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夜晚来临,兵团四堡外的煤气灯被守夜人依次点亮,炫人的灯光顿时将这片荒凉的原野充斥得星星点点的。

大概因为这里是国家培养专门人才的场所,因此上头拨下了巨款,不但在这片荒凉之地上建起了一个规模庞大的校舍群落,同时也把配套设施搞了起来。比如,东岸煤气公司就为兵团四堡及邻近地区建起了第二代煤气灯系统,将周围照得亮堂堂的,成了荒原上着名的景致;比如,国家开拓总局还在这里出资修建了水库(改建的人工湖泊)、供水厂、上下水设施,让全堡两千多学生及教职工的生活更加便利,当然附近离得近的企业机构及一些村落也沾了光;再比如,交通部也表示了一下,目前正在修建通往红旗监狱的三等国道及通往石河子监狱的二等国道,耗资不菲,诚意十足。

总之,兵团四堡的设立,是在政府高层的直接关怀下建起来的,代价非常大的。毕竟,在一个要啥没啥的荒野上——现在兵团四堡周边目视范围内,大部分还是树林、沼泽和荒草甸子,动物出没其间,人烟稀少——修建一些象征着现代文明的设施,确实是要消耗很大资源的,由此也可看出政府对于这种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机构的极端重视。

兵团堡的学生,幼年入学,需要学习长达十年之久,每一个毕业生都是具备很高忠诚度的、技能娴熟的专门人才,有些类似后世的职校毕业生,但学习强度却比他们高很多,当然学习态度及学校管理方面的差别就更不用多说了,肯定不是一个层次的。

华夏东岸共和国目前一个四个兵团堡,前面三个都位于核心的东岸大草原上,每年稳定供应毕业生3000-4000人,都分配到了军队、政府、学校、研究机构及国营企业之中。他们从小接受包括东岸主义在内的各种教育,服从性好,对国家认同度高,是政府控制基层的有力武器,同时也是执委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砝码——执委会最新规定,每个毕业的兵团堡学兵自动加入学兵团,服役两年后分配至地方,在这种政策性,算上兵团堡本身的学生,执委会可瞬间调集数千名忠诚勇敢且受过一定军事训练的学兵进京,拱卫首都的安全。

兵团四堡每年的招生名额同样是一千人,其中既有多方搜集来的孤儿,也有东岸出生的国民,大概各占一半的样子。因为才正式稳定招生没两年的缘故,目前学生的数量还不是很多,年龄也普遍比较小,因此全堡内外的岗哨、巡逻等事务,基本都委托给了轮流来此值守的民兵部队,且这种情况大概还要继续持续几年的样子,直到最早一批入学的学兵年龄普遍达到了16岁以上为止。

兵团四堡周围有一些自留地,面积不小,但多荒芜着。这是未来给学兵们集体劳动预留的,这也是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精神和集体协作能力的最好方式。自留地旁边,则有两个分列左右的小村庄,大概各有几十户的样子,这些都是从本土核心地区移民过来的二代、三代国民,当然也有少许转正的非国民劳务工,但不是太多。

这些小村庄的存在,主要是为了给兵团四堡的学生、教职工们提供各种食品,毕竟从其他地方长途运来成本太高了,能就地解决的当然就地解决最好。当然了,在未来当这些村子的人口越来越多,村庄数量也越来越多的时候,它们存在的意义就又变了,即这些村庄会成为东岸人沿着肥沃的中央谷地继续向北推进的根基,资助着一个又一个东岸拓荒者北上,寻找他们及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土地。

对比一下当年东岸共和国草创的时候,兵团一堡、兵团二堡什么的哪个不是建立在一片荒芜之上?现在那些地方都已经成了国家的膏腴之地,这都是广大拓荒者及兵团堡毕业学兵们一起努力建设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们倒是有点能够摸清楚高层将兵团四堡设在蛮荒偏远的南智利地区的意义所在了:未来一旦扩张到此,不但后勤粮食基地有了,人口从外界迁移便是,就连这建设地方的干部和专业人才都齐备了,这效率自然就很高了!

