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镇上住了一晚上,我们就往家里赶。
回到青石村,碰到村里的几个孩子在路边玩,看到坐在马车里的萧墨尘和小羽,立马喊起来:“萧解元和萧举人回村啦!”
听到萧墨尘两兄弟回村的消息,整个李家村都沸腾了,大家都从家里跑出来,围在萧墨尘他们身边嘘寒问暖的。
大家的眼里都堆满了羡慕,解元啊,还有最年轻的举人老爷啊!不要说附近的村子,就是整个青石镇那都是头一份呐!他们李家村一出就出两个,还是亲兄弟。真是太难得啦!
一时间大家都议论纷纷:”真没有想到萧家两兄弟这么有出息的,看来我们李家村真要出状元啦!“
“我就说萧家兄弟有大才嘛!你们当初还不相信,怎么样现在信了吧!”有人对自己当初的预言沾沾自喜,夸萧墨尘两兄弟的同时也不忘捎带的夸一夸自己的好眼光。
“要我说啊!那萧老头儿一家才是最亏的,好好的两个金疙瘩硬是给他们往外丢了,真是有眼不识金镶玉,错把狗屎当黄金呐!”村里人就是这点不好,每次萧墨尘他们出息了一次,都会说起萧家人。
“你们是不知道,前几有人回来报信说萧家兄弟中了解元和举人时,我听见那萧王氏和萧老头被他大儿子和小儿子堵在家里骂了半天,说如果不是当初他们做的那么绝,那他们做为萧解元的叔叔们,不知道有多少好日子过,现在只能看着两兄弟风光,自己半分便宜都占不到”有人住的房子离萧家近,萧家有个风吹草动的,他站在院子里都能听得到。
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觉得好笑,当初对萧墨尘兄弟做的绝的就只有萧王氏和萧老头吗
?这些所谓的叔叔们一样的可恶,只是藏在两个老的后面不出面而已,所以他们现在的相互指责也不是狗咬狗,一嘴毛而已,就让他们后悔去吧!
“萧解元,萧举人回来啦!”村长家住的离村口远一些。到得比较迟,背上还背着一个背篓子,看得出来他是一路小跑着过来的。见到萧墨尘和小羽高兴地上来打招呼!
现在的两兄弟可不比从前,中了举人,也意味着他们一只脚已经踏入仕途,日后即使再考试不中也有作学官、当知县的机会。比他这个村长高了好多级呢!
村长一来就叫萧解元和萧举人,也是在试探两兄弟会不会有了名利就得意忘形,会忘了自己的根本。
“大叔,还是叫我们墨尘和墨羽吧!以后无论我走们到哪里,我们都是李家村的萧墨尘和萧墨羽”萧墨尘对村长说道。
“好,好,好!你们都是我们李家村的好后生!真是太好了!”村长非常高兴,这是萧墨尘在明确地告诉他,两人不管做到什么官位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根在李家村。这两兄弟哪怕有了现在的成就,也是跟跟以前一样谦虚有礼,人品真是不错,看来李家村真的要起来啦!
“墨尘,小羽,你们真是好样的!给我们李家村长脸了。”叶大叔扶着叶奶奶也到村口来跟萧墨尘兄弟道喜。
“多谢叶奶奶,多谢叶大叔,多谢各位乡亲。墨尘(墨羽)辛不辱命”两兄弟对着村里人深深作了一揖。
“来来来,大家吃糖。”见来都来了,我上车将在镇上买的瓜果点心零食拿出来让萧兄两兄弟去发。
“今天是墨尘和小羽高中回村的好日子,我们村里买了些鞭炮给他们庆祝,谁来帮忙点上?”村长问。
我才知道他背篓里背的全是鞭炮,足足有半背篓那么多。
村里的男青年个个都说他来,最后还是由村长指定了两人去去放炮仗。
被选中的人立刻高兴地村长背篓里拿出鞭炮去到进李家村的路口点燃。
引得外村的过路人驻足观看,好奇这个村究竟有什么喜事才会这么大手笔的鞭炮!
放鞭炮的人,大声地对那些人讲:“我们村出了一名解元老爷,一名举人老爷,我们这是放喜炮呢!”
“哇!不得了啦!你们村这也太牛了吧!连出两位官家人呐!”在村民的眼中,这中了举就是官家人了。人家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看来这个村的风水好哇!
“这个李家村,以前是我们这里最穷的村子,从几年前他们村里出了个能人,带着全村卖菌子,腊肉发了财,现在又出了两个官老爷,这村子现在了不得啊!”有人说道
“嗨!小伙子,你们村还有后生没有结婚的吗?我们杏花村可是有好多的水灵姑娘待字闺中,可以和你们李家村结姻亲呐!不要彩礼!”围观中的人,有人打算小算盘,如果自己村的姑娘能嫁到李家村来,万一运气好,嫁个会读书的人,等着姑爷中了举,那自己村也会跟着受益的,就算不能嫁给读书人,只要是李家村的男儿,那也算是和李家村攀上了关系,何愁以后发展不起来呢!
“我们坎子村也有许多的姑娘愿意和你们李家村结亲。”
“我们桃树村也有。。。。!”
其它村的人听到这话,也连忙介绍起自己村的姑娘来。
至于为什么没有介绍小伙子,开玩笑,就算他们想,但这村里的姑娘会放着自己村的好日子不过往外村嫁吗?就算她肯,她的爹娘也不肯呐!
我们离村口不远,加上村里人说话大声,所以那些人说的话我们这边听得一清二楚的。
我真是没有想到,萧墨尘两兄弟中了个举,竟然让村里的小伙也跟着水涨船高起来!
难怪当初萧家兄弟要科考,李家村上至村长,下至普通村民都那么高兴呢!
李家的村民在高兴之余,也下定决心一定要让自家孩子去书院读书,万一像萧家兄弟这样中了举,那可光宗耀祖的好事情呐!
不得不说萧家兄弟的成功,让李家村的人读书热情空涨了许多倍,也为以后李家村成为远近闻名的举子村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