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多尔衮压力山大,大玉儿请多尔衮挂帅
多尔衮支持的,索尼未必一定要反对,但他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没有了塞内的领地,满清还有辽东。
清军败局已定,索尼没有那么大的胃口,贪心不足蛇吞象,他不会让议和成功,只有这样,满清才会保存实力放弃塞内,重返塞外。
也只有这样,他才能确保多尔衮永远是摄政王,顺治皇帝仍旧是皇帝。
“多尔衮,你这个疯子,你得不到大清,就要大清为你陪葬吗?”
信使飞奔进入北京城,那是来自淮扬的信使,他还没走到摄政王府,便有人到处打听消息。
“淮扬的战事有何进展?明军发动攻势了吗?”
所有人都在猜测,那肯定不是好消息,否则信使一定会沿途高呼“捷报”。
满清太需要一场胜利了,一场鼓舞士气的胜利。
老天爷的脾气很奇特,当你运气好的时候,出门能捡到银子,当你运气不好的时候,期盼的东西永远不会到来。
信使进入多尔衮的摄政王府,半天后,战报传遍整个北京城:淮扬大战,鳌拜战死,满人战死五千人!
济尔哈朗不承认这是一场败仗,他们给明军同样数量的伤害,甚至超过清军的损失。
但北京城所有的王公贵族都认为那是一场败仗,在他们看来,一个满人能顶上十个大明人。
一战死了这么多满清勇士,就连满清的巴图鲁鳌拜都落得粉身碎骨的下场,这无疑是入关以来最惨烈的败仗。
糟糕的事情一桩接着一桩,正红旗旗主代善听说这个消息后,直接一命呜呼。
代善重病久矣,诸位亲王、贝勒和贝子对他的死亡在早有心理准备,但病死和气死可不一样。
京中传言像瘟疫一般散开:“多尔衮无能,执掌朝廷、统领军事没有一处合适,满清大军多年未有胜绩,国库也已经亏空,理当让位还政于皇帝!”
济尔哈朗的败仗,责任凭什么罩在多尔衮头上?
但事实就是如此,谁叫他是满清的摄政王。
多尔衮龟缩在摄政王府中,任别人在背后议论,坚决不出面反驳或者辟谣,他没功夫也没心情对那些人呈口舌之欲,不能打胜仗说的再多也没用。
糟糕的消息不是多尔衮藏在府里就能避开的。
索尼在张家口送来消息:“额哲需要铁甲和粮食!”
满清现在需要给一万多漠东人配备坚固的铁甲和锋利的战刀,实在没有多余的东西给察哈尔人。
多尔衮知道大玉儿在盯着他,如果他把铁甲兵刃贩卖给察哈尔人,而不是用来装备察哈尔的劲敌漠东蒙古人,大玉儿会给他带来更大的麻烦。
七月初,索尼回到北京城,亲自向多尔衮禀告议和事宜。
太阳接近一杆高时,小黄门急匆匆来到多尔衮的摄政王府:“摄政王,太后懿旨让您入宫觐见。”
多尔衮有些惊讶,大玉儿从来没有主动要求见他:“大后有何事?”
小黄门恭谨回道:“奴才不知道,太后只命奴才来请摄政王。”
多尔衮想了想回道:“你且回去,本王随后就到。”
多尔衮打心底里不愿去慈宁宫,许多事情没法交代,他不知该如何面对大玉儿。
但现在不比当年,他一手遮天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如果他抗旨不听,北京城的流言不知要传播成什么样。
仍然是五百盔甲亮丽的甲士护送,多尔衮没有像从前那样骑高头大马,他首次躲在马车里进入紫禁城。
北京城还没人捋他的虎须,但他不愿见那些背后对他议论纷纷的八旗统领,马车一直行驶到慈宁宫门口停下,他还能在皇宫中来去自如。
多尔衮走下马车,看见穿着蒙古袍子的苏麻拉姑站在慈宁宫门口:“摄政王请!”
慈宁宫里格外安静,多尔衮走进门槛自然向右偏头,顺治皇帝不在那里,箭靶草人所在的地方被收拾得干干净净。
多尔衮跟在苏麻拉姑身后行走,脚步很轻。
大玉儿面朝大门坐定,她身前摆放了一张垫着软垫的太师椅……
“拜见太后!”多尔衮犹豫了一下,行了个尊贵的大礼。
大玉儿起身摆手:“摄政王请坐!”
在此刻,他们相互尊重,相敬如宾。
多尔衮弯腰,一直等大玉儿坐下去才走到椅子前落座。
“哀家这里有些东西要给你看!”大玉儿招招手,苏麻拉姑捧着一个托盘走过来,托盘上堆积了两排高高的奏折。
多尔衮伸手拿起最上面一本展开,一眼扫过,然后面无表情地放到一边,再取出下一本翻开。
多尔衮脸色平静,呼吸均匀,好像那些奏折里面的内容与他毫不相关。
大玉儿静静等着,约莫小半个时辰,多尔衮一共翻阅二十三封奏折,无一例外,那些奏折的署名都已被涂抹干净。
扔下最后一本奏折,多尔衮拱手道:“太后,您希望本王说什么呢!”
“有些事情不受你控制,也不受哀家控制!”大玉儿眼角高扬,有些嚣张,也有些妩媚。
“本王知道了,本王只是希望得到太后真实的想法。”
“济尔哈朗没打过仗,实非良将,摄政王必须要到淮扬去主持大局,淮扬一败,你我在这里所有的坚持都不再有意义!”
大玉儿修长的眉毛随她的语气有节奏的跳动,这是她从来没有表现出来的一面,她不是当初被多尔衮欺负得无处躲藏的太后了。
该隐忍时隐忍,该出头时出头,多尔衮小看了她,大清满朝文武都小看了她。
“哀家被迫拿这些给摄政王看,是要告诉摄政王,哀家没什么对摄政王隐瞒的,摄政王不在北京城的日子,哀家担保北京城不会有任何变化。”
多尔衮沉默了,好一会才开口道:“行,按太后说的办!”
“鳌拜死了,死在战场总比死在天牢中好!”大玉儿唏嘘。
这是一句提醒,也是一句警告,多尔衮也要放弃门户之见。
多尔衮无声苦笑,那个时候他以为自己稳操胜券。
“摄政王……”大玉儿神色纠结,幽幽说道:“若是摄政王抵挡不住明军,那就退回塞外吧!”
多尔衮牙齿紧咬:“本王不会放弃的,这也是先帝的夙愿!”
勉强支撑不是明智之举,但多尔衮无法容忍满清在自己手上兴旺又在自己手上衰败,想必大玉儿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