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新内阁向李毅妥协,唐王抢先登基
几个内阁大学士一边听着徐明义讲述,一边翻看清单,哗哗的纸页翻动声响不绝耳。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清单又回到张之维的手中。
他随手放在桌面上,那厚厚的一沓纸和徐明义待说的一番话,让他生出如坐针毡之感。
李毅的话虽然挺有道理,但按照大明惯例,各地钱粮等物需上缴朝廷再由朝廷统一调配。
依李毅的意思,各处钱粮上缴后,全部送往萧山行营处置安排。
这般一来,朝廷的阁臣只会成为空架子。
“对了,越国公请鲁王殿下和张首辅亲临杭州督战,以鼓舞前线将士士气。”
徐明义又补充了一句,他在这里俨然以李毅的代理人自居,与几位内阁大学士说话时并不见多少恭敬。
张之维捋了捋髭须,肃然回道:“正该前往杭州城一趟!”
张之维并不怕死,能到浙东残明朝廷赴任的,就没有怕死的朝臣,没骨气的早就被满清给召走了。
“请张阁老上奏鲁王殿下,将士们正翘首以盼!”
徐明义心中暗暗冷笑,近几年他虽然没上过战场,可刚从军那会他也在战场第一线厮杀过。
张之维一把年纪或许不怕,但鲁王呢?
当然,如果张之维和鲁王当真愿意前往杭州城,那也是件好事。
少了两尊大佛,他徐明义在宁波府城行事也会更加方便。
等了一天,鲁王果然拒绝了张之维的请求。
早听人说杭州城厮杀惨烈,炮声隆隆,鲁王待在宁波府城天天美酒佳肴,每日歌舞不绝,又如何肯去杭州城找那个不痛快。
鲁王不去杭州城,为了不让李毅这‘股肱之臣’太过失望,对李毅所奏内容全部批准。
钱肃和熊霖本就有拥戴之功,按照李毅的意思,他们分别被任命为宁波知府和绍兴府知府。
陈子龙为浙江巡抚,负责督守大战正酣的杭州城。
浙江六狂生中的董志宁、王家勤善于理政,分别担任义乌和东阳县令。
浙东起事的秀才也各有安排,分别放到金华、台州等地担任各县主官。
当然,曾经的义军首领,名声最响亮的孙绩和郑遵裕都被李毅留在军中。
各处官职拟定后,浙东各地像上了发条的机器,开始有条不紊地筹集杭州城需要的物资。
当张之维还在考虑是否要亲往杭州城的时候,一队三百人的甲士气势汹汹从萧山赶来宁波府城。
他们扛着“方”字大旗,簇拥着一个骑马的文官,正是不久前被朝臣们驱逐的马士英。
这三百方国安所部甲士在宁波府城外被贺渊率军拦住去路,马士英单骑随贺渊入城面见张之维和鲁王,递交方国安的奏折。
马士英一见到鲁王,顿时有些意气风发,一扫之前被驱赶离开的晦气:“殿下,兴远侯麾下将士断饷闹事,有人在鼓噪投靠清虏,他弹压不住,因此求我来找殿下想办法!”
马士英有军镇支持,他不怕鲁王和内阁不和他妥协。
几个内阁大学士面面相觑,这又是一份让他们说不出话来的奏折,都是死要钱啊!
张之维终于体会到坐上内阁首辅位子的难处,莫说他手中没有银子,就是有银子,这边还有个越国公李毅在虎视眈眈,他也不敢把银子交给方国安。
内阁并一干朝臣商议了半天,最终想了个最笨的办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命越国公李毅率军平息方国安所部叛乱!”
几个内阁大学士也不是笨蛋,他们见马士英能带着方国安的兵从萧山行营过来,说明李毅早就默许了马士英的行为。
只是这样一下诏令,就等于朝廷默许李毅对方国安所部的统御权,以及李毅直接掌控各地的田赋。
说起来,李毅虽然本身就可以做到,但从鲁王朝廷发出的命令更加名正言顺。
天有不测风云,鲁王朝廷这道诏令还没送到萧山行营,新的麻烦又出现了。
从福建方向赶来的几个信使已到达萧山行营,看他们下马时脚步虚浮的样子,应该马不停蹄赶了好几天的路。
把守行营的甲士往里面通报后,没过多久,林宪就亲自出营迎接,把这几个信使带入中军大帐。
几个信使一见到李毅,便跪地禀告道:“属下奉大人之命前往福建联络郑氏,见到郑芝龙后上交书信,但郑芝龙迟迟没有给出答复。”
“唐王在郑芝龙的拥立下,准备在福州登基,如今已派遣使者前往湖广、云南和江西等地封赏并寻求支持。”
“往浙东的使者被我们甩开了,我们担心大人做出误判,所以日夜兼程赶了回来,连马都累死好几匹。”
李毅尽管早有预料,但真正听到这个消息还是感觉有点懵:“唐王何时在福州登基?”
几个信使如实回道:“唐王七月十日由南安伯郑芝龙接入福州就任监国,根据我们打探到的消息,唐王登基大典将在月底举行。”
“不错,你们做得很好!”李毅点点头,然后吩咐道:“你们先下去休息吧!”
李毅嘴里说着好,眉头却拧成了一团。
唐王登基!
鲁王上任监国!
如此大明就有了两个皇帝,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啊!
李毅靠在椅子上,越想越觉得这天气突然变得炎热许多。
从时间上算,鲁王上任监国之前,唐王应该就已经往各地发了诏令。
麻烦了!
这下麻烦了!
李毅现在需要弄清楚两湖、两广、云南等地是否已经奉唐王为君了?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问题需要李毅重视。
其一,唐王对浙东究竟是什么态度?
其二,如果鲁王现在也往外发布诏令,各地会如何反应?
李毅摁了摁太阳穴,越想越是头疼。
唐王提前十几天发出诏令,各地只怕都已经有了反馈。
鲁王再发诏令,各地要么不奉召,要么会以此为借口割据。
不论哪种结果,都对抗清大计极为不利。
残明各方势力当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抗击满清,至少要把满清赶出江南。
要做到这一步,无疑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