当然此地的教育机构不仅仅就一个兵团四堡。因为本地木材、石材资源的丰富,一间由地区行署和东岸建筑材料公司合资兴建的建筑学校也正在兵团堡外围大兴土木。这间学校预计将招生一百名,学习内容包括如何伐木、采石及后期加工,特别是里面还有一些如何使用机床进行加工的内容,非常有价值。

现在的东岸,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工人认识到知识就是财富这句话了。因此他们开始有意识地去学习各种知识,字认得少的去学习基础文化知识,识字的就学习更深入一点的,总之大家不再是以前那种懵懵懂懂的状态了,几十年的工业发展历程告诉大家,知识就是财富,知识能够改变命运。

而企业主们对工人这种学习的劲头也很满意,因为这很明显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以及降低因为不懂知识而对金贵的机器设备造成的损害。他们总是希望企业里的每个工人都有一些独门绝技,甚至成为一些技术大拿,那样即便日后他们会离开自己的公司另谋高就,在至少自己也能用他们一段时间,不是么?

虽然也有一些人认为工人学习了过多的知识后,他们的诉求会变得“很奇怪”,他们宁愿这些人浑浑噩噩地渡过一生,拿普通的工资,为他们普普通通地工作着,也不愿意这些人成为技能出色但满脑子“奇怪思想”的人。不过这类人的声音目前看起来似乎还是不够大,各种工业迅猛发展的共和国机会多多,国势处于明显的上升期,对人才的需求极大,故人们更愿意看到学习了更多知识的工人遍布全国。

建筑学校招募的学生大概一半是年轻人,还有一半则是中年大叔。他们多是以前丰谷岛上那几家“南铁系”木材加工厂的工人,这次被选中前来这个学校进行学习,学成毕业后也将就地落户,在这片新开发的土地上工作,继续从事老本行,为地方建设发挥自己的作用。

这些经验丰富的工人入学都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必须有小学文凭,或者经考核后有小学学力,不然是不可能被招收进来的。之所以设置这么一个门槛,是因为东岸人发现工业发展到如今这个阶段,对工人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他们会简单的数学知识、会维修机床、会读写东西,这必然是要求他们经受过完整的基础教育,否则是不可能跟得上的——当然我们也不否认文盲工人当中就不存在人才乃至天才,但如果他们不愿意去专门的夜校补全基础教育的短板的话,注定是没有太多的上升前景的,充其量只能做一个熟练工匠罢了。

与之类似的学校在东岸尤其多,但其中建筑学校的数量似乎是最庞大的,这可能和当前东岸的经济形势密切相关,毕竟几十年来“大工地”的绰号可不是白叫的。在遍地是工程项目的情况下,对建筑类人才需求较多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就在去年年底的时候,教育部的官僚们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喊出了一个县建设一座职业学校的口号。他们认为,在东岸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下,各县应该大力培养专门职业的人才,以便在地方建设时有人可用。他们强调,各地最好要结合自身实际,且不可好高骛远,没有任何工业基础的干脆就开办农业学校、林业学校、渔业学校什么的,总之不能胡乱来,要量力而行。

说实话,教育部老爷们的这个要求还是令大伙比较烦恼的。盖因大家这会还在吭哧吭哧地忙着普及全县的小学基础教育呢,一县一初中的口号才过去没多久,现在又要再加个职业学校了,这不是扯淡吗?真当大家的钱花不完吗?或许经济收入高的沿海县份尚可支绌,但经济条件一般或者较差的内陆县份呢,他们怎么办?要知道,很多纯农业县份,光是为了普及小学教育就已经精疲力竭了,初中的建设尚在咬牙积攒的阶段,更被说职业学校以及上头要求必须附加的图书馆了,这可真真是要了很多人的老命了。

因此,自然而然的,教育部老爷们的话被下面人选择性忽略了。他们明面上无法直接对抗上级的命令,因此只能消极办理,施展拖字诀,优先将教育资金用来保证全县小学教职员工的工资、福利和奖金,用来保证教具的采购,用来保证校舍的修缮,以及用来保证各种课外活动(一般是劳动)的经费的充足。

