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贪心不足方国安,李毅祭祀卢象升
在李毅的计划中,所有的矛盾都要在军议之前解决,军议之后一切将尘埃落定。
张名振求见完后,下一个是方国安父子。
一个月前,方国安只要能获得徽州府的田赋作为军饷就会心满意足。
但方国安万万没想到,李毅的宁绍军竟然击败了多铎并攻下了江南。
李毅给方国安请功为芜池总兵,统辖太平府和池州府,辖区的芜湖和池州比徽州府要富庶的多,但即便这样仍无法让方国安满意。
浙江总兵的位置肯定无法要回去了。
按照方国安原本的构想,能在镇江、松江或者常州府有一个地方安身也不错,毕竟他在收复江南的过程中战功不小,怎么看也比王之仁的功劳大。
但环太湖几个富庶的州府现在是李毅的核心地盘,怎会让方国安再在此地横插一杠。
张名振离去后不久,方国安和儿子方科被召入中军大帐。
李毅单刀直入问道:“兴远侯,让你去芜湖、池州,你还满意吗?”
这句话当面说出来,方国安反而不好显出怨气。
“池州府和太平府镇守南京上游,地势险要,非兴远侯无法担此重任。”李毅表情严肃,不像是在恭维,其实就在恭维。
方国安冷哼一声,语带怨气道:“王爷麾下有杨总兵、韩总兵、陈总兵、秦总兵这等良将,我方国安实在是算不了什么!”
李毅也不生气,好言安抚道:“兴远侯莫要妄自菲薄。”
“杨总兵、韩总兵、陈总兵他们虽然是良将,但劣势在于对江南不熟悉。”
“清虏从池州府和太平府两地退兵不久,张天禄随时可能卷土重来。”
“方总兵此去不但要肩负镇守的重任,还需安抚地方民心。”
“这两地的田赋胜过徽州府三倍,当足够为兴远侯养兵,都是为大明效力,当以收复江北失地为己任。”
方科在背后偷看父亲,见方国安一直闷闷不乐心中着急,但又不敢在脸上表露出来。
贪心不足蛇吞象。
现在不跟着势力如日中天的李毅,日后再难找到这么好的去处了。
方国安慑于李毅的赫赫声威,终究没有勇气和李毅对着干。
不过,方国安离开中军大帐时面色阴沉,显然心里很不平衡。
宁杭运河!
几艘客船沿着河道摇摇晃晃的行驶,自李毅的江南军收复江南后,被压抑许久的运河航运有了复苏的趋势。
过来的商船运送粗铁、丝绸和瓷器等货物,回去的商船搬运各式各样的兵甲、火器以及才收获的军粮。
江南收复一个月不到,各地百废待兴,有些县城还没有确定县令,比不上浙江地界安定。
几年前,宁波府和绍兴府无法与杭州、松江等地相提并论。
但这几年,以舟山岛为中心的海贸逐渐兴盛,每年都会有十几批大海船驶向日本。
运过去丝绸和棉布,带回来粮食和银子。
除了日益繁荣的海贸,这里还有大明最大的军械生产基地。
一个月前,江南总督府下令,解除流落在浙江所有工匠的匠籍,把打造兵甲火器的工匠分成三份,分配给三个商号。
徽州府的商人陈应与带着筹集来的三十万两银子,在宁波府城挂牌鼎锐号,商人凌宏在绍兴府挂牌定云号,福顺昌秦宁新成立破虏号。
江南总督府总管徐明义公布,从今往后军队需要的兵甲和火器全交由这三家商号生产,由江南总督府用银子在这三家商号购买兵备。
工匠还像从前一样干活,只是监工从江南总督府的侍卫变成了三家商号自己的护卫。
这在大明乃至往前追朔历朝历代,是从未有过的事情。
大明以往严格控制工匠,莫说允许商号经营兵甲,就是有人私自聚集工匠也要被当做谋反罪论处。
有人觉得新奇。
有人不以为然。
有人认为李毅的野心昭然若揭。
但这是李毅的命令,即使徐明义当初提出反对意见,也没能改变李毅的决定。
三家商号初始其实也没想着能借此机会赚钱,陈应与凌宏是想借此机会攀上李毅的关系,而秦宁深知李毅的行事作风,当然不敢对李毅的命令说出半个不字。
作为江南总督府真正管理实务的副总管,徐明义几乎忙得脚不沾地。
江南各地官府正在奉命统计前几个月投靠满清,剃发在满清为官的乡绅名单。
眼下还在暗中策划阶段,不出一个月,这些乡绅将在徐明义的笔下倾家荡产。
牵涉的人物太多,既有赵志龙和朱国弼这样的勋臣,也有钱谦益这样的东林党泰斗,还有各地的富商。
镇南王李毅今年免除了百姓五成的田赋,如果再不想办法找点钱回来,大军就要断饷了。
收复江南后,再没有义军和正兵之分。
只要是朝廷的军队都要领取军饷,李毅仔细计算各地的田赋收入,才悲哀地发现富庶的江南养不了二十万大军。
多数田地都在乡绅手里,那些人无需缴纳田赋。
除此之外,江南蓄奴成风,许多百姓宁愿把田地献给有声望的乡绅,甘愿为奴以避免向朝廷缴税。
宜兴城。
李毅一身便装,带着赵信和秦虎等一干将领沿着山道行走,卢象升的坟墓就在前面。
这里从未像今天这样热闹过。
听说镇南王李毅要祭拜卢象升,不但隆武皇帝派来太监作为使者,内阁大学士马士英、浙江巡抚陈子龙,前鲁王小朝廷内阁首辅张之维都到了这里,郑芝龙也让儿子郑森前来。
卢象升的弟弟卢象恒、卢象晋、卢象观忙前忙后接待诸位朝臣,卢家又变得门庭若市起来。
周延儒的墓离卢象升幕不远。
卢象升这里是汉白玉的墓陵,四周有松柏环绕,周延儒那里却是杂草丛生。
自周延儒被抄家赐死后,周家彻底败落。
李毅把高起潜的人头摆放在卢象升的墓前,又摘下卢象升赠送给自己的战刀摆好,叩头低语道:“总督大人,时隔数年我终于为你复仇了。”
“不仅如此,我还驱走清虏收复了江南,不枉您对我的一番教诲。”
陈子龙专门写了一篇祭文,洋洋洒洒读了一遍,倒是勾起在场众人心中不少悲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