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弃市(三千字)
“三弟!”还在饮茶的朱慈烺一看来人,激动的茶碗掉在了地上,随后冲到朱慈炯身边,将其双手紧紧握住。“天可怜见,没想到你我兄弟竟然还能在京城相逢。”
“大哥,好久不见,这段时间苦了你了。你看伱,都瘦了好多。”朱慈炯捏了捏朱慈烺的手臂,发现跟皮包骨一样。一想到自己大哥这段时间受到的苦楚,自己却在京城依旧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朱慈炯忍不住抽泣。
“大哥,你是不知道,你不在的这段时间,我和大姐有多想你,还有四弟。”朱慈炯口中的四弟即是朱慈炤,田贵妃所出,比朱慈炯要小一岁。
朱慈炯左右看了看,没发现朱慈炤的身影,人立马怔在原地:“大哥,四弟呢,他怎么没跟你一起过来?”
“四弟,四弟他…”说着说着,朱慈烺泣不成声:“他不见了。李贼溃逃至山西,其部下多四散而逃,我和四弟趁乱逃了出来。后来李贼发现我等失踪,派人搜寻,我和四弟因此走散。”
朱慈炯一听这话,原本兄弟重逢的喜悦之情去了不少。“诶,我可怜的四弟。”在朱慈炯看来,那会兵荒马乱的,朱慈炤又那么小,走散和身死已没多大区别。
人家兄弟重逢,三德子却有些看不下去。你二人兄弟情深,却把皇帝、皇后和辅政亲王晾在一边,这算什么事?于是连咳几声提醒,让朱慈炯收敛一下。
福临回头一瞥:“多事,出去!”
不过被三德子这么一提醒,朱慈炯才想起福临等人。拉着朱慈烺的手走到福临身边:“陛下,娘娘,礼亲王,我见到兄长太高兴了,还请恕罪。”
“无碍,劫波渡尽兄弟在,能看到你们兄弟重逢,朕和皇后高兴还来不及呢。”福临摆了摆手,这点小事而已,而且人家这也是人之常情,谈不上怪罪。“怀宗庄烈皇帝是朕岳丈,你兄长亦是朕兄长,一家人团员,说什么罪不罪的。”
“大哥,这位便是当今大清皇帝。”朱慈炯怕自己大哥不认识福临等人,便一一向其介绍:“这位是辅政礼亲王,内阁首相。”
“见过陛下,见过礼亲王!”朱慈烺一一见礼。
“国舅不必多礼,你再看看这二位是谁?”福临扶起朱慈烺,将其引向朱媺娖姐妹。
“长平,昭仁,你们还好吗?”
长平和昭仁是朱媺娖姐妹二人的封号,朱慈烺以前便是如此称呼二人,一时之间忘记了改口。然而朱慈烺的问好却没有得到回复,朱媺娖姐妹都站在了原地。
福临回头看向身旁的朱媺娖姐妹:“皇后,贤妃,你们不是一直盼望着兄长能够回来吗,如今人已经回来了,怎么也不去大声招呼。”
朱媺婥乃庶妃所出,和朱慈烺的关系并不亲近,见面的次数也不多,对其印象已经不深,见其人和自己印象中的太子差不多,便怯生生的说道:“见过兄长,兄长能回来,真是一大幸事。”
朱媺娖依旧没有动,有些狐疑的看着朱慈烺。福临见状,疑惑的问到:“皇后,平日你不是老托朕打听国舅的下落吗,如今本人回来了,你怎么也不和他打声招呼呢?”
“大哥?”朱媺娖将信将疑的喊了一声。
“长平,是我。”
朱媺娖摇了摇头,后退一步:“不对,你不是我大哥。”
此言一出,震惊四座。尤其是朱慈炯,反复看了几眼,发现个自己印象中的太子哥哥一模一样。然后不解的看向朱媺娖:“阿姐,他就是兄长啊。”
朱媺娖一把将三弟扯了过来,护在身后,随后看向自称朱慈烺的少年。“我可以肯定你不是我大哥,虽然你样貌与大哥神似,甚至言行举止也很像,但假的就是假的,你根本就不是他。”
“长平,你说笑了,我怎么会是假的呢。不信你问我一些宫中事宜,看我能不能回答出来。”
朱媺娖却不买账:“有你身边这位宫人教导,宫中什么隐秘之事你不知道?”