除此之外,作为全县标志性工程的初中——穷得地方想办法建一所,富的地方两三所甚至更多——建设及维持费用也必须大体上有点眉目。要知道,在华夏东岸共和国,现在初中并没有囊括在义务教育的范畴之内,也就是说你小学毕业后想要继续学习的话,必须缴纳一定数额的学费才能进入初中,前提是你能通过入学考试。

由于一些传统观念的缘故,比起掏钱上学,很多东岸百姓宁愿去找个工作,因为他们觉得小学文凭完全够用了,进一步的学习是“浪费”,完全没必要。而且这还是城市小孩了,如果是农村小孩的,那就直接回家种地了,相信如果不是政府强迫的话,他们甚至连小学都不想上。因此,为了吸引广大小学毕业生进入初中“深造”,因此这初中的入学费用显然无法定得很高,甚至可以说是比较低廉。但学校的各项开销却又是扎扎实实存在的,这缺口也只能靠地方财政来帮补了,反正教育部几乎是不怎么出钱的,即便有也很少。

现在上头又要求各地大办职校,这肯定会导致地方上的抵触。说不得,最后还是敷衍了事,弄一个破宅院,招几个老农民、老木匠、老瓦匠甚至乐师、画师什么的,随便弄点学生来听课,就糊弄过去了。

真正像兵团四堡这里开设建筑学校并招收一百名学生的学校,在很多新开拓的贫穷县份当中当真是鹤立鸡群了,真正在搞这些的其实多是一些国营大厂,他们的厂办学校的质量还算不错,教出的学生主要是内部自己消化了。

当然了,兵团四乡的这个建筑学校准确说起来其实是教育部和南智利地区共同的手笔,和县一级地方政府没关系(更何况这里还没有设县),因此也不能就说当地官员有多么重视教育了。他们现在满腹的心思,应当更多地放在建设地方和应付西班牙人身上了。

也只有等到地方建设完毕,经济慢慢有了起色,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的时候,各色各样的教育才能够全面铺开。到了那时候,如果好好深耕个一些时日的话,相信会出现一个人才井喷期的,这一点毫无疑问,已经在东部沿海地区被多次反复证明。

而除了小学、初中、职校以外的教育体系,东岸人多年来其实也一直在不停构建着,像青岛路桥学校、大鱼河青年干部学校、青岛财会专门学校、首都医科学校、海关学校、法律中等专门学校、西湖农技学校、平安冶金中等专门学校之类的学校就不说了,这些年发展还算不错,培养了大批人才,其中很多现在都已经成了社会中坚。

除此之外,高中的大面积推广现在也提上了议事日程。也就是说,原本全国只有两所高中(分别是自然院和工程院附属高中)的情况将成为历史,教育部在去年年初就提出了一年内全国新建八所高中的计划,目前来看基本完成。下一步,他们在今年还计划要兴建更多的高中,招募更多的学生,培养更多的有识之士。

高中毕业出来的学生,或许在一些专业技能上不如中专毕业的学生,但他们基础知识更为扎实,学习的东西也更深入,未来进入像自然科学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院、南铁医学研究院、铁道技术研究院、化工研究院之类的科研机构时,也更加如鱼得水。

而在初中全部普及,高中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之时,高专、大学自然也就应运而生了。这些,其实都是相辅相成的事情,缺一不可。当然话又说回来了,在这会初中普及还如此艰难的情况下,高中的普及就更是遥遥无期了,这个没有捷径可走,只能年复一年地投资、积累,然后才能有收获。在此之前,各种研究所、研究院的存在,其实就充当了这么一个大学的教育职能,里面的学生一边跟着师父学习,一边帮着做研究,共同推动着东岸科技的进步。

