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支持唐王的条件,拼命坚守的于潜守军
唐王的语气有些萧索,他这个皇帝当的很憋屈,无论郑芝龙还是李毅,都没把他当做皇帝看待。
浙东归明后,唐王唯一的威胁将不复存在,再不用日夜为江南的胜利揪心,从驱逐满清的大计看,他只能再一次忍气吞声。
柳随风躬身斟酌良久,回道:“依微臣之见,国公爷其实只想收复江南,并不愿卷入朝堂之争。”
“若是殿下能封国公爷为王,并让国公爷提督江南战事。”
“微臣回去把殿下求贤似渴的意思转达到,国公爷想必不会让殿下失望。
“封王?”唐王愕然,很快咬紧牙关答应道:“好,封王就封王!”
柳随风紧追不舍,再次禀告道:“有一件小事还请殿下为国公爷做主!”
“你说!”唐王今天完全豁出去了。
“国公爷的老师乃是前宣大总督卢象升,当年朝中奸佞横行,卢总督被陷害战死在嵩水河畔,国公爷拼死相救未能如愿,因此对国事失望才来到江南。”
柳随风歇了一口气,详细讲述当年那一场惨烈的经过:“保定巡抚张其平已经被杀了,杨嗣昌也已自杀身亡。”
“唯有当年的京营提督高起潜南渡后,在弘光朝中竟然又当了京营监军。”
“南京陷落后,听说高起潜逃入了福州。”
“请殿下可怜卢总督一片忠心为大明,斩杀高起潜为卢总督报仇,并且为卢总督重赐谥号。”
“如此一来,国公爷必然会万分感激殿下!”
“是吗?”唐王并不是很清楚这件轶闻,听柳随风说完后大喜过望,连忙答应道:“卢总督为我大明马革裹尸,理当如此!”
唐王连封王都应允了,这种能向李毅示好的机会简直就是从天上掉下的馅饼。
一切顺利,柳随风终于向唐王磕头跪拜,便改口称呼:“陛下真能如此,微臣便是舍去性命也要劝国公爷归明!”
唐王大松一口气,回道:“好,朕在福州等你的好消息,只要越国公答应了,朕立刻传诏!”
唐王说不出是高兴还是沮丧,无论怎么憋屈,他终将把浙东这一片强大的势力归在自己的统治下。
至于郑芝龙和李毅的飞扬跋扈,他日后再慢慢想办法。
李毅能投靠唐王小朝廷,对跋扈的郑芝龙来说也是一种无形的威慑。
唐王对自己信心十足:“朕是大明的皇帝,难道还解决不了骄横的武将吗?”
这天下有李毅,有郑芝龙,还有何腾蛟和万元吉,至少不是一个武将独大。
在唐王看来,他现在先忍辱负重把满清赶出江南,把架在脖子上的利刃挪开,再慢慢想办法解决这些人。
柳随风完成李毅交代的任务后,终于踏上了归途,他在福州经营,但眼下李毅没有半点空暇关注千里之外的唐王。
与正在进行的杭州战事相比,徽州府的胜利微不足道,唐王许诺的封王也微不足道。
浙东上下倾尽全力,上至监国、内阁大学士、总督、巡抚,下至黎民百姓。
无论这些人各自怀了怎样的心思,在面对满清时,他们都能倾尽全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鲁王虽然只知道享乐,但浙东鲁王小朝廷比福州的唐王小朝廷要团结的多。
内阁首辅张之维回到绍兴后,利用自己的名望在台州、东阳等地征集民夫,配合江南总督府的副总管徐明义运送各种物资。
韩必先之前绕路拦截,只带了三天的粮食。
于潜县城不知要坚持多久,除了大米,他们还要搬运火药和兵器。
于潜县城下的战事已经持续两天了,铁炮声从清晨响到天黑。
朱大典两眼赤红地站在城头,每天非要等清军偃旗息鼓,他才会下城休息。
千里镜中,城头的战事清晰展现在李毅眼前,除了听不见凄惨的叫声,他和身临其境没什么区别。
于潜守军伤亡惨重,朱大典和贺渊都不是精细的将军,无法把城防布置得像杭州城那样坚固,两人只凭一股血气之勇坚守。
李毅只是看着,看那些熟悉和不熟悉的义士死在墙头。
这些人不属于江南总督府的正兵,没有军饷,在萧山行营时只需每天三顿饭填饱肚子,但他们的表现让不少拿军饷的将士汗颜。
看了整整两天,李毅心中戚戚然,这场战役发动得有些早了。
感慨之余,李毅又坚定心智,一切已经发生,只能勇往直前。
炮声在连绵的群山中飘荡,像在寻找归宿的幽灵。
浓密的山林里能藏很多人,有从小生长在这里的猎户,也有探听消息的斥候。
消息传到昌化城,张存厚在城头竖起耳朵也听不见炮声,于潜县城正在进行的战事让他对自己的命运蒙上了一层阴影。
眼下还没有人来骚扰他们,昌化城像是在一条繁华街道角落的乞丐,左右行人都不屑于触碰。
方国安所部驻守在昌化县城东面的高地上,每日加固工事,斥候禀告说通往于潜县城的山道中有明军同袍出现,那根本无需猜测。
“看来李毅是想把自己一口吞掉啊!”张存厚很有自知之明。
这些天,清军搜遍昌化县城的每一个角落,从新收稻米到晒干的腊肉,全都抢入兵营。
刨除城内的大明百姓,他们共有九天的军粮。
这些在明军离开后,恋恋不舍回到县城的百姓和乡绅,现在没人再能救他们。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张存厚下令把城内的老弱妇孺驱赶出去,他不会浪费一粒粮食,浙东军会不会救这些人与他无关。
麻烦了!
五天!
如果五天后救兵还是无法突破于潜县城的阻拦,张存厚所部就不得不弃城突围了。
这是张存厚给自己设下的期限!
五天时间到底算不算长?
对于于潜守军来说就很长,因为每多坚守一秒,他们就要多上不少死伤。
李毅在于潜县城北的山上掰着指头过日子。
这场战役发动得有些急。
李毅本该从杭州城调来部分守城熟练的将士,而不是想要借助朱大典的五千金华新兵。
于潜城头的守城战毫无章法,至少在李毅看来是如此,与杨国忠的守城法相比简直目不忍睹。
若不是朱大典宁死不退,若不是贺渊悍勇无畏,这座小县城怕是早就陷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