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多尔衮暴怒,处处受到掣肘
江南富庶,江北贫瘠,无论何时北伐都会遇到这个难题。
当初为护发保家时,江南能人人奋力,但北伐并不是所有人的意愿,百姓和乡绅没有那么多远见,他们只想过平平凡凡的日子。
陈子龙皱眉道:“只要我们几人能齐心协力相助楚王殿下,相信可以度过难关!”
内阁中钱肃和张之维来自浙东,堵胤锡来自两湖,陈子龙是前任江南总督,马士英代表南方的非东林党势力,他们若是都能相助李毅,确实无人能闹出乱子。
这正是李毅的布局,北伐的胜负已与在座的几位内阁大学士息息相关。
北京城,这里的春天要比南京城来的晚一些,江南早已绿草成茵,山花灿烂,京城的柳树枝头才抽出绿叶。
自满清入关后,多尔衮就没有离开过北方,非他不想,而是他不能。
从南方来的信使一路马不停蹄进入北京城,摄政王府是他们的第一站。
鳌拜战败的消息才传入北京城,多尔衮尚未从震惊和愤怒的情绪中缓过来,扬州城又送来楚王李毅亲自带兵北伐的急报。
明廷与满清之间对峙,实际上就是多尔衮与李毅之间的交手,连两人在朝廷中的地位也都很相似。
楚王李毅北伐,是否意味着他多尔衮也要亲自领军南下,否则他能派谁去领军。
济尔哈朗吗?
还是其他的旗主?
满清并非没有能人,但多铎在江南被俘,他能信任的只有阿济格,可偏偏阿济格又入川镇压反叛的吴三桂了。
江北到处都是战火,多尔衮终究无法找到一个能和李毅匹敌的领军统帅。
多尔衮折叠起急报,阴沉着脸下令道:“来人!”
“在!”
“把鳌拜免职,抓回京城!”
“嗻!”
多尔衮不信任上三旗的人,尤其是那个鳌拜,他是皇太极和豪格的死忠。
出兵一事要从长计较,但惩罚鳌拜可以立即进行。
多尔衮伸手拿起两天前送来的战报,又细看了一遍,还是怒不可遏。
多尔衮并非完全不能接受鳌拜打败仗,他惩戒鳌拜是因为作为‘大清第一勇士’的鳌拜竟然在野战中被数量劣势的明军给击败了。
军报坠落在地上,多尔衮恨恨地骂道:“南下的满人莫非睡女人睡得忘记怎么打仗了?”
清军入关后,满人突然拥有比从前多几十倍的土地、财富和女人,他们中确实有许多人忘记怎么打仗了。
“再传令,命各旗旗主和贝勒来摄政王府议事!”
侍卫不敢抬头,口中答道:“嗻!”
扬州城的军情一天一报,明军在城外架设炮台不分昼夜攻城。
长江中,明军水师连绵不断地运送部队和粮草过江,去年秋天攒下来的粮食如今都派上了用途。
博洛畏惧李毅,只盼朝廷早日派遣大军南下,但事情远没有他想象中那么顺利。
鳌拜被抓回北京城后,各旗兵马一直没有南下,甚至一点南下的意思也没有。
军议之后,摄政王府一直处于沉默中,多尔衮一连三天没有出门,也没拿出决议。
他虽然是满清的摄政王,但就如当初皇太极对两白旗无能为力一样,他对上三旗和两红旗的势力也只能以笼络为主。
原本济尔哈朗德高望重,是多尔衮与上三旗之间的缓冲,但现在济尔哈朗也不再像从前那样坚定地站在多尔衮一方。
拖沓的议事只会让江淮的形势越变越糟糕,但如果不能形成统一意见,强行出兵留下的隐患会更大。
鳌拜被关入大牢后,沉默的多尔衮真的很吓人,自满清入关以来,他首次对诸位王爷和贝勒隐忍。
李毅为何能够力排众议率军北伐,而他却在京城内事事受到掣肘,大明人要比满人听话的多,但满人比大明人可靠。
四月五日,清明节。
江南百姓提着祭品,往山野孤坟边点燃纸钱祭奠先人。
时隔两年,只要不是秃子,原本剃发的人头上都重新长上了郁郁葱葱的长发,祭祀时不用担心无面目见祖先。
三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跪在先祖的墓碑前,有些人会怀念反剃发令时的舍生忘死,但有些人已经淡忘。
有些人能记得满清下达剃发令时,楚王李毅的振臂一呼,有些人已经淡忘。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因为它们已经过去,关键的事情发生在眼前,他们每个人都与北伐之战息息相关。
很多人在担心今年朝廷会不会加税,因为按照惯例,每次朝廷发动战事时都会增加重税。
清明节次日,江南和京城几乎同时下起小雨。
多尔衮呼吸时感受到空中的湿润,心中很是疑惑:“这是雨季啊!”
在雨季发动战争本该对满清有利,为何明军这次要做这样不合常理的事。
如果多尔衮没有记错,扬州城已经在明军的炮火下坚守了十天,昨天又有急报送来,泰州和如皋两城接连失守,只剩下扬州城孤零零地坚守在江边。
多尔衮就快要忍不住了。
南京城的雨一直在下,北京城的雨只下了一天,半上午,暖春的阳光正在驱赶昨天的潮湿。
一群身穿贴身锦袍的人从宽阔的街道上走过,进入那座众人望而生畏的摄政王府。
那些人直接走入,不等门房通报,为首的太监用尖锐阴柔的声音高喊:“太后懿旨到,宣摄政王多尔衮入宫!”
多尔衮和圣母皇太后之间的传闻很多,若在平日,这样的懿旨难免会让人想入非非。
门卫不敢阻拦,飞奔入院内禀告。
不一会功夫,多尔衮从屋中走出来,他脸庞消瘦,双目如狼,直盯着那个宣旨的太监看了半天。
多尔衮之所以做出如此反应,那是因为大玉儿从未给他宣过这样的旨意。
那太监是个大明人,被多尔衮的目光逼得低下头去,又想起临行前大玉儿的嘱咐,当即鼓起勇气说道:“太后懿旨到,宣摄政王多尔衮入宫!”
多尔衮眯着眼睛抬头看看天,片刻的犹豫之后,他迈步上前单膝跪地道:“微臣领旨!”
多尔衮还是满清的主人,但如果他不让步,他很快会变成孤家寡人。
皇太极隐忍了十几年,为了满清的天下没有对两白旗下狠手,他当然也能为满清的天下屈一次膝。
太监把圣旨交到多尔衮手中,轻咳一声讪笑道:“摄政王,请吧!”
他刚才那么做是因为大玉儿的吩咐,他可不想因此得罪权势如日中天的摄政王。
多尔衮收起懿旨,重复那两个字:“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