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青沿着河岸往上走,直走到半山腰,河水清澈见底,偶能见着一条小鱼的游过石头间。
她早在空间的田地边挖了个大坑,引水进去,也省的每次浇地都要来一趟。
四周打量,没看见人。她蹲到岸边,把手伸进了河水里。
河水微微一窒,瞬间转移到她预备好的池子里。
还有几条大小不一的鱼,也被这股冲击力带了进去。
顺手把玉米地浇灌完,她起身回家。
边走边盯着空间中在池子里游地慌张得大黑鱼,明天就把这条鱼弄出来吃掉。
?
“草儿,出来吃饭。”
她一个轱辘翻下床:“来了。”
大嫂平向红在灶房炒菜,柳青青对柳家这布局也不熟,不知道东西都放了哪。
本想帮忙端一端。
问了两句就被嫌烦的柳母撵到堂屋。
既然如此,她直接坐到饭桌边等饭。
抠门小气的娘果然没买那所谓的肉。
只拿出了一个给鸡蛋让儿媳妇炒,估计放了水,卖相难看还炒的稀碎。
就这样的,也是只给她拨了一小半,剩下的分给了柳母自己和小孙女。
柳母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她只重自己,儿子孙子什么的在她心里根本没啥地位。
虽然她目前也没有孙子。
倒是孙女,乖巧听话还嘴甜,给点吃的也不亏。
大哥目前只得一个女儿,就是柳丽丽。
小丫头对着奶奶分来的鸡蛋,眼冒星星。
但她的视线并没有在碗里停留,立刻转移到奶奶身上。
眉眼弯弯的对着老太太一阵吹捧:“奶你对丽丽可真好,丽丽最喜欢奶了,我和大虎子约好了过几天要去掏鸟蛋,奶到时候我烤了鸟蛋就给你吃。”
老太太本来还有些心疼鸡蛋的心瞬间被抚慰了,还是孙女招人疼啊,这小嗓子、这小话一套一套的。
再扭头看看盯着鸡蛋的老闺女,满是嫌弃。
“奶不吃你的烤鸟蛋,快吃饭吧。”被哄的高兴的柳母乐呵呵。
柳青青看了眼这个小人精,四五岁的样子,可爱得一批。
想捏。
柳母是从来不催生的,她稀罕自己还稀罕不过来,孙子啥的于她来说都是旁人。
二哥柳东远和二嫂张大妮成亲得有两年多了,至今没还有孩子。
即使柳家没任何一个人说,可能因为自己给自己的心里压力过大,张大妮总是低沉着脑袋,平时闷头干活不大说话。
“你瞅瞅你,好吃好喝的日子不过,害得我也吃不上。”柳母怨念极深,昨天那顿鸡肉香的做梦都是好梦。
“要不你杀一只解解馋?”柳青青看见院子里可有四只呢,都超量了。
“你想都别想,我那鸡屁股都是攒着换钱的。”柳母晚娘脸一摆。
柳青青撇嘴,只想着吃别人家鸡,自己家的就是宝贝了。
对于娘俩的眉眼官司,桌上的几口人视若无睹。
平向红对这个小姑子了解的透透的,奸懒馋滑说的就是她。
不少出嫁的小媳妇都会往娘家带东西,就这小姑子是个奇葩,光从娘家划拉。
幸好婆婆也不是省油的灯,钱财粮食一概把的紧紧的,想从她老人家手里划拉东西那是难上加难,娘俩针尖对麦芒,能斗个旗鼓相当。
有这样的婆婆,也好也不好。
她是一丁点好东西都摸不着。
看着小姑子吃完饭还跟着一起收拾,平向红眼露诧异之色:“青草,你还没好,还是去歇着吧。”
柳青青看众人表情惊讶,连忙扔下手里的碗筷:“那行,我这头啊,还是晕乎乎的,我去躺着了。”
“我收拾就行,你去躺着吧。”张大妮细声细气的说。
平向红扯了扯嘴角,果然还是原来的小姑子,就这德行也不知道怎么被老宋家娶进门的。
拍拍屁股进了里屋,柳青青感叹原身这底子打的,她是多余的啥活都不能干,行吧,咱就当个极品得了。
第二天一家子去上工,柳青青一夜睡得好,主要是天黑了之后啥事都没有。
和大家一起吃了早饭,便领着五岁的小侄女柳丽丽满村闲逛。
对于小姑子主动提出要带孩子,平向红嘴都快咧到耳根子了。
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好事,自家孩子从出生到现在都没得过她姑一个正眼呢。
平时都是她或者她婆婆带到地里,她们干活,孩子就在地头玩。
虽说有的人家四五岁也开始干活,挣那一两个工分,但她舍不得,这点上婆婆也很通情达理,不强求这么大的娃子干活。
走之前平向红把丽丽拉到一边小声嘱咐:“你好好跟着小姑知道吗?要是小姑不管你了,你就上昨天的地头上等娘。”
除了一开始的高兴,这会她又有些担心孩子了。
“我知道了。”
柳丽丽脆生答应着,转头去找小姑了。
小姑昨天给了她一颗糖,她喜欢和小姑玩。
三口人往地里走,平向红两步一回头的往家门口张望。
“瞅啥呀,丽丽跟着她小姑玩还能有啥不放心的,草儿还能把她卖了?”柳母挑眉撇着儿媳妇,看看这活不起的样,全家要是没有她这个老婆子,都得喝西北风。
平向红被婆婆这么一说,更是心惊肉跳,这小姑子突然转了性子,不会真要卖她孩子吧。
见她一惊一乍,柳母更不耐烦,甩着步子先走了。
平向红又不放心的回头看了眼,不能再回去了,去的晚了工分就得被扣。
?
“小姑,我们上哪玩啊。”小丫头声音软萌,柳青青听着都要被融化了。
她蹲下摸了摸柳丽丽的小黑脸,就是这脸被晒的难看,黑红黑红还有些脱皮。
“你带着小姑到处逛逛吧,小姑受了伤,什么都不记得了,现在全靠你给我领路。”
柳丽丽挺起小胸脯:“那小姑你可得跟好了,别走丢了。”
逗得柳青青咯咯咯的笑。
俩人手拉手出了院子,满村闲逛。
小丫头挨个房子给她介绍,这个是周奶奶家,那个是李婶子家,桃山村这四十来户人家很快就逛完了。
记忆虽然有这些,可和现在看到的感觉到底不同。
这也和每个人的理解有原因,记忆会根据个人的对事物的感官加以数据化。
因为村子不大,所以响应号召以来,小队长就没有另选,全由村子一个人担着。
毕竟全村就这么点人还整出一堆官来,官比民多那真是搞笑了。
别看桃山村人少,可良田多。
和西大队五个村,饥荒年其他四个村都吃不饱,但桃山村从来没有过。
地多,粮就多,同时就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一年到头,村里人都很忙碌,别的村已经秋收完了,他们还得继续抢收半拉月。
这也使得其他村很嫉妒,所以知青分下来时,别的村长都以桃山村缺人的借口,把知青往他们村推。
可实际分来的知青都是细皮嫩肉别的村不要的,上工干不了多少活,且事多的很,知青点三天两头整幺蛾子,找村长去主持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