你前往山寨,看他们是何打算。”
张叔夜答道:“小官愿往。”随即上马出城,带了十数个从人,径投梁山泊来。
到了山下,早有小头目接着,报上寨里来。朱武听罢,亲自带着人下山迎接。
张叔夜道:“义士恭喜!朝廷特遣殿前宿太尉,赍擎丹诏,御笔亲书,前来招安,敕赐金牌表里御酒段匹,见在济州城内。义士可以准备迎接诏旨。”
朱武早知此事,询问张叔夜道:“不知朝廷招安,许下何等条件?梁山泊二十万兵马,若是粮草少了,恐怕兄弟们不会满意!”
张叔夜吃了一惊,道:“二十万兵马?为何如此之多?”又觉得有些失态,向朱武道:“是何条件,待到宣读圣旨时便知。这次无论如何,都不能拒接圣旨,驳了天子颜面。”
朱武闻言点头,命宋江、吴用跟随张叔夜下山,直往济州参见宿元景。自己则带领头领士卒,做好准备迎接。
宿元景带人到时,只见梁山泊千百只战船,一齐渡将过去,直至金沙滩上岸。三关之上,三关之下,鼓乐喧天,军容肃穆,营寨林立,直至聚义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