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李毅进军襄阳,马修到来
柳随风不再以下官的口气对堵胤锡说话,他和堵胤锡相处一年,知道这个人虽然妇人之仁,但还算有眼光、识大体,否则当初也不会出面收编忠贞营。
但现在,堵胤锡的犹豫令柳随风很失望。
长沙不是乌龟壳,躲在这里迟早也要面对将要到来的一切,何腾蛟被处置后,堵胤锡几乎不可能再摆脱与李毅的关系。
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堵胤锡清醒过来,心中暗道:“陈子龙在江南,我在两湖,也许事情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
“多谢柳先生提醒!”堵胤锡端正姿态拱手:“我会北上荆州!”
柳随风哈哈大笑,笑得很亲和,笑得很肆意。
江南东林党一系的文官主动或者被动,越来越多有名望的人正在向李毅靠拢,皇室的利益会被逐渐抛到一边。
这就是大势。
但无论如何,李毅势力的核心永远是从北境南下的那些人。
柳随风相信,不久之后徐明义回重新出现在南明朝廷中。
佳人如玉。
高慧君像一张温暖的水床,让李毅享受了在两湖最惬意的时光,他喜欢这种有活力的身躯,如同在驾驭一匹暴烈的野马。
只有在有活力的身体上,李毅才能找到征服感。
李毅不喜欢江南的糜费之风,一般而言,只有富庶的地方才能生长出那种风气。
李毅可以不喜欢江南的乡绅和东林党的士子们,但他需要江南的银子和稻米。
想起林汐和陈圆圆,李毅生出一丝思念,好久没有见到她们了。
收复江南后,李毅与家人相处的时光反倒比从前少了许多,这就是取得权势的代价。
柳随风做了一件很正确的事,高慧君是李毅喜欢的那种女人,但在李毅如今的位置上,无数人家眼巴巴想把女儿往李毅的怀中送。
李毅喜欢哪种女人从来不是问题,娶了高慧君,忠贞营会比任何一支军队对他更忠诚,因为忠贞营上下别无选择。
七天之后,荆州城的兵马准备好粮草和火器。
李来亨一万兵马,袁宗第一万兵马,方科一万兵马,秦虎领三千亲兵和韩必先留下的一万江南军。
共四万三千大军整装待发,李毅虽然贪恋温柔,但也及时从温柔乡中脱身而出。
堵胤锡还没有到荆州,但李毅相信柳随风有能力把他请过来。
在两湖,也只有堵胤锡可以约束住留在荆州的忠贞营将士。
李过和高一功前来送行,高慧君也在人群中,她虽然只是妾,但今天的地位已在两位统领之上。
高慧君将继续留在荆州府,直至李毅出征凯旋把她带回江南,李毅不回去,她自己也不敢独自前往杭州。
高慧君听柳随风说两位夫人都不是凶悍之人,但耳听为虚眼见才为实,还是依靠着忠贞营的兄弟她才能过得更舒心。
荆州通往襄阳的官道夹杂在山岭中,相比从汉阳府通往襄阳的道路,这里的顺畅让韩必先羡慕。
汉阳城下的江南军主力先要攻破孝感,再经过随州才能看见襄阳城。
简单的解释,李毅走的是一条弓弦般的道路,而韩必先要走的是弓背,而且那条弓背横跨在无数崇山峻岭中。
两支明军将分两路向襄阳进军,最后在襄阳城下汇合。
襄阳城有多重要?
这座城市扼守在华北平原和两湖群山的交界口,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李毅只有攻下襄阳,才能让两湖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否则荆州会始终处于清军的威胁下。
差两天到中秋节,李毅的战旗再次踏上征途。
因为担心清军骑兵在沿途伏击,李毅一行人行走得极慢,反正韩必先率军到达襄阳城下还有些时日,李毅并不着急。
沿途没有险要的地形,所以没有遇见清军阻击,李毅没等到敌人,先等到了昔日的部下。
马修来了!
马修刚到两湖地界就听到了好消息,李毅统领的明军连克汉阳和荆州两城,正在向襄阳城进军。
马修在孝感拜见韩必先后,便马不停蹄直奔荆州,等他到了荆州,李毅已随大军出发两天。
马修没有在荆州停留,又紧追而至。
马修一路见江南军气势旺盛,心中既欣喜又揪心,就两湖的战事而言,李毅想北伐山西还不知要等到何日。
听闻马修到来,李毅很高兴,命林宪引他入帐。
马修入帐拜见后,把山西的局势详细告之,痛苦地说道:“王爷,潞安城只怕守不了多久!”
马修回两湖不是怕死,而是想催李毅早日进军山西,现在看来这句话是不用再说了。
李毅沉声道:“山西义军都是我大明的血性男儿!”
只是这样轻飘飘的一句话,无法让马修顺心,他犹豫良久,一句话脱口而出:“不知王爷何时发兵北上?”
马修问完之后立刻后悔,局势都摆在眼前,他本不该问这句话的。
李毅的答复很无情,也很实际:“那要看襄阳城和潞安城谁能坚持得更久?”
“既然回来了,你就留在军中效力吧!”
“遵命!”
马修退去,李毅给了他一个参将的职位,但这不是马修最想要的东西。
江南军一路杀到襄阳城百里开外,斥候前来通报,前面山岭中有清军驻扎。
大军安营扎寨,李毅命李来亨和袁宗第各率一支兵马往前查看动静。
清军有大量骑兵,为防清军冲营,江南军一路把营寨安在险要处。
李来亨与袁宗第各率五千士卒前行,他二人曾经在这里流窜多年,熟悉荆襄的地形。
正前方摩旗山和尖山之间有一条大路直通襄阳城,清军在两边山岭都驻扎了兵马。
两人观望地势之际,对面山岭上突然旗帜摆动,一支骑兵从密林中杀出,铁蹄踏在地面上如山洪暴发。
“清虏来了!”前排的士卒高呼。
李来亨见来的清军骑兵不多,率先打出应战的旗帜。
李部和袁部长枪兵树起长枪,如两支刺猬并行而列,鼓声阵阵,两部将士依据战鼓的节奏迎向杀来的满清骑兵。
清军骑兵只有千人,冲到近处射了一阵弓箭,江南军以火铳还击。
清军见无机可乘掉头呼啸而去,李来亨和袁宗第只能干瞪眼看,有些无可奈何,两条腿终究追不上四条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