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张居正这个态度,实际就是认可了范进的方案,同意他与勋贵联合,专门盯着太监和皇亲国戚打的这个方案。范进悄悄擦去头上汗水,心中暗自叫了几声侥幸。如果不是两下的关系从恩主门下变成翁婿,张居正这种人哪里会给自己这么多时间讲道理,又怎么可能听自己规劝?

再一个要庆幸的,就是张居正并不是前朝那种以圣人标准要求自己的人物。他有私心有玉望也不以玉望为耻。对于帮子孙开后门,给女婿撑腰之类的事做起来毫无抵触,否则范进的日子怕也难过。他派两个管家与勋贵子弟接触,也就是代替范进应下了对方的请托。从勋贵角度看,范进当然是说话算数的大好男儿,够朋友讲义气。以后张居正如果说了不算,他们也不会迁怒与范进。

“官场凶险不逊于沙场,为了自己或是家族牺牲自己的儿女,这种事老夫也是见过的。好在如今天下太平,世道已经不像当年那么险恶,这种事不至于再发生。至少以老夫而言,不希望这样的事发生在自己家人身上。老夫为朝廷效力,报先帝知遇之恩可以,但是不能搭上我的子孙儿女。世人多重儿,老夫偏爱女。舜卿的脾气就是被我娇惯出来的,你不在京师的这一年多,她隔三差五要到你家里侍奉,还偷偷学习广东话。这些事放在以前,她可是绝对不会做的。老夫看得出,卿儿对你的情义,如果让你做出牺牲,她肯定不会欢喜。我把卿儿许配于你是要她欢喜的,不是要她难过,你对她好一些就足够了。”

此时张居正已经转而关怀范进,“你在上元做的事,老夫都清楚的很,把你安排做个县令,着实屈才。老夫在想如果当日不是因为老夫的缘故让你南下,留在京城里陪在天子身边,于你个人乃至天下,或许好处更大。”

范进笑道:“小婿这点微末道行,不敢当老泰山美誉。在上元不过是做一循吏而已,上不得台面。如果留在京师里,其实也干不出什么成绩,还不如在上元为朝廷办点实事来得放心。其实大明朝才智谋略在小婿之上的官员不计其数,只要善加挖掘,不愁我们的新法不成。”

“大明确实有很多有才之士,但是这些人里,又有多少人能为我所用?”张居正说到这里,神情也有些落寞。对于自己门下这些人的行为毛病,他并非一无所知。虽然号称江陵用人不拘一格,不管是整理出万历会计录的王国光、不久前去世的好友李幼滋,还是如今正在主持河漕事务,以束水攻沙法治理黄河的潘季驯,乃至于戚继光、李成梁等国朝柱石武臣,都是当今天下一时俊彦,也都是张居正门下,可是这些人的比重实在太小了。

江陵门下客可以拉出上百人,但是能上台面的不多。大多数只是依附于张居正的权势,摇旗呐喊充场面而已。不但忠诚度不值得信赖,个人能力也并不出色。与他们的对手相比,这些江陵战将不管人品还是才干都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即便是张居正自己,也不大相信这些人能够把新政顺利的推行下去。

张居正不是一个糊涂人,他也知道用这些人推行新政的弊端,但是对他来说,也没有太多的选择。要推行新法就要触动很多人的利益,乃至有人的家业会因此受累。加上张居正关闭天下书院,总揽大权等行为,导致大批读书人对张居正不满。虽然他们不可能对张居正造成什么影响,但是总可以保证自己不为张居正效力,推行新法的工作肯定指望不上他们。

不幸的是在当今天下,这些不愿意为张居正所用的读书人里,操守和能力出色者大有人在,毕竟愿意跟着张居正一起去破坏旧体系。为了推行新法可以不择手段的,大多是自身才具有限,在正常体制里升不上去,才走这条终南捷径。有才干的人难以驱驰,服从管理的才能又有限,也是在这种大背景下,范进的出挑才越发显得珍贵,乃至被一些人视为张居正门下头马。

从头马成为东床,一些原本能给的任务,未来就得换人去做。可是再想找一口比拟范进的快刀,又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这也是困扰张居正的一个隐忧,也是个无解的难题。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道理谁都懂,可是懂和能做到是两回事。现在即便真有个大才出现在张居正面前,他也未必敢用。在才具与忠诚之间,张居正显然对忠诚更为看重,这也是治国者的常见想法不足为怪,范进这次来见张居正带来的真正礼物,也是他对于江陵系人才培养方面的计划:建立学校。

