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江南总督府开考取士,皇帝想要抢先开考
江南各地,军中将士四处张贴江南总督府将要举行招收幕僚考试的布告。
陈子龙和方以智担任主考官,徐明义参与其中,李毅选择这个时候回到杭州别有深意。
到了杭州地界,李毅没有进入杭州城,而是悄然隐入西湖边的宅子。
好几个月没见到家人了。
离家时,李毅是宁绍总兵,归来时已贵为镇南王和江南总督。
一家人在庄园外迎接。
林汐站在最前面,仪容端庄。
陈圆圆朝李毅嫣然一笑,望向李毅的眼神满是思念。
林汐第二胎为李毅生的是女儿,名字叫作李馨,小家伙长得非常可爱。
陈圆圆也挺起了大肚子,之前看到林汐生下一儿一女,她心中极为羡慕,如今她的孩子也快出生了。
镇南王别苑位置极好,正对西湖一角。
无论春秋冬夏,西湖像个身材秀美的女人,穿上什么样的衣服都会美艳动人。
科举的意义在于希望,给读书人进入官场的希望。
江南总督府开考取士在江南掀起轩然大波,江南总督府虽然有召集幕僚的权力,但如此明目张胆的养士子之心,已经超过隆武皇帝的忍耐力。
这是隆武皇帝的失误。
原本定都南京后就该开科取士,收江南士子之心,但现在被李毅走在前头了。
南京城内,隆武皇帝紧急召见几个内阁大学士。
朱大典最近才捞了一笔横财,心情不错,他的动作没有李毅那么快一下抄了几百户人家,但李毅很知趣,没有动应天府那些降清的文臣。
一个人吃独食免不了让人嫉恨,朱大典愿意在前面冲锋陷阵,李毅当然乐得其成。
最近只有一件大事,几位朝臣知道隆武皇帝召见他们是为了什么,因此拜见皇帝后他们都恭谨站立。
隆武皇帝单刀直入问道:“诸位爱卿都听说了江南总督近日要开考取士了吧?”
李毅已经封王,但隆武皇帝只称呼他的官职,这透露了隆武皇帝心中真实的想法。
吏部尚书张肯堂听出皇帝的口风,启奏道:“陛下,江南总督开府之后虽然有收取幕僚之权,但公然开考取士不合规矩。”
隆武皇帝露出满意的神态,接着话茬道:“江南总督此举也是为了安抚江南民心,说起来这倒是朕的失误了。”
“重归南京后,各地百废待兴,朝廷本该立即破格取士重开科举。”
“但朝廷也有朝廷的难处,即便朝廷有事耽搁了,这事也该由朝廷主导。”
“毕竟,由朝廷主导可要比一个江南总督府更能安定民心。”
“所以,朕想借江南总督府开科的机会,由朝廷先主导开科取士。”
隆武皇帝说完后,伸手捋了捋浓密的胡须,静静等着阁臣们主动请缨。
可过了好一会,还是没人说话。
隆武皇帝渐渐有些不耐烦,突然有些想念黄道周了。
黄道周那老头有时确实不可理喻,但在维护朝廷正统上从来没有走过歪路。
眼前这些人都各怀心思,不愿开罪如日中天的李毅。
隆武皇帝语气变得严肃,接着说道:“开科之事决不能让江南总督府先行,江南总督即使想召幕僚,也要放在朝廷的科考之后。”
这件事不像表面看的那么简单,在普天下的士子看来,没有比开科取士更重要的事情。
如果朝廷在这件事情上被江南总督府抢在前头,只怕会有更多的士子向江南总督府靠拢。
出人意料的是,马士英挺身而出道:“陛下,微臣愿意前去与江南总督协商,让江南总督府先让半步。”
隆武皇帝颇感意外,随即笑道:“如此最好,你去见了江南总督,告诉他这事没有商议的余地。”
隆武皇帝在浙东选马士英和朱大典入阁,是因为这两人对鲁王都算不上忠心。
马士英在弘光朝让江南士子怨声载道,重新入阁后极其低调。
隆武皇帝知道马士英与李毅、方国安的关系都不错,但他也知道马士英与李毅并没有深层次的交情。
左良玉清君侧时,弘光朝廷对盘踞在宁绍的李毅防范严密,这样的隔阂一旦出现便很难完全消除。
隆武皇帝冷着脸表示了自己强硬的态度,有些事情可以让步,有些事情一旦退缩将成弥天大祸。
如果李毅不答应,隆武皇帝宁愿两败俱伤也要强行下旨终止此事。
因为开科取士是国家的根本。
李毅躲在杭州西湖陪伴家人,静等朝廷的反应。
西湖之畔是江南最好的修心养性之所,他躲在这里甚至生出一种不愿意再走出去的懒散。
冬日渐深,从年初征战到年底,满清和南明都需要时间来休整。
多尔衮没有做好南渡长江的准备,又不敢把所有的兵马集中在扬州府,便命博洛统率败军回北京城休整。
因为满清在江南的惨败,北面的蒙古和西面的山西都不安稳,满清必须要北京城布下重兵威慑。
这两处战事暂时打不起来,这时两湖替代了江南,成为第二处战场。
信使两天一报,把两湖的战报送到江南。
何腾蛟和堵胤锡统率近三十万大军发动了两湖会战。
与江南不同的是,满清在两湖战场处于守势。
何腾蛟率军顺流而下攻打武昌,堵胤锡率军围攻荆州。
李毅关注那里,但并不怎么上心。
何腾蛟是隆武皇帝用心拉拢过来的亲信,就算李毅想要前往助战,朝廷也不会给他兵进两湖的机会,何况他现在根本没那么大的胃口。
一张弓弦拉得太紧会有断裂的风险,唯有松弛有度才能长久。
义军在江南作战时,有守土抗剃发的激情,但要在江南之外作战,就需要细细打磨了。
一月底,马士英风尘仆仆赶到杭州。
各地前来缴粮的船只堵塞了运河水路,马士英在离杭州十几里路的地方上岸,走陆路前行。
一路看运河里的场景,马士英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马士英身为户部尚书,却收不到一两银子。
隆武皇帝让马士英担任这个户部尚书别有用心,但他几经官场波折还能进入内阁,岂是被别人当做枪使的傻子。
若论玩弄朝政,如今那几个阁臣加起来也未必是他马士英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