一旁的代善听到皇后朱媺娖如此言之凿凿,顿时警觉起来,稍微上前一步,将福临护在身后。且不管朱慈烺是真是假,先将福临保护起来再说。
“陛下,臣妾可以肯定,此人绝对不会是臣妾大哥,他是假冒的。”
朱慈烺闻言略显慌张,见朱媺娖坚决不肯认下自己,目光瞟向身旁的宦官杨玉。
福临没见过朱慈烺,但要他在朱媺娖和朱慈烺里选一个,他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相信朱媺娖。“遏必隆,进来。”
遏必隆就站在门口,对房间里面的情况非常关注,一听到福临呼唤,立刻带着几个侍卫冲了进去,将福临等人护住。“皇后言及此人系假冒国舅,速将此二人拿下,交由大兴县衙审问。”
福临下了命令,遏必隆二话不说,直接将朱慈烺和杨玉二人拿下。“朱慈烺”哪里见过这个阵仗,之前演练的时候也没预料到这码事,顿时慌了。“草民认罪,都是他让我假扮朱慈烺的。”说着还用手指向杨玉。
此言一出,也不消审问了,可以直接送到大兴县的大理科审判。
杨玉没想到前面表现的好好的,连朱慈炯都瞒了过去。没想到最后竟然功败垂成,倒在了朱媺娖这关。长叹一声,随后被一众侍卫压了下去。
“竟然真是假的,皇后你是怎么认出来的?”福临没想到事情如此峰回路转,果然如朱媺娖说的那样人是假的。
“不过是臣妾的直觉罢了,打一进门开始,我就觉得他很不对劲。”
两人很快就被送到了大兴县的大理科审判,大堂上杨玉交代了事情的经过。他本是太子宫中内侍,李自成打进京城后,除了几个主动投靠的宦官得到优待外,其余地位高一点的宦官都被要求拷饷。
而且李自成的态度是太监勋贵拷饷,死活毋论。不少太监人财两空,亏得杨玉机警,趁乱逃出了皇宫,找了个乞丐窝躲了起来。
不过等李自成逃离京城后,他又混进了皇宫里。本来想着就算改朝换代,新皇帝一样要用太监,若是能巴结好新皇帝,后半生便衣食无忧。
哪成想福临入主紫禁城后,出于安全考虑,将原先明朝宫中的宦官侍女全部驱逐出宫,宫里只由盛京皇宫的老人照顾。杨玉便和其他宦官一起,被驱逐出了皇宫,再次过上了衣食无着的日子。
一天他在外城乞讨的时候,看见一个刘姓少年和前明太子朱慈烺长得十分相像。便心生一计,想借朱慈烺的身份重新过上人上人的生活。
刘姓少年被杨玉所蛊惑,二人在外城租了一所民居,杨玉将自己知晓的宫中秘闻尽数告知与他,又训练他的言行举止。
如今的情形和历史上的情形大有不同,朱媺娖姐妹和朱慈炯都在京城里过的好好的,不像原本历史上只有一个独臂朱媺娖寄居在周家。
以至于原本顺治元年十二月就应该爆发的假太子案,一直拖到了顺治二年的二月。多了两个多月的训练,刘姓少年几乎以假乱真,就连朱慈炯激动之余都没辨别出来。
哪成想碰到了个直觉很强的朱媺娖,咬定朱慈烺是假的。
经过大兴大理科的审判,杨玉和假朱慈烺二人被判腰斩弃市。
中国慎杀之习惯由来已久,历朝历代皆有沿袭。
自唐太宗怒杀张蕴古后,便下令京中五复奏,地方三复奏。哪怕是皇帝要求立刻处斩,行刑人员也必须将犯人收监,待五复奏后,若皇帝依旧要杀,才会拉出去砍了。
哪怕是犯了十恶不赦的重罪,也不能立即执行,只是不需要五复奏,一复奏即可。
大明朝也在律法层面制订了三复奏五复奏制度,如今大清新立,沿袭明朝旧例,对于死刑同样需要三复奏五复奏。
地方大理科、处、司判处人犯死刑后,需层层上报复核,直到上报到通政院复核。到了通政院这里,其实就已经复核过三次了。
但是由于杨玉等假冒太子案发生在京师,需行五复奏制度,还有两次需要福临复核。不过此时福临年幼,复核权力在代善的内阁那里。
案件处理的很快,人是二月初十抓的,十三日通政院便上报到了代善那里。代善直接勾决,对于这种胆大包天的乱民,流放已经没有意义。
十四日通政院卿拜音图再次申请代善复核,得到的回复依旧是腰斩弃市。
十四日下午,杨玉和刘姓青年被拖到宣武门外的菜市口行刑。随着监斩官一声令下,刽子手挥动重斧将二人拦腰斩断。
围观的人纷纷叫好。“活该,国舅也是那么好假扮的?”
一天的课程结束后,福临去了趟坤宁宫看望朱媺娖。“皇后不必忧心,国舅他二人吉人自有天相,你等兄弟姐妹肯定会团圆的。”
十五日,科举举行的日子,福临下了一道诏书。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有以真太子来告者,太子必加恩养,其来告之人,亦给优赏。布告天下,咸使闻之。
假太子案发生在顺治元年的十二月。
十二月辛巳,有刘姓者自称明太子,内监杨玉引入故明嘉定侯周奎宅,奎以闻。故明宫人及东宫旧僚辨视皆不识。下法司勘问,杨玉及附会之内监常进节、指挥李时荫等十五人皆弃市。仍谕中外,有以故明太子来告者给赏,太子仍加恩养。
再回复书友的一个疑问,福临喜欢出猎,为什么登基这么久了没有出去狩猎过。
清史稿搜猎字,太宗本纪二出现了十二次,其中七次是皇太极外出狩猎的记载。世祖本纪一(亲政之前的事迹)只出现了两次,还都是多尔衮外出狩猎的记载。又搜清世祖实录,从登基到顺治二年二月,也没有出猎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