张居正不是王阳明那种开创学派的人物,在学术领域的影响远不如在正直上影响大。但是其本身的文学修养并不差,能做天子老师的人,学问自然了得,再加上张居正的身份地位,别看现在有不少人骂张居正,他如果建立学校讲学,愿意来读书的人怕是会挤破门槛。

真正阻挠学校兴办的,还是张居正本人。他其实从做大臣的时候就厌恶讲学之风,对于这种读书人议论朝政行为深恶痛绝。更何况关闭私学是他下的命令,再自己开办学校,也难免让人非议。

出于对范进的信任以及了解,张居正并不认为范进要自己开办的是真正愿意的学校,因此也就没急着否定,而是看着范进问道:“退思,你说的学校是要教授什么?难不成要老夫教他们经义?这些人如今都是朝廷命官,你觉得他们还能踏下心去读经史么?就算他们能够安下心来学,老夫也不耐烦教!”

“这自然不是教授经史子集的学校,也不该由老泰山来教。他们何等样人,有什么资格在泰山面前聆讯?小婿想来这所学校教授的内容,是教他们如何做官,如何做事。本来这些是他们自己该会的东西,但是这些人太笨了,没人教就学不会,没办法只好从头开始教授。就像老泰山赏赐的那本手札一样。”

“当今天下够资格看那份手札的人不会超过十个,那些人没有资格。他们做官,就应该有拿俸禄的本事,如果这都要人教,就别坐在这个位置上。总不能去手把手教他们该怎么施政牧民,咱们是朝廷,又不是蒙学。”

“老泰山见教的是,按说既然做了官,就该有对应的能力。能者上劣者裁汰,不合格者就摘了他的纱帽。可道理只是道理,大家总得顺应现实。有人有忠心没才干,有人才干足以胜任,但是忠心又不足。固然可以摘去他们的乌纱,可是换上来的人也未必好到哪里去。没办法,我们只能自己动手教她们做官,告诉他们老泰山要什么,以及他们该怎么干。如果肯听的,就给个前程,不肯听的,那就只好打发他们走路。所以小婿的想法是,以小婿治理上元的心得为书目,小婿自为讲官先给几个官职不高才具有限但足够忠心的人来讲。再找一些人很聪明,却不听话的人,教他们一些做人的道理。以后就以这些人为教授,再去教其他人,所有的官员必须要在老泰山这里受训考核合格,才能派出去任官,否则就别想等到好缺分。”

范进想出来的方式,说白了就是后世的X校。短时间的培训,不可能真的提升才具。但是大明朝的官员本来就不缺乏才干,更多的时候,他们只是懒得为老百姓出头,不想认真做事,只想要敷衍公务得过且过。范进不认为自己在上元的行政手段真的无人能及,或许被培训者可以想出比自己更好的方法。搞这个培训的目的,是让他们搞明白风向:张相爷是要你们干活,但是目的是要让大明天下太平,不是让你们下去搞事。谁如果搞新法搞到天怒人怨民心鼎沸的地步,那就是新法的敌人,张相爷就先饶不了你。

以往类似的话张居正也会安排人去说,可是没有实例在那,这话说了也没人听。大多数人的反应就是:又让马儿跑又让马儿不吃草这活没法干,不是我们不愿意干,而是实在干不了。而且不是自己干不了,是所有人都干不了。现在有上元这个例子在,这种话就没法说。范进的手段不算出奇,说到底就是能放得下身段,能够把百姓当一回事而已。

范进相信,这种事不需要非说在明处,只要把意思点到了,那些官员自然就会明白,自己到了地方上该怎么办事。这帮阿谀张居正的人自身品行未必好,但是他们绝对是逢迎上意的高手,在原本历史时空里,他们为了迎合张居正清丈土地,扩大税基的需求,能把坟地荒田当成良田丈量进去。现在告诉他们考评标准就是能不能保证地方不乱,百姓不骂娘,他们自然也会挖空心思去讨老百姓欢喜。

至于那些忠诚不足,不能托付大事的,比起这些有德无才的更容易对付。从张居正门下走出去的,天然就带着江陵党标签,再经过这个学校培训出来任官,你说你不是张居正门下也不会有人信。不管他们想不想忠于张居正,都已经没了退路,江陵党把他们绑在自己的战车上,你想下也下不来。

