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诱导吴三桂叛清,解救凌震所部义军
吴三桂想回应也夸李毅一句,但转念一想并不合适,当即把话又收了回去。
陈焕见吴三桂心情畅快,不像才入帐时那副冷漠恐吓的模样,拱手道:“若是王爷愿意重回大明,我家王爷可以向朝廷请封王爷为镇西王,世代镇守四川!”
吴三桂脸上瞬间闪过惊悚之色,砰然心动。
大明不是满清,要做一件事有无数只苍蝇嗡嗡叫,那些文臣清流做事不行,指责起别人来头头是道,封镇西王不难,难在世代镇守四川。
去年隆武皇帝刚刚违背祖制,封了两个异性为王,郑芝龙也只是以总兵的名义领闽粤两地。
四川不是云南那样不开化的地方,封他世代镇守,要想在朝堂上得到通过难比登天。
“是你在说笑,还是镇南王在说笑!”吴三桂的声音重新冰冷下来。
“来之前我家王爷亲口对我所说!”陈焕撒谎眼睛也不眨,他只是从柳随风口中得到消息,与李毅没有半点关系。
四川是由豪格督导吴三桂攻取下来的,豪格被征调回京死在牢狱后,只有两三千蒙八旗人马留在那里,实际控制者正是眼前的吴三桂。
满清失去江南和两湖后,四川是其拥有的唯一富庶的地方,又在两湖的上游,李毅此举可谓是釜底抽薪。
只要吴三桂不再为满清效力,莫说封他为镇西王,就算他在四川称帝,李毅也没什么意见。
四川在满清的控制下,李毅此举不过在慷他人之慨,又有什么好心疼的。
李毅曾说过,他眼下唯一的目标便是把满清驱赶出关,其余种种皆可暂缓,大不了也来一次‘平定三番之乱’。
四川现在是吴三桂的地盘,但他只得其实,并无其名。
满清不会把四川封给吴三桂,李毅愿意,因为他已经拥有了江南。
吴三桂如果能脱离满清,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他是满清入关后投靠满清最有声望的大明总兵。
吴三桂呵呵笑着,笑的陈焕心里直发毛,但他没有把慌乱表现在脸上。
其实,吴三桂是在用笑声掩饰心中的矛盾。
时值乱世,有谁不想借此机会建功立业?
吴三桂知道李毅的图谋,但偏偏就是抑制不住会动心。
这不是阴谋,是阳谋。
不甘心是起点,是成事的幼苗。
吴三桂笑完之后,回应道:“镇南王好大的口气,可惜本王的胃口没那么大!”
吴三桂没那么大的胃口,鬼才信这个理由。
陈焕瞬间明白了,此次出使可谓是大获成功,连忙答道:“大家都是汉人,我家王爷有一句话小人很是佩服,汉人当如亲兄弟!”
陈焕这不完全是托词。
江南反剃发令后,汉夷之分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东林党士子顾炎武在江南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李毅一向不参与士子之论,竟然把这句话装裱后挂在讲武堂的练武场正门上。
吴三桂不为所动,语气重新归于冷漠:“行了,你走吧,不要让本王改变主意,最后把你的首级留下来!”
陈焕躬身回道:“王爷,小人还有一件事!”
“讲!”
“山西义军头目凌震原是我家王爷的亲兵,不知王爷神威,在山西冒犯了王爷,如今已经逃到黄河边,求王爷放一条生路!”
吴三桂恍然大悟,冷笑道:“这才是你真正的目的吧!”
陈焕摇头,避开吴三桂的诘问:“我这次来奉我家王爷之命带来了三万两银子,就在装货马车的夹层中,我家王爷一直希望能与王爷亲自会面。”
吴三桂似笑非笑,毫不松口:“本王放过他们,谁来放过本王?”
“这几天雪厚路滑,请王爷暂缓几天发兵,等山西义军进入河南,也就不关王爷什么事情了。”
吴三桂哈哈大笑道:“凌震是个人物,但你们都当多尔衮是个傻子吗?”
“昔年,高迎祥率义军祸害中原,如今河南的兵马虽然没有动静,但一双双眼睛都在盯着黄河呢。”
“凌震他们如果躲在深山中也许还能捡回一条命,一旦渡过黄河,只怕连逃的地方也没有,你们不知道吗,尚可喜已经调任河南,早在洛阳枕戈以待。”
吴三桂语气嘲讽,其实已经透露了重要情报,满清对义军想渡过黄河早有防备。
“无妨!”陈焕神情镇定道:“我家王爷已经准备出奇兵来河南接应?”
今天陈焕带来的个个都是重磅消息。
话虽然是从陈焕嘴里说出来的,但吴三桂有一种感觉,他似乎正在和李毅交手。
且不说这个消息的真假,陈焕不可能有权力透露这样的消息。
“你为什么要把这个消息告诉本王?”吴三桂心中抓狂,如果李毅在他面前,他一定要揪住他追问清楚:“你难道不怕本王去告密吗?”
李毅当然不怕,否则怎么会告诉他。
李毅啊李毅,难道吃定我了?
吴三桂心中不喜,这是一种被人装入牢笼的感觉。
两年前,吴三桂请清军入关,后来被逼迫成为清军的马前卒。
吴三桂一直在追杀大顺军和大西军,没有亲自进犯南明朝廷,但大明之亡一直是他心中的疙瘩。
从那时起,吴三桂就被装入了牢笼,做的每一件事都不是心中所愿。
“好吧,银子本王收下了,你回去吧!”吴三桂突然指向陈焕,如一柄利剑警告道:“还有,你不要再来山西,若下次再出现在本王的兵营,本王一定会弄死你。”
“是!”陈焕明白吴三桂的谨慎,当即告辞离去。
陈焕此行顺利,那柳随风就无需露面了,当下安然返回两湖。
柳随风心中感慨:“王爷安排好的出行,果然都是捡来的功劳!”
从入冬到腊月是一个逐渐增冷的过程,黄河的冰面越来越结实。
今年冬天很冷,凌震经过多次测试,骑兵过河尚有困难,步卒已经可以分批安然度过河面。
这是最好的情形,义军过河之后,就不用再担心吴三桂关宁铁骑的追击了。
万事俱备,只等李毅的信使了。
近来义军的生存状况得到极大的改善,吴三桂的骑兵每天到义军据守的山脚下巡视一圈退去。
吴三桂收了李毅的银子,顺水卖了个人情,三万两银子,一两银子买一条命,但吴三桂更看重的是人情。
纵敌这种事,明军当中老早就有这样的传统,吴三桂更是信手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