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庵前初战
有钱能使鬼推磨,这话一点不假!
别看五万两银子不多,可几人帐下的兵马也不多,平均分下去,每个人能分到六两多银子。六两银子,那也能够让一个五口之家,过上好几个月的安稳日子。
不过这年代,也没人会傻乎乎的真把这五万两银子平分下去。四人颇有良心的各取了五千两,剩下三万两经过层层克扣,到最下面的士卒手中时,就只剩下了二两银子了。
二两银子虽然不多,却也能让一个五口之家过上一两个月的安稳日子。这饷银一发,可算见着钱的义兵们顿时士气高涨。
出了钱的高杰心情自然好不到哪去,将郑遵谦、熊汝霖二人安排去袭扰清理河道的民夫后,又把孙嘉绩、钱肃乐二人派了出去。
沿着运河有条大道,尼堪在平望受阻以后,自然不会停在原地等着河道清理完。十月的河水已经非常凉了,征调来的民夫又不能过度使用,清理的速度并不快。
好在尼堪已经探查到伪明军队全部驻扎在乌镇,只要将其击溃,杭州便能旦夕而下。
留下一部分人马防备偷袭后,尼堪率部从陆路南下。以阿济格尼堪领一营人马为前锋,他本人则领中军紧随其后。
水网密布的江南,行军只能靠双脚。由于担心冒进,尼堪下令每日行军二十里后便安营扎寨。
不过该说不说,水网密布也不全然是坏处。取水简单不说,还不用担心被火烧连营八百里。而且还能从水里打捞鱼获,也算是给士卒们加餐了。
当然有一点南方不比北方,江河湖泊里的水不能随便乱喝。
早在攻打江苏之时,就有不少士卒因喝生水而患上了大肚子病。当时军营中人心惶惶,尤其是看到同袍日渐消瘦又挺起个大肚子,还以为妖魔作祟,附在身上吸人精血。
好在此事传到了福临耳中,最终得以得到了解决。别人以为的妖魔,其实不过是肉眼看不到的小虫子。
血吸虫病,后世已经绝迹的病症,如今却是回天乏术的不治之症。福临给出的应对方法也很简单,将水烧开后再喝。
听闻此事后,福临懊恼不已,这种生活小常识本来早就应该推广的,结果出事了他才记起来。自打那次以后,福临便下令军中禁饮生水。
而随着喝开水成为习惯,像血吸虫这般寄生虫引发的疾病在军中几乎绝迹。随后又从军中推广到了各家各户之中,眼下大清治下家家户户基本都喝开水。
又行进了二十里,尼堪所部才抵达盛泽市。从名字就能看出,这个地方多水泽,至于“市”说的则是这里有一个非常热闹的集市。
不过因为大军过境,原本热闹的集市如今变得冷冷清清,所有店铺都已关张,也没人敢在外面走动。
阿济格尼堪率领的前锋,和中军离得并不远,只在尼堪前头二十里的样子。行到日暮,阿济格尼堪突然听到几声鼓声,循着声音望去,一家庵观映入眼帘。
“我道是什么,原来是一座庵观。”
庵观名为红庵,才建成没几年,庵主是一位年逾七旬的老尼。因建庵之时,此地有一株长了十来年的牡丹花,老尼便将自己的法号改成牡丹。
孔子都说七十而从心所欲,到了老尼这个这般境界,法号如何已不重要。
牡丹老尼见到阿济格尼堪带着几名亲兵闯入庵中,也不带害怕,反倒是主动与其答话:“施主可是要敬香?”
满洲受蒙古影响,多信佛教,不过是藏传佛教。阿济格尼堪自然也不例外,藏传汉传都是佛,既然遇到就是缘分,没理由不拜一拜。
“正是!只是不知庵中供奉的是哪位菩萨。”阿济格尼堪见塑像是妇人打扮,手里还提着一个竹篮,对汉传佛教并不熟悉的他疑惑的问道。
“这是鱼篮观音!”牡丹老尼便将观音此法相的来历告知。
“原来如此!”恍然大悟的阿济格尼堪,在观音像前恭敬的上了三炷香。上完香后又对着牡丹老尼说道:“在下行军至此,进庵实属碰巧,因而未带香油钱。若是血战之后,在下侥幸存活,定会再来贵庵。”
说完阿济格尼堪头也不回的离开了红庵,直到他走后才有几个年轻的尼姑从门后走出。
出了庵观之后,阿济格尼堪继续率部南行。可没走多远,就碰上了北上的孙嘉绩部。
看到明军出现,阿济格尼堪喜不自胜。他这一营一千人马都是军中骁勇,明军在他们眼中就是一个个的军功。
反观孙嘉绩这边,招募来的义兵和蔡启僔招募的乡勇差不多,没正儿八经打过仗,最多就剿过几次匪。见到清军出现时,还有些不知所措。
孙嘉绩部明显有些慌乱,尽管已经下令列阵,但是依旧有义兵在乱窜。而阿济格尼堪这边却截然相反,只一个命令,千余人便已经结好方阵。
“将士们,此乃我部征浙初战,必须克尽全功,随我冲上去击溃这伙明军。”
虽说喊的是冲,但是方阵还是用走。第一排士卒扛着长牌,第二排士卒将燧发枪架在盾牌上面虽是准备发射,第二三排的火枪兵也装填好了弹药。
行进了五十步,孙嘉绩这边才结好阵。孙嘉绩的义兵军备比蔡启僔的乡勇要好一点,有百来杆火绳枪,还有两百把弩。见清军靠近,孙嘉绩便下令士卒们发射。
火绳被点燃,啪的一声巨响,冒出白烟的同时,弹丸也飞出枪口。随后弩兵在缝隙中向前一步,扣动扳机,将弩箭射出。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噼啦啪啦打在长牌上,一点杀伤力都没有。
不多时,清军也开始发射燧发枪,一连开了五轮枪,前排的盾兵举盾冲锋,中间的火枪兵让开道路,让后排的步卒冲锋。
两方人马厮杀在一起,不断有人倒下。虽然清军人数少,但配合的亲密无间,总能在局部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
当最勇猛的义兵被斩杀后,溃败已经不可避免。
这一幕就发生在红庵不远处,厮杀声能够准确传到一众尼姑耳中。
“南无阿弥多婆夜!”
一众尼姑在牡丹老尼的带领下,念起了往生咒。