爱看读书推荐阅读:姜先生的团宠小嗲精太娇了我成了大明勋戚隋唐之乱世召唤夺宋:水浒也称王无敌疯皇子,父皇跪求我登基!重生南宋,泼皮称帝传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黜龙极品大昏君三国:征战汉末我在三国用九年义务教育打天下三国:我张角只玩法术大明:机甲六战机是有亿点点快镇国少将军红楼梦中人:贾环要翻身三国:杨卓来了演武令生死狙杀三国:穿越我是东乡公主曹绫异界华夏之召唤名将重生之傲仕三国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公子上朝嬴政:东巡假死,皇帝换人了?穿越之横扫三国校花的贴身狂少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锦衣春秋重生皇太子,召唤武将争霸天下沙雕网友援北伐三国:开局打跑刘备,强抢糜贞带着骑砍系统在中世纪创建帝国飞刀神枪素手倾天,邪君的宠妃花田喜嫁,拐个狼王当相公人在隋唐:从合成词条开始无敌笙书传明末混日子老子传奇:大道至简奥特曼之成为光后就无敌了风流俏佳人携手狐仙共修真皇后请自重,我真不想代替陛下呀!水浒风云大宋头条好汉医妃火辣辣王朝权宦包拯历险记红楼:进京暴打宝二爷(完)王妃不乖:独宠倾城妃
爱看读书搜藏榜:海贼之无上剑豪全面战争:从三国开始签到风起大浩我娘子天下第一跟着小说看历史大秦:蒙府赘婿富可敌国乱说天国赵公子重生岳飞之还我河山大秦:公子长青的逆天之路从净身房开始权倾天下三国主播大传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爆笑家斗:庶妃不好惹大夏十三太保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落榜后招兵买马,女帝跪求我别反大唐:刚造反,被武则天偷听心声拯救大秦朝残阳起风雷晋乱嗜血猎杀红楼之庶子无双大明流匪师士传说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我和房车回古代地狱开局,从马恩河奇迹开始我家医馆通古代,朱标上门求医三国先弄个不死之身再开局宋桓帝玲珑嫡女之谋嫁太子妃万灵之域重生之在古代翻云覆雨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明末第四天灾谋明天下一世婚宠:总裁娇妻太撩人华兴传被刘备赶走后,曹操拜我首席军师我,杨丰智:乱世雄主!在他心头放肆我的大明新帝国明朝好女婿三国之绝望皇帝路医入白蛇腹黑娘亲爆萌宝:九王,太凶猛圣朝皇子公主们别追了,我娶了还不行吗?香炉通古今:我养成了大乾女帝!
爱看读书最新小说:穿越秦末,打造寡妇村特种部队逼我去和亲,国库空了你哭啥?开局官府发老婆?我卖肾宝赢天下!三国:偷听我心声,蜀汉杀疯了穿越古代被士兵抽,我掏出了手枪都穿越了,谁还循规蹈矩?!逐我北上和亲?我南下擒龙你哭什么天命逍遥王大秦:我助始皇成就万古帝业主和爹,好战妻,只想当咸鱼的他三国刘禅为相父加寿自己却想躺平大明:劈出来的皇长孙大周第一纨绔李隆基的纨绔皇孙回到古代积功德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三国开局觉醒无双神力我乱世杀神穿越红楼,开启与美人的羁绊我的外卖通万朝寒门人杰特种女兵王回到大唐做女帝身为镇北王,我为女帝稳江山开局十颗中子弹,抢夺联合舰队异界风云之君临天下我,贾蓉,不做绿帽王穿越大唐重整山河谋定天下:从一首诗震惊长安开始仓库通明末,我在明末当知县三国:开局触发被动自爆系统哎!天道推着你发展幼帝传奇以捕快之名孤岛的崛起:穿越中世纪大航海之重生主宰开局捡漏美娇妻,乱世造反当皇帝三国:天下不容我,我重塑天下大奸臣当道寒光剑气开局撕婚书,我成就最强镇国公!天命储君扫天下权征争霸,带众女从零开始我在原始社会大杀四方重生小丫鬟,只想安稳一生明末第一狠人:先灭建奴再抢崇祯我本农民,谁把我踢出来【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被抄家后,凶猛世子称霸天下穿越清朝造反我是认真的锦书难托:乱世情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