至于不愿意参加培训的也好对付,现在吏部尚书王国光是张居正的铁杆嫡系,给谁授什么官都在其控制之内。至于说掣签云云,谁也不会傻到信这套把戏的公平性。到时候不入学校的就得不到好缺分,自然而然,能把那些人吸引到学校里来。

这种学校说起来,多少有点擦边嫌疑,所以就必须挂一个讲道书院的名义。这一点其实就是参考另一个时空中,明末东林书院的方法。以一个书院为载体纽带,把人团结起来,弄到一条船上,将来才有与敌手颉颃的能力。

张居正关闭了天下私学,禁止民间讲学。除去交通欠发达的边远山区,伟大皇帝陛下荣光照耀不到的所在之外,大多数省份及大城市都严格执行了这条禁令。眼下京师里没有私人书院,可是大明的文士学子以及普通百姓又有着讲学或听讲的需要。在范进看来,这个时候搞一批官方书院出来正当其时。既填补了空白,还能把自己的真实意图埋藏其中。

至于民间舆论问题,也早在谋算之内。这些官学肯定是以朝廷名义办,只是里面的讲官换成张居正的人罢了。这种模式,也有着成功经验,就是范进在上元搞得官学。

范进作为张党头马,到任之后把整个上元民间书院全部取消,顺手还让凤鸣岐找人把江宁的书院烧了几家代替邻居完成绩效。

在东南那种文风盛的地方,这样做其实是要冒很大风险的,可是范进在任上并没受到太多文士层面的压力,反倒得到大好名声。除了张居正的牌子以及士绅的揄扬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不止关闭学校,同时还开办学校。

那些新办的官学其实就是在私学原址上换个牌子,有的连牌子都不换,然后规范一下讲学内容。原先听课的人都可以来,普通百姓贩夫走卒全都有听讲的资格。除此以外,还在上元县设立了旨在科普基础知识,只教授写字,不讲文章句读的幼学,目的只在于让尽可能多的人认识字,能够看懂衙门告示,顺带教导百姓要遵纪守法,不能对抗衙门等道理。

在范进担任上元县令后,城市的文教事业比较之前实际更为发达不是倒退,学子们依旧有讲学的资格和条件,最多就是在内容上受控而已。普通百姓依旧可以近距离听讲,对于生活来说没受什么影响。

少数利益受到损害的人找不到支持者,形不成人数优势,想闹实际也闹不起来。各地关闭私学工作中,上元县速度不算最快,效率也不算最高,但是整个过程最为和善,未发生一起官民冲突。

“所有脑子正常的人都想过好日子,只要自己生活受影响不大,就不至于闹事。如果越过越好,就会感恩戴德。小婿在上元建立官学的目的,在于让百姓能够守规矩,懂畏惧,知道有事找官府不能自己挥拳头。当这种观念深入人心,衙门就好管理,所谓牧民便是实至名归。小婿牧民,老泰山牧官,牧民以和风细雨,牧官以无声惊雷。告诉他们老泰山要什么,他们自己就会做。”

张居正看着范进,“你这是在结党!”

“若是天子不知,自然是结党。若是天子知道,有明发上谕,就不是结党。就连讲官也可以由天子选派,所有学员都是天子门生,难道还有人要说天子结党?”

张居正一愣,随即眼睛一亮:“这……倒是个上好的试金石,你现在就把本章拟一份,老夫让人誊抄上奏,你忙着成亲就好,这事不要出头。”

