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陈子龙上位,江南权利更迭
王府亲兵守卫在外面的花园中,一只苍蝇也逃不过这些人的耳目,这里的谈话不会进入第三个人的耳朵。
陈子龙朝李毅恭敬行礼:“拜见王爷!”
“卧子兄!”李毅拉着他的衣袖,让他坐在自己对面:“张名振之事我很难受!”
这不是虚伪之情。
张名振之死在意料之外,李毅确实没想到徐明义会用如此激烈的手段。
“那为何……”陈子龙心里清楚,张名振不是狂妄到拿鸡蛋撞石头敢独自谋反的人。
李毅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拱手说道:“我有一件事要求卧子兄!”
李毅贵为镇南王又升任镇国大将军,但待人的姿态,却与往日担任宁绍总兵时没什么不同。
这对有些人很难,但李毅却是自然而然。
虽然有些人在心里唾骂李毅虚伪,但士子其实都喜欢这个,陈子龙也不能免俗。
伸手不打笑脸人。
陈子龙对李毅还是很佩服的,只是心中有些结解不开:“王爷客气了!”
“今年我会全力西征两湖,不拿下两湖不回江南!”李毅露出从未有过的严肃表情。
两湖如果丢失,江南必将陷入两面包围之中。
郑氏随时可能抽身而退,但李毅不能。
秦鸿在山西举事李毅最好的机会,也是唯一的机会。
满清还是眼下最主要的敌人,所以,江南绝不能出乱子。
“所以,我要把江南托付给卧子兄,大军的粮饷和兵器,这两副重担都放在卧子兄的肩膀上。”
陈子龙迷惑不解,这些不都是江南总督府统管吗?何时轮到他这个浙江巡抚插手?
“王爷……”
李毅摆手道:“如果卧子兄愿意,我会向朝廷举荐卧子兄担任江南总督,各府县的田赋都交由你统领的江南总督府处置,新的镇国大将军府只管军事。”
“那…那徐总管……”
李毅脸色往下一沉说道:“他这次犯下大错,我念往日情分才不取他性命,江南总督府不能再容他了。”
“啊!”陈子龙张大嘴巴,如摆脱了紧缠在身体上的束缚。
徐明义的时代要结束了吗?
这半年,徐明义虽然给陈子龙制造了巨大压力,但也令他很佩服。
陈子龙鬼使神差为徐明义辩护了一句:“徐总管此次虽然冒失,但江南总督府有今天的行事效率,他居功至首。”
李毅语气坚决道:“纵有再大的功劳,也抵不了这一次的罪过。”
陈子龙是几社魁首,东林党名流,眼下只有把他抬出来才能安抚朝臣之心,这是必要的退步。
而徐明义退出后,整个江南只有陈子龙才有这个人脉和能力为李毅的西征大军筹集粮饷。
“王殷,我……”陈子龙不会推辞。
只要在朝为官,没有人能拒绝这个机会,这个位置比内阁大学士还要诱人。
不过,接下这个任命之后,陈子龙再也无法撇清与李毅的关系。
李毅需要陈子龙站出来,因为张煌言平叛拿的是陈子龙的命令。
陈子龙随后升任江南总督,实际上在暗示坐实张名振谋反事件,这是唯一挽回李毅声望的方式。
李毅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只需要一部分士子,一部分可为他所用的士子。
至于隆武皇帝,李毅和他没有缓和关系的任何可能,从隆武皇帝拒绝下那道圣旨开始……
松江府的会晤只持续了短短一个时辰,陈子龙没有再返回杭州,他就在松江老家等候朝廷的消息。
李毅次日返回苏州府,李毅一系的将领都早早等在那里,没有商议,没有交流,只有冰冷的命令。
“阎应元升任崇明总兵,统兵两万,驻松江府。”
“杨国忠统兵两万,驻苏州府,共同担负江防重任。”
“从今往后,没有本王的命令,各部兵马不得妄动,违令者斩!”
江南的兵马一分为二,杨国忠不再是江防统帅。
阎应元成了张名振事件最大的受益者,实际上接替了曾经张名振的地位,成为独领一军的主将。
李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阎应元是李毅军中少有与杨国忠没有交集的将领。
李毅最后一句话,明确正兵不再受巡抚和总督等文官指挥,这是为了杜绝隐患。
李毅没有追究张煌言擅自行事的罪责,他领着陈子龙的命令,实际上与徐明义暗中勾结。
“徐明义行为不端,解除江南总督府总管一职,立刻搬离杭州前往定海城,没有本王的命令,不许离开定海城一步。”
“其余将领各司其职!”
李毅说到这里看向张定远,两人目光在空中交错。
张定远感觉到李毅的诚意,没有出列说话。
这时,李毅继续布置道:“本王会推举浙江巡抚陈子龙担任江南总督,从今往后,各地粮饷皆归陈子龙主导的江南总督府统管。”
把权力从李毅主导的江南总督府分割出来,一部分交到以陈子龙为代表的士子手里,这是典型的打一闷棍,再给一颗甜枣。
文官有了权力,其实也不把皇帝当回事。
陈子龙还算不错,可以借用徐明义搭建起来的台子,担负起为大军筹集粮饷的重任。
诸将退去,李毅回到府衙后院。
不一会功夫,林宪引徐明义入内。
“拜见王爷!”徐明义恭敬跪拜,脸上挂着笑意,像是在为自己的成果得意。
徐明义被解职了,但在他看来,李毅的处置比他想象的要柔和。
“明义啊明义!”李毅心中很痛苦,他看徐明义就像看自己的弟弟:“你很聪明,但你对张名振太残忍了!”
如李毅当年在浙东斗倒黄斌卿之后,选择放他一条生路。
只要张名振活下来,李毅有办法救他一条性命,哪怕从此以后隐姓埋名。
只是从此之后,张名振必然当徐明义为死敌,让一个人死,无疑是最快也最有效的解决方式。
但这不是李毅的办事方式。
这无关对错,只是由一个人的性格决定的。
李毅从未说过徐明义这件事办得不好,他只是说,张名振不该被逼自刎在皇城前。
那让李毅想起卢象升。
当然,这两者不同,张名振是因为有私+心才会上当。
李毅洞察人心,怎能猜不到徐明义的心思,他不怀疑徐明义对自己的忠心。
徐明义跪在那里,一个字不说,也看不出他有多少颓唐。
李毅从衣袖中掏出一本稀薄的书册,递到徐明义面前:“你在定海城不准见外客,这本书每天抄写三遍。”
“遵命!”徐明义伸出双手接过来。
李毅如此待他,说明还把他放在心上,他又有什么需要担心的呢?
“走吧!”徐明义手里卷着佛经,他才不会相信这些东西,但李毅既然下令了,他坚持执行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