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了。
这个用江寒的手,制作的一比一模型,竟然真的可以触动商品列表!
江寒欣然一笑。
如此说来,系统识别操作者,主要是靠“机器视觉”,而不是体温、触感等其他的信息?
这样一来,接下来的计划,就有了付诸实施的可能。
江寒筹备了一下之后,开始进行那项“大工程”。
首先还是点开商品列表,然后“刷刷刷”,一口气买了几十样东西。
数量虽然不少,但主要是一些元器件,所以总价并不高,20多万积分的样子。
其中最值钱的,是一块插在286主板上的扩展接口卡。
现在的计算机系统中,串口、并口这些外设接口,往往都集成在了主板上。
而在当年,即使是286这么先进的机型,也仍然需要额外的板卡来提供……
随后,江寒设计了一个电路,主要功能是根据输入信号,控制电机的转速。
没错,就跟无人机上用到的电子调速器差不多。
江寒将这个土制电调生产出来后,就将输出端连接到了一个步进电机上。
然后又在信号输入端上,焊上了一个9针RS232端子,插到了扩展接口卡的串口上。
这样一来,在286计算机和步进电机之间,就建立起了稳定的联系。
接下来,江寒又用C语言,编写了一个程序,向串口写入数据,将控制信号传递给控制电路,以驱动步进电机。
在这里,他使用的是一种优化的串口读写代码,基本原理是把串口当做一个文件来读写。
这样代码比较简短,工作起来更加稳定,容错性也更强。
江寒写完程序,调试了一下,感觉没什么问题了,就编译成可执行文件,然后运行了一下。
电机很听话地运转了起来,并按照计算机发布的指令,从慢到快,再从快到慢……
快慢交替,循环了几次后,戛然而止。
第一步实验获得了成功,接下来就该改造电路了。
现在的试验电路,只能控制一个电机,这自然是远远不够的。
江寒希望可以同步控制许多个电机。
从电路设计和编程的角度来说,和之前的实验相比,在原理上没有任何区别,仅是复杂度大小的问题。
而对于江寒来说,这些根本不算事儿。
只要全力开动大脑,解决起这种规模的电路和程序设计来……
说小意思可能有点过分了,中等意思吧。
江寒又花了半个多小时,终于将电路改造一新,程序也重新改写了一下。
现在,控制电路足足拥有十几个输出端,每个输出端上都连接着一个步进电机。
试着运行了一下修改后的程序,十几个步进电机就按照各自的设定,快慢不一地运行了起来。
江寒反复检查,确认没有任何问题后,于是开始进行下一步。
首先换上四个大型的步进电机,电瓶车上使用的那种。
然后买了一个输出功率足够的特大电源。
跟着,他就用这些东西,搭建了一辆4驱车。
车子的外壳,看起来有些简陋,就是用商品列表中提供的板材,简单切割、粘合了一下。
不求美观,但求能用。
至于4个轮子,都是直接买的成品,价格不便宜,但也不算特别昂贵。
说实话,轮胎这个东西,倒也不是不能手工打造,但DIY出来的作品,在质量和精度上,只怕达不到满意的程度。
好在只需要4个,而且不需要太大,直径20CM左右就足以。
其他的传动结构,仿照在网上找来的现成方案,用最原始的工具手工打造。
复杂倒是不算怎么复杂,但要求精度比较高。
江寒也没什么特别的技巧,只能不停地试错。
长短、粗细、直径等参数,如果不符合要求,就一点点调整。
值得庆幸的是,“地面”上有坐标轴和刻度。
这样一来,很多测量工作,都可以很方便的进行,而且至少精确到0.1mm。
对于电动车这样的装置来说,这个精度已经十分足够。
不知过了多久,终于搞定了电动车。
随后,江寒将四个电机连到了控制电路上,然后在电脑上编写了一段控制程序。
程序运行后,电动车果然按照要求,运动了起来。
第二阶段,实验成功。
江寒思考了一下,决定继续改造程序。
按照现在的方法,要想驱动电动车做出任何动作,都需要编写独立的程序段,直接操作4个电动机。
这未免过于麻烦了。
那么,如何减少编程的复杂度呢?
很简单,将左转、右转、前进、停车等常用指令,封装一下,编写成例程。
以后编写控制程序的时候,只需要根据约定,用适当的参数调用例程函数就行了。
接下来,他又写了个程序。
这个程序可以读取键盘缓冲区,调用对应的例程,操作小车行动。
这样就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按键,来控制小车运动了,就像玩赛车游戏一样。
甚至还可以将用户的操作,录制成指令序列,保存成文件,以后需要的时候读取、重播……
这样一来,就进一步减轻了编程强度。
江寒写完程序,调试成功后,运行了起来。
当他按下键盘上的“空格”键时,小车就发动起来;而当他输入“上下左右”四个箭头时,小车就加速、减速、左转、右转……
江寒像玩游戏一样,用键盘指挥着小车,随着他的操作渐渐变得熟练,小车地动作也越发灵活。
在江寒的操控下,小车的表现几乎比得上当初的“战神一号”。
当然,这也是因为地面十分光滑,摩擦力极度均匀的缘故。
如果是在现实中……
这么简陋的,没有任何回馈机制的操控系统,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还真有点不好说。
接下来,江寒又打造了一个简单的机械臂,竖立在电动车上。
同样,本着够用就行的原则,他并没有实现特别复杂的功能。
这个机械臂“自由度”,更是只有一个维度。
只能在电机的驱动下,通过机械传动结构,进行升高和降低……
虽然有点简陋,但还是那句话,够用就行,反正也不指望它做太复杂的事情。
江寒又在虚拟空间里,忙碌了大约二十个小时,机械臂才终于成型。
随后迅速地测试了一下,感觉效果还可以。
接下里,只剩下一个小问题了。
车子后面总拖着一条长长的导线,不但让人怎么看怎么别扭,而且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缠成了麻花。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江寒一瞬间就想到了三个方案。
方案一:好好规划一下,把导线限制在路径之外的闭合区域里。
方案二:把电脑和车子绑定在一起,就像战神一号那样,自己背着自己的大脑。
第三个方案,就是无线遥控。
江寒仔细思考了一下,感觉最后这个更加靠谱些。
而且,万一成功了的话,也可以为无线网卡的研制,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无线遥控的原理,其实还是挺简单的,实现起来也不是特别难。
当初虚拟空间刚刚开启,江寒就制作了小收音机和无线电发射装置。
把这两个电路,稍微修改、整合一下,就变成了无线电收发装置。
理论上来说,无线网卡的核心,也就是这么个电路。
只要有了无线网卡,再利用无处不在的WIFI信号……
岂不就可以在虚拟空间里上网了?
一想到WIFI,江寒的心就火热了起来。
有了无线网卡,他的很多后续计划,就可以付诸实施了。
当然,愿景是美好的,但做起事来,还是得一步一个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