爱看读书推荐阅读:女总裁的贴身兵王(黑夜不寂寞)汴京小食堂女神异闻录:书与命运的彼方精灵:保送军校的我,强的可怕!Dan与落下崩铁:谁让他加入星穹列车的!八零串场女配太惹火属于我的那抹星光一手医,一手杀,王妃誓要临天下!遇见你,何其幸运疯批摄政王读我心后,人设崩了潇洒小道士修仙家族之化灵碗万界神豪:咸鱼倒卖记我,刚失恋,穿进盗笔了我家少爷回家之后火爆全城古墓直播:主播管这叫探险?负债百万后,我在年代开工厂小故事的开始提灯囚爱,这个疯批大佬有点爽游戏三国之英雄传说碧蓝:这秘书舰我是非有不可吗?农门炮灰:全家听我谐音改剧情神罚圣域:铁子的武神之路被系统砸脸后,我与钟离互换身体恋她魂穿八零之我哥哥一点都不傻崩坏三:【我的系统有问题】八零小寡妇孕肚回归后,禁欲军少心慌了天祖快穿:把冷情佛子诱拐回家李青踏上修真途重生怒甩前夫,给崽亲父王腾位置我是魔法学院柔弱的白月光学妹黑化后,小叔叔被我虐到心碎斗罗V:开局被千仞雪看上,小舞要贴贴佛系大小姐穿越古代悠闲生活快穿之好男人修炼指南奥特大剪辑:盘点光之国裂开了!嫁妖夫,算了,凑合过吧学法律的算命大佬,很常见吧?重生归来,我是弃妃避世五年,下山无敌天降崽子!霸总追妻带娃弃后她在现代活成顶流救命!那个落魄大小姐会直播算命我在崩坏转生成芽衣弃妇掉马后,怒打渣男脸!疯批帝姬嫁给摄政王后雄起了魔瞳修罗
爱看读书搜藏榜:勇者队伍里的普通人穿越成废柴,驭万兽,瞳术定乾坤九转归幽地狱病院咒术回战:我成了五条悟的姐姐浅风不及你情深次元:我只是一个路过的赛亚人!骑士君的非凡之路诸天影视莽夫开局欢乐颂开局大宗门,我却意外成了散修太子妃手握空间踏仙路觉醒变异植物系,她在末世横行了毕业了好好爱照进深渊的月亮幽冥之契逆天,影后视后全是我不良人:悟性逆天,震惊不良帅述录说你私生子命贱,你带七个老婆造反?抗战雄鹰,开局就抢鬼子战斗机重生赶海文里,我是路人甲快穿年代:拿下病娇反派生崽崽啦人在娘胎,我邦邦给女帝两拳穿越魔法纪元之至尊女法皇禁墟迷城国运强不强,全看宴姐浪不浪!正道诛天诸天修行,从功夫开始爱在梦里等花开少年歌行之不染凡尘遥知殊途神罚圣域:铁子的武神之路离婚当天,慕小姐改嫁前夫死对头君乃天上客穿成妖族太子后,美人师尊日日宠三生瑾瑜四合院之成就非凡男人三十,成功逆袭重回身体后,靠着现代科技鲨疯了斗破:我可以加点修行快穿:一本爽文中的爽文你我,一别两宽穿越1960四合院钓鱼又打猎穿书七零,捡个便宜老公宠到底约战里的咸鱼修仙重生之太子妃她是京城首富重生九零好时光山河与你皆安好NBA:开局一张贾巴尔模板卡死对头他非要做我道侣
爱看读书最新小说:腰软娇娇超好孕,绝嗣大佬宠上天妖女觉醒!全族惨死后,步步染血易江山宝藏主播:榜一竞争太激烈木屋求生:我能洞悉市场行情八零女配娇又媚,退伍糙汉受不了四合院:开局52年,大舅易中海和师尊双修后,我觉醒了上古魔体京圈焱爷,深夜被欺负哭红了眼天生废灵根?全仙门求我别飞升华佗神医的传世秘方宝典亮剑:没有枪没有炮,就找咱老赵四合院:妙笔神探李天佑萧总独宠,假千金她又美又飒阴间使者养成记马戏团里的大姐大成龙历险记:美漫,最强恶魔中苏职场萌新的逆袭爱情仙尊!您徒弟他又去降妖除魔啦!蓝容修仙传奇情英雄不问出处,富婆不问岁数寡妇王翠花神龛求生:开局弑神,我只拜自己抗战:袍哥将军,带云龙混成元帅恶魔出租店我毫无修为却无敌修仙界我靠弹幕扭转人生快穿之炮灰路人甲目标寿终正寝天幕观影,主角们都破防了快穿女主大人求别撩太子流放,悍婢随行超旺他七夜诡事馆带崽去军区离婚,糙汉军官红了眼与他夜夜合欢,她却只爱自己不要吓我暖阳如你入心扉穿越1950:四合院的别样人生锁爱成殇侯府娇女谋山泊重生之我在虫族爽翻了陈情魔道:当魏无羡觉醒神尊记忆穿越,龙时代我挖我前世越挖越离谱糖海拂黑从阳间到地府的逆袭斗罗之邪蟒逆世夺我一切?让养母一家肠子悔青请回答1988,我付玙来了我这一剑,如何?穿古代,农女王妃种田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